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创建学校发展特色.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62929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创建学校发展特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创建学校发展特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创建学校发展特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创建学校发展特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创建学校发展特色.doc(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创建学校发展特色 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 “千校一面、万人同语”的学校无特色现状和同质 化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与深刻反思, 促进学校特色发展成为影响当前学 校生存与学生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特色学校的创建, 是优化学校管理、 丰富学 校内涵、提升学校品位、 确保学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和生长点, 是全面深 化素质教育、 实现教育创新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是凸显学校鲜明个性、 拓展办学 境界的立足点。学校特色不是空中楼阁,也不是无本之木,它的形成和发展,必然需要 有扎实的根基。努力挖掘学校“特色”潜能,培养出更多的既有创新精神又有实 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整合综合实

2、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形成综合实践型校本课程 是创 建学校发展特色的良好的平台。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计与实施为指导, 以综合为特征,以实践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以课程的有效实施为抓手,以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推进综合实 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实施的实效性。二、基本理念1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综合性、 实践性、 开放性和生成性很强的课程。 它既 包括了研究性学习、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劳动与技术教育、 信息技术教育等指 定性学习领域,也包括了社会教育活动、科学技术活动、文学艺术活动、体育卫 生活动

3、、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个人或 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 环境教育、 反毒品教育等非指定性学习领域内容。 综合实 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习者的直接体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社会,在以学生自 主活动为特征的实践操作中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科学结论、 发现新知识 的课程形态。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通过实践, 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学习科学 研究的方法, 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校本课程是国家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根据国家、 地方、学 校三级课程管理要求结合学校教育资源办学特色等要求开发的, 满足学校对

4、学生 发展的具体要求而设置的课程。 它与国家、 地方课程有机结合在一起, 对实现课 程模式的多样化和课程结构的优化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校本课程是各个不同学 校对国家、 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 遵循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基本理念。 本课程可 以针对学校、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的差异及时做出调整, 切实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 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教师的特点,有效的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育目标的 实现,从而更好的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协调的发展。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 程相互依存、 互为补充,对丰富和充实课程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校本课程 对于学校争办特色学校, 丰富学校校园文化,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具有指导

5、意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既有区别, 又有联系。 从二者的联系来看, 主 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课程,是学校必须开设的 一门必修课程。 它不是一门校本课程, 但需要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与技术。 综合 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性质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在实施上,综合 实践活动课依赖于学校开发,也依赖于地方管理。( 2)校本课程开发的类型有 三种:选用、改编、新编。校本开发的课程范围指教育行政部门颁发的课程计 划中规定的“学校开发的课程”,以及国家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部分, 也就是说, 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也可以是实践性课程的形式。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与

6、校本课程的基本关系。( 3)二者课时可以结合使用。义务教育课程标 准设置实验方案中说: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其具体内容由地 方和学校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要求自主开发或选用,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可与地 方、学校自主使用的课时结合在一起使用,可以分散安排,也可以集中安排。” 2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对形成学校办学特色具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有赖于学校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 从学校实际出发, 走 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办学路子。综合实践活动型校本课程 能有效地扎根于学校的实际,达到“学校传统”与“现化办学理念”相交融共辉 映,从而推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3整

7、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综合实践校本课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体验, 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 在综合 实践活动的设计、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自订计划,将学生的 兴趣和需要置于中心地位,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教师是帮助学生去发现、 组织和 管理,帮助学生不断提高选择意识和能力, 从而逐步让学生学会发现, 学会探究, 学会创造,初步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萌发创新意识。三、整合案例:江苏省海门中学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构建学校科技活动特色的 实验研究广泛开展青少年科技活动, 激励广大学生在积极参与中培养对科学的浓厚 兴趣、拓展科学知识、

8、锻炼科技能力,是学校的一大特色和优秀传统,也是学校 不断跃上发展新平台的有力保障。 近年来, 在省、市科协和教育局的领导和关心 下,学校始终坚持“全面提高青少年科技素质”的指导思想,系统实施以培养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造力教育”,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有 效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普及,科技之花正开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热爱科学、 崇尚科学、学习科学、献身科学”已成为全校师生自觉的追求。 学校先后被评为 江苏省科技特色学校, 江苏省电子技师认定学校, 全国青少年科普创新教育示范 学校,南通市航模特色学校, 国际机器人奥林匹克培训基地, 国际空间科技青少 年培养计划“朝阳计划”基地,江

9、苏省第二届青少年发明家摇篮奖,江苏省青少 年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先进学校, 2011 年,学 校被确定为南通市唯一的“江苏省拨尖和创新人才的培训基地学校”候选对象。 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 充分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 只有遵循科学教育规律, 走科 教兴校之路,学校才能插上振兴腾飞的翅膀。对科技课程的校本化设置,必须保证全面贯彻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在此 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学生实际和资源优势, 整合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 进行 校本化设计,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有机体。 为此对课程体系的设置提出以下构想: 一是加强学科教学的科普性, 要求科任教师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科普教育, 尊

10、重学 生的主体地位, 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是强调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的探 究性,在综合实践课程学习中, 采用了完全由学生选择研究课题, 自由组合成立 课题小组的做法,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中获得收益。三是力求技术教学的实践性,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和未来社会对人类生存的要求, 着力培养了学生的动手 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是突出各类选修课程社团课的开放性。 根据学生的兴趣 爱好和特长,自主选择相应的课程, 确保学生都能在广泛选择背景下的积极参与, 并获得收获。针对以上构想, 在课程设置、开发、实施、评价方面拟定了一套富 有特色的做法。1、课程的设置与开发:必修 +选修 +特长必修课程:初一开设

11、劳动技术课 1 节,初二开设劳动技术课 1 节。 初一、二每周 1 节综合实践活动课 高一开设好技术必修课程技术与设计 1技术与设计 2 高一、二高一开设好必修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 选修课程:开设活动类选修课校本课程(社团课)。特长课程: 利用寒暑假开办科技夏令营, 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 提升学生的科 技特长,展示学生的科技成绩。2、课程的实施 注重实践体验,实施创新教育科技课程是一门立足于实践的课程, 以学生的亲手操作、 亲历情境、 亲身体 验为基础, 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 进而获得情感态度、 价值观以及技 术能力的发展。 它又是一门注重创造的课程, 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2、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在其教学过程中, 应充分看到科技课程的特殊性和价值 定位,采用有别于一般课程的教学方式,把课堂移到实验室、模具室、操场等活 动室,采取边教学边操作、边演示边实验、边巡视边辅导的师徒式、活动式、导 师式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在“做中学 ”在“学中做 ”。采用“聚 餐式”交流、无组织辩论等师生、生生之间的自由对话交流,不断触发学生的创 新灵感,保证学生学习和创作活动的良性持续 。让学生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接 受创新教育的启迪,用小的成功堆积成学生成长过程中巨大成功的基石。3、课程的评价 以活动为平台,以任务为准绳,严格遵循过程评价与结果评 价相结合,阶段

13、性评价与日常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从多角度、多方面给予 学生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在科技知识的习得和技能掌握的速度、 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 是有层次的, 也并不是所有学生个个都有优秀的设计作品, 都能有所发明有所创 造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时, 要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注重学 生的学习态度、 学习过程、 参与程度,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的创意和一闪而过的 灵感,注重他们的动手实践中的 “技术含量”创“新成分 ”,教师应认真观察并及时 做好记录。根据科技课程的性质、特点、目标, 结合课程开发实际和科技教育特色鲜明这一优势, 我们 对科技课程的评价进行了改革。 第一, 为每一位学

14、生建立科技课程成长档案袋, 对学生的出 勤率、创意设计、与同学的协作沟通情况、完成任务情况、课堂状态、笔试成绩、参加兴趣 小组状况、 参赛结果、 创新作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日常化的完整记录,以此实现过程化评价。过程性评价作为鼓励学生积极学习和尝试的重要手段,在整个评价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地 位。第二,实行任务驱动。一次培训或一个学段结束,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设计任务,对设计 质量高、 制作有创意的学生进行奖励, 适时地把他们吸纳进兴趣小组。 布置给学生的任务要 因人而异,但如果完成了不同的任务,给予的评定应该是一致的。第三,以活动为平台,充 分检阅学生的学习成果。 每年举行一次科普宣传周序列活动或校的科学节活动, 鼓励学生参 加各级科技竞赛、 创新竞赛和机器人比赛, 把学生在重大科技活动中的表现作为奖励性质的 终端评价, 实现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 即时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的有所侧重的多角度 全方位评价,促进学生对科技课程的热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