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部编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12975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部编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部编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部编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部编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部编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部编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部编版班级:_ 姓名:_1. 小古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口:“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列字词。甚(_)   诣(_)   乃(_)   未闻(_)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_(2)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_3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

2、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2. 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练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_。孔君平_其父,父不在, _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_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_。”1把课文补充完整。2结合阅读体会,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 )A.都根据人物姓氏来借题发挥。B.杨氏之子以否认的语气表示出杨梅是自己家的果子。C.指出了孔君平的“孔”是孔雀的“孔”。D.既否定了孔君平的话,并不尊重。3孔君平听了杨氏子的回答后

3、,会有怎样的反应?请从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加以描绘。_3. 阅读理解。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给带线的字注音。  (1)少习骑(   )   (2)溯黄河(    )   (3)数建奇功(    )2解释带线的字。  (1)

4、长而益精(   )   (2)皆次当行(   )  (3)易男装(   )   (4)凡十有二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_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_4文中表达主旨的一句话是_,表达了作者_的感情。4. 小古文阅读。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这番话是写_的。在这段话

5、里,他谈到的读书的要诀是:_、_、_。2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_(2)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_3“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这句话是用来形容:_4为什么说“此三者缺一不可”?_5.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_1在横线上补全文段。2解释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吾矛之利(_)   弗能应也(_)   不可同世而立(_)3此文段出自文言文_,这则文言文意在告诉人们:_4本文篇幅短小

6、,给人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比如,一个“誉”字,就可以让人想到_。“何如”一问,能让人联想到_。6. 阅读理解。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注)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文义:文章的义理。欣然:高兴的样子。胡儿:即谢朗,字长度,小名胡儿,谢安次兄谢据的长子。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差,大体。拟,相比。公大兄无奕女:指东晋诗人谢道韫(yùn),谢无奕之女,聪慧有才辩。无奕,谢安长兄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书法家王羲之的次子,曾任

7、左将军。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括了谢太傅一家咏雪的背景,精练地交代了时间“_”、地点“_”、人物“_”、事件“_”等要素。2“儿女”一词古今意义不同,今义指儿子和女儿,古义指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未若柳絮因风起。_4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呢?_7. 小古文阅读。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为谢,却不受。注释以:因为。遗:丢失。度:估计,思考。复:再。尔:你,你的。

8、为:替,给。铤:同“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与群儿戏水滨(_) (2)其人果号而至(_)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发生在王华六岁时,地点是水边。B.王华将金子投到水中,是想等人们走后,自己再取走,没有想到那人找回来了,于是只好把金子还给他。C.其人“号”是因为担心找不到他的金子,其人“喜”是因为金子失而复得。D.王华拒绝那人的报酬更加体现了他拾金不昧的可贵品格。8. 课外阅读。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

9、凝之妻也。1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俄而雪骤。翻译: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B.撒盐空中差可拟。翻译:跟在空中撒盐。C.与儿女讲论文义。翻译:与子侄辈一起讨论诗文。2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把“”比作“”和“”。3对文章的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尾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表明了作者赞赏谢道韫的聪颖和才气。B.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比前一喻好。C.“公大笑”中的“笑”意有讽刺兄子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不恰当。D.“柳絮”一喻给人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句有着深刻的意蕴。4这则小古文主要想告诉我们的是 ()A.谢太

10、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9. 读一读,写出句子的意思。(1)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_(2)廪食以数百人。_(3)何不试之以足?_(4)宁信度,无自信也。_10. 文言文阅读。丁生爱弟丁生有弟,甚爱之。一日,弟疾,卧床不能起。丁生暇时,辄坐床前,为弟讲故事,唱歌曲,以解其闷。及疾愈,始已。选自民国老课本注释:疾:病,身体不舒服。暇(xiá):空闲。辄(zhé);总是,就。及:等,等到。1“甚爱之”和“甚聪惠”的“甚”都是“很,非常”的意思(   )A.

11、正确 B.错误2“甚爱之”中“之”的意思是(   )A.代词,指丁生 B.代词,指丁生的弟弟3在弟弟卧床不能起时,丁生都为弟弟做了什么?请用原文回答。_11. 按课文内容填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陷。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鬻:_   誉:_   坚:_   陷:_利:_   或:_ 以:_ 

12、  何如:_ 弗 :_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吧。_3你想到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人呢?_、_、_4这是一篇文言文的_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_的人,夸张_,他说的话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12. 阅读短文,完成文后的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   。”1将原文补充完整。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诣:_   乃:_   示:_3本文选自_。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杨氏之子的机智?_13. 阅读理解

13、。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注释:期,约定。日中,正午时分。舍:舍弃,抛弃。不,通“否”。委:丢下,舍弃。引:拉。顾:回头看。1文中加点字的意思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去:离开   乃:就,于是B.去:去掉   乃:才C.去:离开   乃:才D.去:去掉   乃:就,于是2选出下列句子意思正确解释

14、。(1)待君久不至,已去。(_)A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B您等了我父亲很久他却还没有到,他已经离开了。C我父亲没有等您,已经离开了。D我父亲等了您不久,已经离开了。(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_)A朋友感到生气,下了车想去拉扯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B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C朋友感到高兴,下了车想去和元方握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D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扯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_)A和别人相约同行,却相互推诿后离开了。B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C和别人相约同行,却

15、和其他人先离开了。D和别人相约同行,却委托别人来,自己先离开了。3选一选,在括号中填上下列句中省略的内容。A陈太丘的朋友  B元方  C陈太丘(1)(_)过中不至(2)(_)去后(_)乃至4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_和_两个人,通过对比描写,突出了_聪明、勇敢、识礼、有节,_无信、无义、无礼,但能接受批评的性格特点。14.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匡衡:西汉经学家。不逮:指烛光照不到。穿壁

16、:在墙上打洞。邑人:同县的人。大姓:富户,大户人家。佣作:被雇佣劳作。偿:报酬。资给:资助。遂:终于。大学:有学识的人。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2)主人怪而问衡   怪:_2翻译句子:愿得主人书遍读之。_3文章主要写了哪两件事?第一件是_。第二件是_。4我们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_15. 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1文中“芒芒然归

17、”中“归”的意思是( )A.归还 B.逃跑 C.回家 D.归类2宋人疲倦的原因是什么?( )A.没睡好觉 B.拔苗累的 C.生病 D.锄草累的3通过这个故事,你能从中悟出怎样的道理?A.禾苗要长得快,就得往上拔一下。B.要“尊重自然规律,违背规律,欲速则反为害”。C.拔禾苗一次不能太多,否则太累。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篇文言文选自_。2解释下面的字:弗:_  立:_。3“其人弗能应也”用一个四字成语形容是_。“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这句话的意思是: _。这句话让我们明白了_ 。5假如你是这位楚国商人,你会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