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0987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练习人教版班级:_ 姓名:_1. 课外欣赏。范氏之亡也,言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吕氏春秋·自知(注释)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钟:古代的打击乐器。负:用背驮东西。锤:槌子或棒子。況(huàng)然:形容钟声。遽(jù):立刻。恶:害怕。悖:荒谬。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走:_则:_  (2)遽掩其耳   遽_其:_

2、60; (3)恶人闻之  恶_之:_2翻译句子。(1)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_(2)恶人闻之,可也;恐己自闻之,悖矣。_3“恶己自闻之,悖矣。”这位盗钟者到底“悖”在哪里?_4请你说说这则寓言的寓意。_5成语“掩耳盗铃”就出自这里。请你写出“掩”字开头的两个成语。_2. 阅读理解。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3、注释: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舍:舍弃,抛弃。不,通“否”。委:丢下,舍弃。引:拉。顾:回头看。1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去:离开   乃:就,于是B.去:去掉   乃:才C.去:离开   乃:才D.去:去掉   乃:就,于是2选出下列句子意思正确解释。(1)待君久不至,已去。(_)A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B您等了我父亲很久他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C我父亲没有等您,已经离开了。D我父亲等了您不久,已经离开了。(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A朋友感到生气,下了车想去拉扯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

4、门。B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C朋友感到高兴,下了车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D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扯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A和别人相约同行,却相互推诿后离开了。B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C和别人相约同行,却和其他人先离开了。D和别人相约同行,却委托别人来,自己先离开了。3选一选,在括号中填上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A陈太丘的朋友  B元方  C陈太丘(1)(_)过中不至(2)(_)去后(_)乃至4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_和_两个人,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了_聪明、勇敢、识礼

5、、有节,_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的性格特点。3. 课外阅读。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注释:发鸠(ji)之山:古代传说中的山名,旧说在山西境内。柘(zhè)木:柘树。文首:头上有花纹。其鸣自詨:它的叫声像是在呼唤自己的名字。少女:小女儿。1解释下列的词语。(1)白喙:_(2)以堙于东海:_2翻译句子。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_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现了女娃怎样的精神?_4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

6、么感想和体会?_4. 小古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请解释划横线字的意思:子:_ 然:_  走:_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_3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 _ 的人。5. 课内阅读。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薰以桂椒,()以珠玉,饰以玫瑰,()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1这则寓言的题目是“_”,作者是_。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薰以桂

7、椒薰:_饰以玫瑰   玫瑰:_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椟:_4这则寓言故事带给我们什么启示?_6. 文言文阅读。韩生料秦王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下令猎于北郊。前日,民皆徙避之。有韩生者止之曰:“王之爱子病三日矣,王心忧之,必不出。”已而果然,或问之曰:“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韩生曰:“吾闻王之爱子好纸鸢,吾登丘而望王宫之上,三日不见纸鸢矣,是以知之。”(注释)徙:迁移,移动。已而:不久。宿卫:在宫禁中值宿警卫。纸鸢:风筝。1解释下列加线词。(1)昔者秦王好猎而扰民( )(2)下令猎于北郊(   )(3)民皆徙避之( )(4)吾闻王之

8、爱子好纸鸢(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出猎时,百姓纷纷离开回避,怕打扰秦王狩猎,表现了百姓们对秦王的崇敬爱戴。B.韩生之所以能料知秦王此次不会出猎,是因为他在王宫当警卫,熟知秦王的习惯与性格。C.本文情节曲折,依次写了:百姓躲避韩生劝止秦王将猎宫卫问故韩生释疑。D.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勤于观察思考,要善于从平凡小事中悟出道理。3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吾宿卫王宫,且不知王之爱子病也,子何以知之?_。7. 按照原文填空。叶公子高好龙,_,_, 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_ 。叶公见之,_ ,失其魂魄,_ 。是叶公非好龙也,_ 。8.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9、。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欲:履:度:遂:2下列对“至之市,而忘操之”这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集市,忘记了操练B.到了集市,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C.到了集市,把尺码丢在集市了D.到了集市,才发现尺码3下列对“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试试鞋呢?B.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C.这是别人对郑人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4从“宁信度,

10、无自信也”中可以看出郑人_。9. 阅读理解。猿母中箭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墨客挥犀·三)注释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1解释加点的词语:付子已   (_)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_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_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_10. 课内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崔是夫子

11、家禽。”1“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惠”在这里的意思是_。2判断下而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文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2)文中的“夫子”是指年老的人。(_)(3)这则文言文是周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写的。(_)(4)这则文言文主要是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

12、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那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11.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   _;)(有识则_,_,)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_。)此三者缺一不可。1把选段内容补充完整。2这段话是_说的,他的观点是读书要“三有”,即_,_,_。3关于“有识”这一观点,作者列举了两个反面例子“_”和“_”,告诉我们_。4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  )”中句子的意思。_12. 课外文言文阅读。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

13、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注释)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1解释加点的字。(1)天雨,解素衣。_(2)岂能无怪哉?_2翻译下面的句子。(1)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_(2)其狗不知,迎而吠之。_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A.出去时穿什么衣服,回来时还要穿什么衣服。B.杨布家的狗和主人不亲密,主人换件衣服它就不认识主人了。C.遇事要善于思考,不能只看表面,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13. 文言文阅读。月攘一鸡今

14、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_ (2)或告知曰_(3)然后已_ (4)请损之_2用现代文翻译下面的句子。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_3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说说你的看法。_14.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欧阳修苦读欧阳修四岁那年,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必,而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15、自幼所作诗赋词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 书:写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 及:等到2欧阳修“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通古人篇章。_(2)惟读书是务。_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_。

16、1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1对第一句中“通”与“善”的解释正确的是( )A.整个 善良 B.通过 善于 C.整个 善于 D.整个 熟悉2弈秋教两个人下棋,这两个人的表现是( )A.两个人都很专心B.两个人都不专心C.一个人很专心,另一个人不专心3画线句子采用的主要写法是( )A.比喻 B.对比 C.联想 D.照应4“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_的语气。“非然也”应读出_的语气。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5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是( )A.做任何事都可以一心二用。B.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C.做事时要想着天上的鸿鹄。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