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64717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新 发 展新 变 化新 突 破发布时间:2011年02月03日??来源:济宁统计信息网???点击数:78 ?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嘉祥县统计局潘大东李冬华“十一五”以来,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领导,以构建“和谐嘉祥”为目标,以实现 更好更快跨越式发展为主题,切实转变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抢 抓机遇,创新发展模式,提升发展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 社会健康快速发展。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 的要求,突出抓好应对金融危机、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园区内涵 式发展、萌山开发、农村改革发展、改善民生、和谐稳定等重点 工作,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化挑战为机遇、变压

2、力为动力,较快地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势头,经济向好趋势得到不断巩固, 经济社会取得了新发展、新变化、新突破的景象。一、经济综合实力显着提升(一)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十一五”期间,嘉祥县经济发展发生积极变换,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经济总量连年迈上新台 阶。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141.18亿元,是2005年的1.93 倍,年均增长17.9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923元,是2005年的1.84倍,年均增长16.5%。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在继续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势头的同时, 坚定不移地推进调结构转方式的经济发展路线,全县经济发展继 续呈现平稳较快增长的发展趋势。前三季度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

3、3.7亿元,同比增长12.3%;继续保持在快速发展区间,经 济增长逐步显现出较好的稳定性。(附表一)2005年-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情况 (表一)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1-9 月地区生产总值(亿元)73.388.56110.02125.97141.18113.7人均生产总值(元)920010950135451537316923-(二)综合财力显着增强。2009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5.03亿元,是2005年的2.75倍,年均增长28.8% ;全县地方财政支 出9.68亿元,比2005年增长2.03倍;人均财政收入大幅度增 力匚2009年人

4、均财政收入达到603元,是2005年的2.62倍。2010年前三季度,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84亿元,增长29.36%,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5.4% ;地方财政收入占 GDP勺比重达到5.1%,同比提高了 0.9个百分点,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附表三)财政收入2005-2010年统计报表(表三)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1-9 月地方财政收入(亿元)1.832.553.374.385.035.84地方财政支出(亿兀)3.204.715.527.769.688.32二、经济结构发生积极变化2005年-2010年9月第一、二、三产业占比

5、情况(表四)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1-9 月第一产业(%)17.114.713.211.213.913.3第二产业(%)54.958.158.957.157.456.0第三产业(%)2827.227.931.728.830.7(一)农业生产结构逐步优化。“十一五”期间,全县农林牧渔服务业全面发展,种植业结构不断调整,农产品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2009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由2005年的55.2:1.0:40.8:3.0 调整为57.5:1.7:33.1:4.4:3.3,农业主导地位进一步稳固。(附表五)2005年-2

6、010年全县农业生产情况(表五)年份粮食产量(万吨)棉花产量(万吨)油料产量(万吨)蔬菜产量(万吨)肉类产量(万吨)禽蛋产量(万吨)2005 年363.190.8188.95.23.72006 年42.12.710.71121.55.93.82007 年42.12.880.6998.64.82.82008 年46.73.300.58103.35.02.72009 年522.870.238145.46.04.22010 年522.680.24389.57(二) 工业支柱产业逐步形成。全县工业已初步形成能源化工、棉纺服装、机械制造、建材石材、农副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2010年9月五大产业的总收入

7、达到 199亿元,占全县的95.4%; 利税达到21.3亿元,占全县的 96.85%。(三) 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化显着。十一五全县把加快第三产 业发展作为经济调整的重点,大力发展交通运输、物流、商业、 居民与服务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强了 生产和生活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初步建立起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服务业体系。行业结构变化显着,现代服务业得到逐步发展。(附表六)2005-2010年嘉祥县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总量表服务业分类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1-9 月增加 值(亿元)占服务业比重增加 值

8、(亿元)占服务业比重增加 值(亿元)占服务业比重增加 值(亿元)占服务业比重增加 值(亿元)占服务业比重增加 值(亿元)占服务业比重传统服务业11.4555.9%12.9853.9%15.3950.2%18.0651.4%20.8851.4%17.9451.4%现代服务业9.0344.1%11.1046.1%15.2749.8%17.0548.6%19.7648.6%16.9748.6%(四)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从投资结构看:结构继续优化,第二产业比重继续提高。2010年1-9月份我县第一产业投资 2.26 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 3.47%;第二产业投48.2 亿元,占规模以上固

9、定资产投资的 74.1%;第三产业投资8.83亿 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的 13.6%。三、生产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农业方面(一)农业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我县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不断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实现了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林、牧、渔服务业全面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 40.64亿元,是2005年总量的1.98 倍,年均增长18.6 %粮食总产52万吨,是2005年总量的1.44 倍,粮食自2005年以来连续实现增产。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步增长、价格基本平稳,为保持全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奠定了 充实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障。(附表七)(二)农业

10、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以来,全县各级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和扶持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积极争取并筹措 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地将农机购置补贴金发放到农机户 手中,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购机热情,全县农业机械化水平有了 新的发展。2009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942505千瓦,农用拖拉机8356台,大型联合收割机 1329台,分别是2005年 末的8.8倍、1.1倍和4.5倍;小麦机播面积 81000公顷,机 收面积84600公顷,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40000公顷,分别是2005 年末的1.7倍、1.9倍和3.6倍,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大力 加强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大为改善。工业方

11、面“十一五”期间,我县以市场为向导,全力推进技术创新和 制度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壮大支柱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全面提高工业经济整体竞争力,工业经济总体实 力明显增强,增长速度和运行质量双双提高。到2010年9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同)个数达到316家,比2005年增加185 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1.6亿元,比2005年增长145.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190.9亿元,比2005年增长136.3%;实现利 润总额11.7亿元,比2005年增长200%实现利税总额19.4亿 元,比2005年增长169.4%;实现增加值43亿元,比2005年增长 109.2% ;实

12、现高新技术产值 44.5亿元,比2005年增长175.2%。 (附表八)第三产业方面“十一五”期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发展迅 速。2009年,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 40.64 亿元,是2005年的1.99 倍,年均增长 18.8 %。(一)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2009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315公里,今年上半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987公里,较2005年增长。2009年全社会客货运量分别达399万人和765万吨,分别比2005年增长33 %和24.1 %,年均分别增长 7.4 %和5.5 % ; 旅客周转11088万人公里,较 2005年增长32.9 %,年均增长 7.3 %,货物周转

13、量105928万吨公里,较 2005年增长33.8%, 年均增长7.5 %。(二)邮电通信业结构调整加快。2009年底,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46619户,较2005年减少7.6 %,年均减少2%移 动电话用户发展到 356076户,是2005年的4.2倍,年均增长 43.1 % ;邮电业务总量达到 21837万元,是2005年的2.86倍, 年均增长30%其中,邮政业务量 2182万元,增长20.8%;电信 业务量19655万元,增长10.3%。四、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十一五”以来,伴随着经济步入新一轮景气周期,投资进 入快速增长通道,规模扩大,速度加快。“ 一五”前四年,全 社会固定

14、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3.7亿元,是“十五”投资的 2.4倍,年均增长24.5%。其中,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78.5亿元,比2005年增长57.6 % 2010年前三季度,全县规模 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7.6亿元,总量超过2005年全年17.8亿元。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明显加强。本着优化投资环境、争创文明 城市、改善民生的目的,我县加大了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城区内 的建设路、中心街、获麟街升级改造、呈祥大道的绿化升级改造、 萌山绿化、石雕公园等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完成投资 5.1亿元,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7.9%。基础设施建设有效地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五、外向型经济取得

15、突破性进展对外贸易发展良好,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县积极适应国际市场变化,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对外贸 易稳步增长,对外贸易发展势头良好。特别是进入2009年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带来的严重冲击和挑战,我县上下积极 应对,迎难而上,外贸形势实现恢复性大幅增长,2009年我县外贸实现进出口总值 6900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46.8%,年均增 长10.1 %其中,出口实现5597万美元,比2005年增长30.2 % 年均增长6.8%。今年以来,我县外贸继续稳定快速增长,前三 季度进出口、出口分别实现6437万美元、4948万美元。(附表九)六、民生状况显着改善。(一)城乡

16、居民收入提高。“ 一五”期间,为稳步提高城镇居民收入,嘉祥县委、县政府大力做好了国家和省、市出台增资 政策的落实工作。经过五年的努力,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 同时,城镇居民收入水平也不断提高,人均可支配收入远远超过了"十一五"的预期目标。据全县城镇居民住户抽样调查结果表 明,2009年嘉祥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0元,比2005年增长89.5%。年平均增长17.3%。2010年1-9月份城镇居民人 均可支配收入达10792元,预计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将达13431元,比2005年将近翻一番。(附表十)2005年-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表

17、(表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入绝对值(元)1同比增长(%)2005 年638511.82006 年761819.3J2007 年930822.22008 年10808 16.12009 年1210012.0(二)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 消费支出增长加快,2009 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分别达到 8547元、3675元,分别比2005 年增长91.3%、25.6%,消费结构发生巨大变化。 (附表一 )主要年份全县居民收支情况(表十一)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2009 年2010 年 1-9 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6385761893081080812100107

18、9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岀(元)453354086638706185476915农民人均纯收入(元)379642554886555461375697农民人均生活费支岀(元)242927233127359636932805城乡居民收入比1.7:11.8:11.9:12.0:12.0:11.9: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元)803975133315741770-(三)城乡居住条件明显改善。2009年全县拥有全部产权自住房的城镇居民家庭比例达 62%人均居住面积达 32平方米,比2005年增长28%住房设施改善明显,2010年9月末,居民家庭 独用自来水率达100%居室内有厕所浴室的比重占80%使用管道天然

19、气为燃料的家庭达14%有暖设备的家庭达 54%; 2009年农村居民居住消费支出人均 650元,比2005年增加138元,年 均增长6.2%。2009年农村居民年末住房面积人均为35.6平方米,其中钢筋混泥土结构住房面积达到28平方米,占人均住房面积的78.7%,比2005年提高3.8个百分点;部分富裕农民已盖 起了小楼,楼房面积占人均住房面积的4.4%。总体看来,“ 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我县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 明显提高,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深入人心,转方式调结构得到扎实 推进,构建和谐社会迈出实质性步伐,各项工作成效显着,全县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