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数学支架做数学课堂的helper.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92798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好数学支架做数学课堂的helper.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用好数学支架做数学课堂的helper.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用好数学支架做数学课堂的helper.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用好数学支架做数学课堂的helper.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好数学支架做数学课堂的helper.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用好数学支架,做数学课堂的helper 罗湖中学 朱丛云 数学是一门严谨、逻辑思维强的基础学科,许多学生告诉我初中数学知识内容容量大,他们时常面对数学题目“无语泪先流”,或者是考完试后面对分数“悲痛不已”。数学问题的内涵的丰富和外延广阔,让学生觉得数学是一门很难得学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无助是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教师在课堂上分解题目的重难点,利用教学支架,帮助学生数学学习由浅入深,由易向难。教师不做数学课堂的teacher ,而做一个helper,从教学的设计和课堂的管理两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的成功感和幸福感. 支架式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

2、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的教学法。数学课堂的支架式教学主要分为搭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个步骤,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引导学生完成这五个环节。为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将前四个步骤放到学生的学习案中,分解数学问题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支架,引导学生课前学习和课中练习。在课堂上我批改学案,答疑解惑,逐个辅导,帮助学困生,把自己变成课堂上学生解题的支架,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 一 做好学习案,让学习案成为学生学习支架的重要载体1.温故知新,用“旧知”为学生的“新知”搭好第一个数学支架。学习案是支架式教学方式的重要的呈现载体,优秀的学习案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完成整堂课的

3、自主学习,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层层深入探索数学问题的喜悦感。我的学习案中,有一个“温故知新”的教学环节,是我在整堂课搭建的第一个脚手架。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概念时,我会设计一些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题;在学习一元二次函数时,我会设计一元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内容回顾题;在探索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条件时,我会设计探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的相关题目。“旧知”唤醒“新知”,“新知”巩固“旧知”,让学生的新课学习效果更好。2. 设计情境,用数学活动为学生搭好第二个数学支架数学活动是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重要手段。有趣地数学活动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在温故知新之后,向着新的教学内容迈进的教学节点,我通

4、常采用一个小的游戏,例如初一在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我会设计几次“24点游戏”,或者是小的活动,例如在初一下学习生活中的可能性时,我会反复让学生“掷骰子”,在初一上学习周对称图形时,我会玩一个小的“魔术”,例如利用轴对称和中心对称玩猜扑克,搭建成一个学习支架,帮助学生进入新课,激发兴趣,引入新知。3多次设问,分解难点,用阶梯式问题为学生搭好课堂教学知识的主支架。 主支架是为一节数学课的核心知识设计的教学支架,帮助理解本堂课最重要的数学知识。一堂优秀的数学课堂设计,往往是层层递进,多次设问,分解难点,各个击破,阶梯式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扎实地掌握教学内容,获得解题的成功感和幸福感。初二学习正方形的

5、判定的时候,我先设问四边形是矩形吗,再让学生证明四边形是菱形吗,最后设问四边形是正方形吗。由简单向复杂,搭建课堂知识的主支架。搭好了主支架,再次序搭建分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主支架的内容。判定正方形时,“设问四边形是矩形吗”“设问四边形是菱形吗”是主支架,“什么样的四边形可以判定是矩形”“什么样的四边形可以判定是菱形”是分支架,主支架和分支架互相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二转变角色,从数学课堂的“teacher”变成“helper”1转变角色,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的帮助者。在学生课堂学习的时候,我从teacher转变成helper,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我尝试不在全班集中做课堂引入,而要求学生理解

6、这些数学问题,或者通过阅读课本解答小部分新的知识。通过学习案主动参与课堂情境比老师将他们带入情境要有效果的多。当然,我会随时待命,随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充当课堂教学的帮助者。对学生个性化的辅导,让我的讲解也变成了一个支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知识。2. 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 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帮助学生搭好温故知新支架后,我们给学生一个支

7、撑点,让他们轻轻一跳,开始独立探索,协作学习了。那些先完成并获得我面批的同学也非常乐意做小老师,他们自由走动帮助同学,对还有困惑的同学耐心解答,他们的语言更接地气,通俗易懂,课堂气氛热烈,我也感觉到学生的主动发自内心,同伴的帮助,又能教学相长。通过帮助,优秀学生的讲解就成了学困生的一个支架,通过互相讲解,数学的理解逐渐变得轻松。三精选“支架”,让学习支架的应用更有效果 1.基于学生的旧知,精选“支架”: 当我试图将学生从旧知引导到新知时,我会精心挑选支架,让学生的学习难度不断递进,由浅入深。例如在讲“有理数乘法”一节时,我就由“”这个加法运算当作支架,让学生想一想“”,加法作为乘法的支架,学生

8、从最熟悉的有理数加法类比得到有理数的乘法,是一个自然的过渡。2.基于学生的需要,精选“时间” 当学生探索到部分成果后,我会精心挑选时间,让学生归纳总结,得到新知。学生练习完,这四道题目后,在这个节点,我在学习案上设计了一个“你发现了什么?”的环节,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互为倒数的概念。这个提问就变成了我的支架,学生在对有理数的乘法这个水平上跳跃一步,认识了“倒数”。3.基于学生的成长,撤掉支架学生掌握知识后,他们就进入到课中练习的阶段。数学的练习是巩固新知最重要的手段。撤掉支架,让学生独立思考,错误是学生成长的动力,纠正错误会为他们赢得宝贵的学习经验。限时训练,学生通过限时限量的练习和老师的面批,

9、进步迅速。四积极反思,让反思成为重要的学习支架一堂课的最后,我会设计一个环节来反思,例如“有理数乘法,这堂课我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两行横线,要求学生完成书写。有效的反思让学生勤于回顾,自由的模式,让他们有话可说。课堂反思成为学生自主总结的有效手段,对学生理解整堂课的重难点有很大的帮助,反思也就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架,让学习的效果更好。五丰富支架形式,让支架教学的引导更加有效 支架形式多元化,学生的学习不再单调,我也能更多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下面介绍几种我常用的支架形式:1. 图表式支架 在学习抛物线的基本性质时,设计图表支架图,让知识一目了然,形象生动。 函数图象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对称轴抛物线抛

10、物线抛物线AGBFECD30°60°2. 问题式支架 利用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贴近生活。如图,小红同学用仪器测量一棵大树AB的高度,在C处测得ADG=30°,在E处测得AFG=60°,CE=8米,仪器高度CD=1.5米,求这棵树AB的高度(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1.732).3. 工具型支架 微课就是我常用的工具支架,帮助学生在课下理解和巩固部分课堂重难点4. 思维导图型支架 在复习课中,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巩固旧知。例如“你能以三角形为主题,回忆初中所学的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创建一个思维导图吗?”5.范例式支架 通常学生在做计算题或者证明题时,我会给一道例题并提供完整的解答过程或证明过程,帮助学生完成后面学习的探索。6.建议式支架 学到知识后的归纳总结,例如“你能总结出全等三角形的几个证明定理吗?并把它们写下来,给你的同桌看”或者“你学了今天的平方差公式,你能给你的同桌出一道题吗?”结语:支架式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老师是课堂的“helper”,学案则是整合支架的载体,学生在完成学案的过程中用到了支架,探索了知识。我也发现学生对学习更加主动,学习能力明显提升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