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12289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北师大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竞赛练习北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古诗阅读。题临安邸(   ),(   )?(   ),(   )。1将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是_代诗人_在一家旅店的墙壁上题写的一首七绝。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几时休: 。熏: 。 醉: 。暖风:原指   。在诗中是指   。游人: 。在诗中是指   。4诗的前两句抓住了

2、临安城的特点:_的青山,_的楼台和无休止的_,写出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景象,(各填一个四字词语)5题临安邸中诗人对统治者提出质问的诗句是“_”。诗人用“_”三个字,责问统治者:_。表达了诗人_的讽刺之情。6对划线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这句诗描写了杭州的美景和繁华,体现了诗人对杭州的喜爱及赞美之情。B. 景物描写,体现出杭州的美丽。C. 这两句诗是对统治者糜烂生活的直接描绘,表达作者对他们醉生梦死生舌的讽刺。7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的是临安城当年虚假的繁荣太平的景象,描写的目的是(  )A. 体现现在临安城的

3、荒凉。B. 强烈谴责那些醉生梦死的当朝统治者。2. 课外阅读。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1请写出下面的字在诗中的读音。径(   )  宿(   )  僧(   )2贾岛在考虑用“推”还是用“敲”时,撞到了_,并得到了他的指点。3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_4这首诗中历来被传诵的名句是_。5用自己的画说说这首诗的大意。_3.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访戴天山道士不遇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

4、闻钟。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1诗中都描写了山中的哪些景物?试着找一些出来。_2从哪句诗中知道了“诗人没有找到他要找的人”?_3这首诗为我们描写了一个“幽静”的山林环境,你能说说诗人是怎么描写“静”的吗?_4. 结合注释,读古诗,做练习。 塞下曲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注释)塞下曲:古代歌曲名。这类作品多是描写边境风光和战争生活的。惊风:突然被风吹动。引弓:拉弓,开弓,这里包含下一步的射箭。平明:天刚亮的时候。白羽:这里指箭。没:陷入,这里是钻进的意思。石棱:石头的边角。1根据古诗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1)诗中的“惊”字说

5、明将军听到风吹草动的声音非常害怕。(_)(2)“引弓”描写的是将军的动作。(_)(3)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勇敢机智、武艺高强、具有神力的边塞将军的威武形象,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将领的赞颂之情。(_)2朗读“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正确的节奏是()A.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B.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5. 把诗句填写完整,并完成习题。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_。_,时鸣春涧中。1把诗句补充完整。王维的山水诗多以画入诗,这首诗描写了描写了   (填季节)时的 、 、 、 等景物,通过衬托的手法,突出

6、了山涧的   。2“人闲桂花落”中的“闲”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_6. 读诗词,完成练习。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_,白发谁家翁媪?大儿_,中儿_。_,溪头_。(1)把这首词写完整。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白发谁家翁媪?大儿   ,中儿   。   ,溪头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相媚好:   。亡赖:  

7、60;。(3)这首词的作者是   代词人   ,其中   是词牌名,你还知道的词牌名有   、   等。7. 阅读村晚,完成练习。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陂(b):_漪:_腔:_2“衔”字运用了(   )手法,写活了山,写出落日将沉未沉的情态。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设问3“牧童归去横牛背”中的“横”字写出了牧童的什么特点

8、?_4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8. 阅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回答问题。遗民泪尽_,南望_又一年。1补充句子。2对“遗民”理解正确的是( )A.感到遗憾的人民。 B.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3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9. 古诗阅读。示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_。_,家祭无忘告乃翁。1补全诗句。2此诗是陆游的一首_诗,他以_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_的担忧和对_无限渴望。3判断对错。(1)诗中“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乃翁”的解释是我的父亲。(_)(2)“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是一个通假字。(_)(3)陆游是北宋爱国诗人,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一首名篇

9、。(_)(4)此诗传达出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表现了诗人一生的心愿,倾注了诗人满腔的悲慨。(_)4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呢?_。10. 课内阅读。长相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本词写于康熙二十(1682)年,时作者随康照帝出山海关。榆关,即今山海关。1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_2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_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_4词中的一程一更用

10、得很妙,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_11. 课内阅读。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_,_。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的   ,在原文横线上填出所缺的诗句。2解释下列词语。恃:_  喑:_  生气:_3下列对前两句诗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句写得大气磅礴、慷慨激昂。 B.企盼中透露着悲哀和无奈C.为后两句提出建议奠定基础 D.语言精练,“万马齐喑”成了成语4全诗抒发了诗人_的情感。12. 课外阅读。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

11、释)黄云:天上的乌云。曛:日光昏暗。知己:好朋友。谁人:哪个人。1.诗中加点的 “君”指的是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采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A.反问   B.设问   C.比喻3.这首诗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可以从“ ”“   ”这两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跟我学:抓住诗句中的景物的特点来写,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展开想象描写其他景物,丰富诗句的内容。让景物含情。4.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诗所描写的景象。

12、_5.高适用哪两句诗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_,_。13.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小重山岳飞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注:蛩(qióng):蟋蟀。1下列名句中为岳飞所写的一句是(   )A.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B.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C.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2词中说的“心事”指_。3这首词的主旨句是_。4有人评岳飞词说:“一种壮怀能蕴藉(含蓄不显露),诸君细读小重山。”请结合这首词所表达的感情,谈谈你的理解。_14. 读诗歌,完成练习。游小鸟天堂三百年来榕一章,浓荫十亩鸟千双。并肩只许木棉树,立脚长依天马江。新枝还比旧枝壮,白鹤能眠灰鹤床。历难经灾从不犯,人间毕竟有天堂。1“三百年”写出了大榕树的_特点;“浓荫十亩”写出了大榕树_的特点;“鸟千双”写出了大榕树_的特点;“新枝还比旧枝壮”写出了大榕树_的特点。15. 将下列古诗补充完整,并回答问题。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3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诗人以_喻君子,表达了自己对于_的向往和追求。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