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审定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10317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审定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审定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审定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审定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审定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审定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审定人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川:_   子规:_   才了:_3诗的前两句从_、_的角度出发描写了乡村四月的秀丽风光。4诗的后两句突出了乡村农人_的特点。5说说“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句话的意思。_2. 阅读与理解。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从“_”中可以看出将士们跋山涉水的艰辛,从“_”中可以看出

2、描写的是冬季的景象。2这首诗将写景和叙事融为一体,表达了词人_(谁)_之情。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B.晚上风雪交加,行军中的词人无法入睡,想念起故乡的温暖、宁静。C.由于行军劳累,词人很快进入美好而温馨的梦乡。3. 阅读理解。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稚子弄冰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注释安仁:县名。在湖南省东南部。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1稚子弄冰一诗中,与舟过安仁中的“小

3、童”意思相近的词是_。稚子弄冰的过程是取冰、穿冰、_。两首诗都让我们看到了_的儿童。2舟过安仁中“无雨都张伞”的原因是“_。(用原句作答)3关于这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写出了两个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B.稚子弄冰围绕“弄”字,突出“稚”字。炽热的童心让孩子们忘记严寒,保持了一如既往的活力和快乐。C.“怪生”和“忽作”两词,暗藏着杨万里对天性顽劣的孩子制造恶作剧的不满与责怪。4用自己的话说说“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的意思。_4. 阅读下面的一组古诗,完成练习。溪居即事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

4、二)唐崔道融 宋杨万里篱外谁家不系船,   松阴一架半弓苔,春风吹入钓鱼湾。   偶欲看书又懒开。小童疑是有村客,   戏掬清泉洒蕉叶,急向柴门去却关。   儿童误认雨声来。1(诗中有画)我能边读边想象画面。(1)溪居即事这首诗勾画了一幅素淡的水乡春景图:临水的村庄,掩闭的柴门,疏疏落落的篱笆,_表现了水乡恬静、优美、淡雅、平和的意境。(2)杨万里的诗中描绘了一幅初夏山居图,画面中有_等初夏时节的事物,还有把泉水滴落的声音误认为是_而跑出来观望的儿童,表现出诗人闲居的情趣。2(诗中有趣)我能联系生活实际读懂内容。溪居即事中,诗人用“疑”“急”两个字,把儿

5、童那种_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生动地刻画了一个_的农村儿童形象。3(诗中有情)读诗句,从加点字中你能体会出诗人怎样的情感?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_5. 古诗比较阅读。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_。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1我能将古诗补充完整,我还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2诗中的第一、二句写的是诗人(_),第三、四句写的是诗人(_)。看到的景色听到的声音3诗人的愁绪是通过_、_、_等夜半时分景象的描写表现出来,抒发了诗人_之情。4这首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其中属于静态描写的是_。5下面对“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理解不正确的是()A. 姑苏城外那寂寞

6、清静的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B. “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远和清寥,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尽在不言中。C. 诗人来到姑苏城外,兴奋得睡不着觉,只听到钟声传来才睡去。6.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诗中“黄沙百战穿金甲”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请作具体分析。_2一、二句写景对表现戍边将士有什么作用?_3战士们的誓言是什么?用文中的诗句回答。_4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_5这首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_7. 课内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

7、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三万里河”指的是_,“五千仞岳”指的是_。这里的“三万里”和“五千仞”都是虚指,分别形容很_和很_。2“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了()的修辞方法。A.比喻 B.夸张 C.拟人 D.对比3对前两句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这两句诗意境阔大深沉,对仗十分工整。B.山本来是不动的,由于用了“摩”字,不但使人感到了山的雄伟,而且富有生气。C.诗中极力描写河山的奇伟壮丽,是为了突出祖国的可爱,表明朝廷收复失地的决心。D.这样的大好河山,却陷于敌手,更加使人感到无比愤慨。4如果把本诗第三句的“尽”字换成“滴”字或“流

8、”字好不好?为什么?_5后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8.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题临安邸(宋)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诗的头两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抓住了临安城的特点:_的青山,_的楼台和无休止的轻歌曼舞,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2“暖风”、“游人”在诗中有怎样的含义? _3诗人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_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9. 阅读下面的边塞诗完成练习。陇西行唐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_。_,犹是春闺梦里人。(注释)匈奴:指西北边境部族。貂锦:这里指装备精良的将士。无定河:在陕西北部。春闺:

9、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1补全古诗。2从第一、二句诗中,我感受到了一种_的精神。10.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天净沙·秋元白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注释)天净沙:曲牌名。飞鸿:天空中的鸿雁。白草:枯萎而不凋谢的白草。红叶:枫叶。1这首曲子中“_”“_”两个关键词点出时间是傍晚。2这首曲子在景物的选择上动静结合,其中孤村、落日、残霞、老树、寒鸦都是静止不动的,唯有“_”在动,增添了情趣。3这首曲子运用表现色彩的字_、_、_、_、_,使作者笔下的秋景美丽而有韵味。4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前一组景物的特点是(_),后一组景物的特点是(_)

10、。a.明朗、清丽;b.热烈、向上;c.宁静、孤寂11.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练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下面关于这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的“愁”,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B.词中的“愁”,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C.词中的“愁”,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D.词中的“愁”,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12. 诗歌鉴赏。“金沙水_云崖暖,大渡桥_铁索寒。”(1)把诗句缺少的字补充完整。(2)在诗句中,两个长征途中感人的故事是  

11、0;和   。(3)给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A.“暖”表现的是红军渡江后的喜悦心情B.金沙江边的悬崖处温暖如春C.“寒”烘托出作战时的惊险悲壮13. 古诗鉴赏。 军城早秋(唐)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朔云:北方的云。B.更催:再次催促。C.骄虏:骄傲的俘虏。D.莫遣:不要让。2“更催飞将追骄虏”的“更”字读音是_,意思是_。这句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_。3写出诗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再改写成现代汉语。  _4判断正误。用“正确”

12、“错误”表达。 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_)诗的后两句表现了作者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担心战争失败的紧张心情。(_)全诗表现了边防将帅刚毅果敢的性格和蔑视敌人的豪迈气概。(_)14. 对比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1这两首诗都描写了_的形象。2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B.一、二句描写“池塘”

13、“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C.“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3与“笛弄晚风三四声”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A.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B.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C.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4“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表现了牧童_、_的生活。5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村晚的前两句诗描绘的画面。_6描写儿童的古诗名句有很多,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一例。_15. 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诗人以_喻君子,表达了自己对于_的向往和追求。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