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63489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文化运动教学设计与反思.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名称新文化运动执教者李红方 课时 1所属教材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从教材的内容与地位来看, 新文化运动一课,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 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属 于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文化 思想领域中的延伸, 召唤了五四运动的到来, 为社会主义思潮的 传播打开道路。 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本课在内容上主 要分为 1、2 两大块: 1、新青年 的创办;2、“新世纪的曙光”。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对历史学习产生了一定的兴趣, 同时学习能力有了 一定的提高, 但总体而言, 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尚在进一步培 养中,而且在

2、学习本课前, 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了解仅来源于影 视,有一定的认知,根根据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历史知 识储备、 知识结构与认知水平有限来说, 老师需根据学生的理解 能力和已有的知识, 采取深入浅出、 形象生动启发式方法进行因 势利导,不断启发。课堂当中应以史为据, 充分发挥引导的作用, 引领学生深入课堂。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目标记住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间、标志、主要代表人物,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和主要内 容。过程与方法 目标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原因的分析, 使学生认识思想 文化是当时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 同时在一定条件下又对政治、 经济发挥反作用; 通过 对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的分析和探

3、讨新文化运动在 中国近 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 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初步能力; 收集并阅读新 文化运动时期的主要代表作品, 从作品中深化对新文 化运动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和阅读 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 使学生学习新文化 运动的倡导者为拯救国家、 改造社会而不断追求真理 的奋斗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 从新文化运动时期饱含激情的作品中, 体会一种努力 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认识人生的意义总是将个人 的价值融于社会价值之中。教学重难点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 新文化运动是二 十世纪

4、初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过程中的必然 产物。它所倡导的思想在当今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 仍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应重点把握。难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教材主干采用引导法, 创设情境法, 兴趣引导法等教法进行教学 活动,根据学生知识和年龄的特点,指导学生运用研读法、合作 探究法,分组讨论法,总结归纳法分析理解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注明每 个环节预 设的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8 分钟)( 10分钟)直观图示法,设问(课 件出示 )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设问: 1、新 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什么? 代表人物有哪一些? 3 、新文化运动 的主

5、要阵地在哪里?旧语新说, 以一个外婆的回忆 (包括 语言和图片)向学生展示新文化运动 前后的社会变化 , 提问:外婆的一生 中经历了哪些变化?其中, 有哪些新 思想和新文化现象出现?学生在老师的 指导下阅读教 材第 4344页, 找出答案学生在老师的 指导下分析材 料 , 联系教材, 找出答案,教师 逐一进行讲解, 认识其内容其师生自主 学习 , 对 于学生无 法得出答 案的问题 师生进行 共同探究, 得出结论感知历史 形成认识实就是“四提倡 四反对”看一段关于十月革命的视频, 引入第看一段关于十二子目“新世纪的曙光” 。在视频播月革命的视频,培养学生(5 分钟)放完毕后,给出两个问题。 1、

6、曙光引入第二子目阅读材料是什么意思? 2、它给中国带来了什“新世纪的曙和把中外么希望呢?光”。在视频播历史有机放完毕后,给出的融合在两个问题。 1、一起的能曙光是什么意 思? 2、它给中 国带来了什么 希望呢?力课件展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 反动学生分组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 “异端邪说”、论回答一:批培养学生“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判了封建思想,阅读、理( 10分钟)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 “众叛亲离”,动摇了孔子的解、分析材“人头畜鸣”。 材料二:新青年地位。回答二:料的能力。受到广大青年知识分子的普遍欢迎,启发着人们追史论结合,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青年的“良求民主和科论从史出。

7、师益友”。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学,探索救国救如当头一棒。 设问:你能从以上材民的真理。回答料中看出新文化运动的哪些积极影三:对袁世凯复响?辟帝制是个沉 重打击。回答 四:为新思想的 传播开辟了道 路。回答五:推 动了中国科学 事业的发展。回 答六:解放了人 们的思想。回答七:有利于文化 的普及和繁荣, 使语言和文字 紧密地结合起 来。回答八:为 五四运动的爆 发课堂小结2 分钟本节课学习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时间,人物,阵地,主要内 容及其评价。布置作业1 分钟第九课课时练作业。背诵新文化运动相关内容。板书设计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时间人物阵地 主要内容(前期、后期) 评价教学反思新文化

8、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通过这 节课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民主与科学意识,感 受到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的勇敢精神和先 锋作用。但本课内容较为枯燥,纯属平实性表述,学生对课文中的 事件和人物是陌生的,不能产生亲近感以及重视意识。我用多媒体 教学手段,向学生演示和补充大量历史图片、文字资料,再创设一 个个探究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解决,并给学生大量的展示、讨论 的机会,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从而顺利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成功之处 1实现了教与学方式的改变,变教师枯燥、呆板的满堂灌为 师生共同参与、合作学习。丰富的历史材料加深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落

9、实和理解,通过阅读材料去思考、解决相关问题,最后教师 归纳、概括,更易于学生接受和记忆。2. 通过一系列探究性问题的设计能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发展创 造性思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学生对历史事 件的分析,历史人物的评价以及把握历史规律的创新能力。3. 小组讨论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生积极活跃,生生之 间相互交流,为学生自主发展拓展了空间,从而有利于学生自主发 挥。二、不足方面 1精心筛选为主题服务的有效资源。不能单纯为了课堂气氛 的活跃去堆砌大量资源, 这既是时间的浪费, 也分散了学生的精力。2相信学生的能力。题目的设问含金量要更大些,让学生的 思维力度更深些。3. 学生评

10、价不到位。 在小组活动和集体交流时虽然注意了学生 自主能力和小组合作的培养,但从整体看,对学生的评价奖励机制 过于单调,没有合理设置评价细节,小组活动缺乏必要的动力,小 组活动不充分。今后要多对小组合作进行训练,培养小组长的带头 作用,把小组表现纳入班级评比,从而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 正实现“兵管兵,兵带兵”的境界,这样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解决后进生的帮扶问题,还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一举两得。总之,这节课上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课后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 通过这次上课,我也发现自己在教学中还存在的很多的不足,需要 不断地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真 正领悟教材,驾驭教材,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