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的对比研究.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26501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的对比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的对比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的对比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的对比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的对比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的对比研究.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心理词汇组织的对比研究人们对心理词汇的关注,是从19 世纪对失语症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开始的,但一般认为真正提出心理词汇雏形的是 Treisman 。在国内,桂诗春先生最早开始了心理词汇研究。他认为,在大脑中储存的词汇知识有点像一本词典载有的信息,但是其组织方式又不尽相同。词义的心理表征似乎比普通词典的词义更为复杂,而且似乎和辨认过程是分开的。近几年,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们在心理词汇模型的构建、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试图进一步了解大脑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以便更好地改善我们的语言教学和学习,相关研究简要如下:1. 关于心理词汇模型的构建。围绕第二语言心理词汇的研

2、究,语言学家和心理学家们也建立了一些词汇存储和提取的模型。不过,任何心理词汇模型都力图从以下五个方面给出解释:频率效应( frequencyeffects )、词 / 非词效应( word/non word effects)、语境效应( contexteffects )、词优越性效应 ( word-superiority)和衰减效应( degradation effects)。这些实验中,比较著名的有 Morton的词汇发生模型( logogen model )、Marslen-Wilson的群集模型( cohort model )、 Forster的检索模型( search model)和

3、Levelt的蓝图( blueprint)模型等; 2. 关于二语心理词汇性质的探讨。关于二语心理词汇的性质,学术界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是语音说,即认为二语心理词汇主要是靠语音联系起来的。Meara 最早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证据。他认为,“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二语)和母语学习者的心理词汇有重大差异,语音在二语心理词汇中所起的组织作用比在母语心理词汇中的作用要明显的多”。第二种是语义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们认为,二语心理词汇与母语心理词汇一样,语义起着主导作用。第三种是句法说,这种观点认为二语心理词汇本质上是组合型的,即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主要是一种线性的修饰、搭配关系。二、本文研究

4、对象简介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两篇相关中英文论文。中文论文,作者徐哥,题为“基于构建式词汇联想的二语心理词库组织模式及重组研究”, 发表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6年 3月第 24 卷第 1 期;英文论文题为“ The Formation andDevelopment of Chinese EFL Learners English Mental Lexicon ”,由 Zhongxin Dai & Kemin Wang (由于不知作者汉语名字,故用拼英代替)发表于英语语言教学,2013 年 2月第 6 卷第 3 期。三、对比分析由于两篇论文都是实证研究,内容又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以下将从研究

5、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对它们进行对比分析。为方便起见,在之后的篇幅中,中文论文用代替,英文论文用代替。1. 研究问题的对比。研究问题有两个:第一,中国的 EFL 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库的组织模式呈现出怎样的特点?第二,历时的二语语义网络概念层的构建是否会对二语学习者的心理词库组织和提取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问题有两个:第一,中国EFL 学习者在习得一个词时,这个词的哪些信息将被储存在心理词库中?第二,随着学习者英语知识的增长,这些被储存的信息又是如何发展的?就两者研究问题来看,倾向从大概念的研究,如组织模式的特点、影响心理词库重组的因素等,而的研究点比较具体,主要聚焦在词汇在心理词库的

6、储存情况,虽然二者最终的落脚点有所不同,但在研究过程中,实验都是基于词汇展开的,即两者是基于一个出发点而得出不同方面的结论,因此,二者的研究相互补充。2. 研究对象的对比。研究对象的选择:对象是选自华侨大学经过入学分级考试后划分出来的2013 级非英语专业A 级新生,相当于3级英语水平。 从不同专业的3 个实验班中每班分别随机选取20 名同学,共60 名学生参加该次研究。研究对象的选择:对象是随机抽选华北电力大学和北京石油大学的 ?W生,总共 400 名,他们学习英语的背景基本相同,年龄在 17 岁到 23 岁之间,他们都是以汉语作为母语,英语作为外语并且学习英语的时间是 7 到 9 年,期间

7、从未到英语国家生活过。两者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也具有相似性,都是选择在校的大学生。而且学生都是随机性选择,不同的是在数量及范围上都比大,主要原因是由于二者实验的复杂性不同,因此不能仅凭借这一点对二者的研究进行任何评价。其次,二者的分组依据,笔者认为的比较合理,因为能确定学生的英语水平都是同一级别,所以可随机分组;相比而言,的分组依据有点主观,笔者认为应该也有相关的前测,才能确定是不是大一学生的英语水平就一定比大二大三学生的低,然后再进行分组才比较有说服力。3. 研究方法的对比。两篇论文都是实证研究,两者在研究过程中都用到了实验法。在受试者数量较大的前提下,本次研究采取看刺激词写反应词的方式,实验

8、同时给出两个刺激词,即刺激词词对受试者要主动有意识地在两个刺激词之间进行语义网络的构建。受试被要求做词汇知识的测试,内容主要涉及11 项与词汇相关的测试。总共发放400 份试卷,最后用于研究的共有 308 份。一般情况下,实验的数据都比较有说服力,两者都以词汇作为出发点,从整体角度来看,二者的研究方法并无孰优孰劣之说。4. 研究步骤的对比。进行实验前首先依据Laufer( 2004)的词汇水平测试,进行词汇广度测定,然后利用独立样本 T 检验进行效度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进行系统的二语心理词汇重组之前,在词汇广度方面并无显著差异。因此,可以把两个组分别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采取多次采

9、集数据的历时性研究方式,以 10 周教学周为实验周期,每周在大学英语课程结束后向实验组中的 30 位受试者发放一份词汇联想试卷,学期结束前共收集到 6 次共 180 份词汇联想的试卷。词汇知识测试从词汇的八个方面探索中国 EFL 学习者在英语学习过程中词汇在心理词库的储存情况;要求受试答一份与词汇相关的测试卷,然后收集试卷,筛选出有效试卷进行数据分析。从实验过程来看,显然比要复杂,而且实验用时较长,不过是实验前对此次试验的简单介绍,还是实验过程中对词汇的选择以及学生词汇广度的测定等方面,都设计的比较全面,而虽然涉及的研究对象数量较多,但研究过程却比较单一,只是给 400 名学生发放了一份词汇测

10、试卷,而笔者认为在测试前期,对这份测试卷也应有效度测试。5. 研究结果的对比。研究一系列的词汇联想研究测试结果表明:1)中国EFL 学习者的心理词库个性与共性并存,即个体心理词库的构建与个人的认知方式和已存知识体系相关联;2)总体上新词在纳入已有的心理词库的过程中,其词性会影响概念节点的数量和联想反应类型;3)最终实验结果中实验组的词汇广度及深度显著地高于对照组,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二语学习者在教师的协助下主动地有意识的进行词汇联想。研究结果表明:1)中 EFL 学习者在习得词汇时,储存在英语心理词库的只是词的形式(语音及拼写)和意义;2)随着学习者英语水平的提高,对词汇的多层面习得也会增加(如词的语境意义,词的搭配等)。就研究结果来看,的研究结果是紧扣研究问题的,也做了比较详细的回答,总的来说还不不错,并且二者的研究结果对词汇的教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四、结语二语心理词汇的组织模式的研究对二语学习者有很大的帮助。本文通过对两篇研究心理词汇组织的论文就它们的研究问题、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及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笔者明白研究不是完全没有漏洞的,任何研究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我们阅读文献的过程中,不能只跟着别人的思路,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并不断找出自己研究的落脚点。由于时间关系,笔者只作了两篇论文的对比,因此并不能说明很多问题,但是,通过对比,至少希望对今后的研究者有所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