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教育的使用策略.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699412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7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教育的使用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各种教育的使用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各种教育的使用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种教育的使用策略.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幼儿园教育应以正面表扬、鼓励为主,但是针对幼儿认知和自控能力不足的特 点,教师在塑造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幼儿良好道德品质,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生 活的过程中难免会用到惩罚教育手段。如何在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发挥惩罚 教育应有的价值,这是学前教育工作者应该关注的问题。惩罚是指对学生表现的不良思想品行作否定的评价,对个人或集体进行指责,旨 在控制某种行为。幼儿园教师对幼儿的惩罚表现为否定性的表情暗示、说理教育、隔 离、暂停活动、让幼儿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等形式,并不包括体罚。有研究者认为,惩罚的效果由时间、强度、连贯性、惩罚者与幼儿的关系、语 言的配合、惩罚与正强化的配合等因素决定。选择合适的惩

2、罚策略,能够明显提高惩 罚教育的效果。由于认知能力有限,幼儿对道德规范、规则的认识尚未内化,有时不能正确认识 自己的不当行为及应受的惩罚。在实施惩罚教育时,教育者要晓之以理,明确告诉幼 儿错在哪里,为什么会被惩罚,同时要动之以情,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不当行为产生的 后果,引发幼儿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内疚以及对受伤害同伴或事物的同情,从而转变幼 儿对惩罚的态度,从不得不接受转为心甘情愿接受,进一步提高惩罚教育的效果。这 种说理加情感教育的惩罚方式,不仅能使幼儿明确了解应该遵守的规则、规范,还会 引发幼儿对错误行为后果产生内疚、懊悔等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 使幼儿对惩罚心悦诚服,在以后的类

3、似悄境中学会控制并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自尊 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对个人价值所产生的一种持久而有情感的感觉。对幼儿而言, 自尊可能不是来自自己评价自己的行为是否符 合外在标准,而是来自自己是否能感觉 到被有特殊意义的人所喜爱、所接受、所重视。幼儿园教师可以说是幼儿心u中有 着特殊意义的人,幼儿都期望得到教师的喜爱和肯定。幼儿园惩罚教育是教师对幼儿某一方面或某一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如果把握不 好惩罚教育的尺度,可能会影响幼儿的自我评价,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作为 幼儿心口中的重要他人,教师实施惩罚教育时应以对幼儿的爱为出发点和归宿,在 保护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在适当的时候进行适度的惩罚教育。那种

4、威胁恐吓式的惩 罚方式应该谨慎使用或者避免使用。在幼儿园班级中,教师不能为了个别幼儿的个别 不良行为而终止或打乱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为了避免破坏整体教学氛围,教师可以 通过否定性的表情、身体动作的暗示、暂停活动的方式巧妙制止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 教师还可以使用集体教育方式,重申班级活动规则,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班集体的行 为准则,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发现之一就是揭 示了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双向作用关系,指明了教育教学活动作为师幼交往、互动过程 的本质、特点与规律。在教师向幼儿施加影响的同时,幼儿也以自身的特点、行为, 有意无意地影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面对幼儿的种种不良

5、表现,如上课随意走动、欺负同伴、不听教师口令、不 遵 守游戏规则等,教师经常会产生愤怒、烦躁、挫折等强烈的消极情绪体验。有一位幼 儿园教师曾告诉笔者:“只要看到班上最调皮的那个幼儿来上幼儿园,我就会头痛。” 教师在处理应急事件或情绪不佳时往往还会表现出一些过激行为,如大声呵斥、叫嚷、 拽拉幼儿等。教师的这些失控行为既不能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正面示范,也不利于师幼 间信任、依恋情感的建立,更不利于幼儿不良行为问题的纠正。因此,在面对幼儿的 不良行为时,幼儿园教师要保持头脑清醒,克服幼儿消极行为的影响,理智面对幼儿 的种种不良行为,采取科学合理的惩罚方式,使惩罚教育不仅能够制止幼儿的不良行 为,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还能增强师幼之间的良性互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