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29415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种子的萌发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探究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外界条件。2. 水平目标:通过采用对照实验实行探究取证,培养学生的探究水平。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的兴趣,养成根据科学的事实作出客观判断的习惯,培养求实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种子的萌发条件 2.难点:种子萌发需要外界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时内部物质的转化。 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实行探究实验,分析得出结论为主 设计思想: 采取观察讨论的教学方法。教师能够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提前在课下实行实验,让学生从实验的现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实行讨论,分析,适当给以提示,最

2、后由学生观察由教师完成课本上的相关实验,归纳出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关于种子萌发过程,教师能够让学生利用课前实验实行观察,并通过教师准备的实验材料及挂图来描述,最后教师能够提出一个关键的问题:一粒饱满的且胚完好的种子在得到充分的外界条件下是否一定能够萌发成幼苗?从而将话题引入种子的休眠和寿命的问题中。 教学过程: (课前可提前一至两周的时间,让学生思考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并随机的发给学生一些种子,让其根据自己的经验,让种子萌发。观察其萌发过程中的变化,并对实验的过程实行记录。)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说明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作用是什么? 2、种子中含有哪些物质? 3、如果你是农民,你会

3、选择什么样的种子种在田里?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并引入课题: 种子里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这是种子能够发育成幼苗的内部条件。那么,是否种子具备了这些自身的内部条件就能萌发成幼苗呢?种子的萌发还需要什么条件,种子又是怎样萌发成幼苗的,这些内容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的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 2、分析学生的实验,指出其中不科学或不准确的内容,如“学生很容易认为阳光也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之一”。 3、引导学生分析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并设计对比实验。 4、组织学生观察教师提前完成的实验结果,

4、并对其实行分析,得出结论。 5、总结: 根据对实验的结果分析,得出结论: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的种子萌发时还受到一些其他的因素的影响,如:光照条件、酸碱性等。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1、组织学生汇报课前实验时对种子萌发过程的观察记录。 2、出示种子萌发过程的录像或课件,组织学生观看。 3、教师结合种子萌发的实物实行总结: 菜豆种子的萌发过程: (1)种子吸水后,体积胀大,种皮胀破。 (2)胚根首先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幼根。 (3)子叶以下的胚轴伸长,带着两片子叶伸出土面。 (4)子叶分开,黄白色的胚芽在光下逐渐变绿,发育成茎和叶。 玉米种子

5、萌发的过程: (1)种子吸水后,胚根先从种子里伸出,发育成幼根。 (2)胚芽由胚芽鞘保护伸出土面,子叶留在种子里。 (3)胚芽鞘里的胚芽长出新叶。 4、提出问题:"以上介绍的种子萌发的过程只描述了种子外部形态的改变,那么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其内部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实验:请几位学生分别尝尝萌发的小麦种子和干燥的小麦种子,有什么不同感觉。 请参与实验的学生介绍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萌发的种子有甜味,干燥的种子没有甜味。 启发学生分析讨论出现这种实验现象的原因。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 干种子里的淀粉没有发生转化,不含糖分;萌发的种子里的淀粉已转化为糖,所以有甜味。因为淀粉不溶于水,

6、所以必须转变成能溶于水的糖后,胚才能吸收利用。菜豆种子中子叶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运送给胚芽、胚根和胚轴;玉米种子中胚乳里的营养物质经转化后由子叶吸收转运给胚芽、胚轴和胚根。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1、提出问题:“我们家中贮存的种子,并不都能萌发。这是什么原因呢”? 2、组织学生分析原因(提示:(1)种子是由细胞构成的,有生命的。(2)种子形成多数是在秋季。) 3、总结: 种子是具有一定寿命的,所以存放时间过长的种子有可能已经死亡。而刚成熟的种子也不能萌发,是因为它们正处在休眠时期,这是种子在形成后,对寒冷的冬季适合的结果。 4、出示实物投影,介绍种子发芽率测定的方法。 三、巩固:(如时间不

7、够,可做为课下练习) 1、我们吃的绿豆芽,主要是由种子的哪部分发育而成? 2、子叶出土与不出土的种子,在播种时深度上有什么不同? 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种子的萌发 一、种子萌发的条件: 1、自身的条件:胚是完整的,并且是活的。 2、外界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水分 3、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 二、种子萌发的过程: 胚根发育成根 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子叶或胚乳提供各部分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种子的休眠和寿命: 教学反思“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课前1个星期,让学生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了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同时为今后探究科学奥妙打下了坚实的

8、基础。在初中生物科学的教学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紧紧抓住三部分 一、初中生物的教育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他的目的并不是要培养生物学家培养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学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自觉保护环境的情操,提高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一部分今后要从事生物事业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础。 二、作为老师,教材是必须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对于老师来说只是一个承载知识的工具,而不能作为教学的依赖。我认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处去看才能觉得清澈见底,也就是说,要站在一个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作为一名教师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仅是研究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整个中学阶

9、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知道在整个初中阶段,生物课程都需要学生掌握些什么知识,知识体系是怎样安排的,学生在每一个学习阶段需要学习哪些知识,那些能力需要得到培养和提高等等。 三、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探究式活动。生物科学是一个日新月异的科学,我在课堂中会一直给学生强调一个观念,老师在课堂中讲述的甚至与书本中所写的知识都不一定是正确的,相反,对于生物学科来说,有可能目前我们所学习到的一些理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中发现是错误的。在教学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都是前人通过科学探究发现的,因此,我认为教学并不是把知识死板的教给学生。相反,我的课堂设计大多都是将学生置身于当时科学家们所处的环境,让他们通过体会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引导他们找到隐藏在各种生物现象下的本质规律。同时也鼓励学生对老师、对书本提出质疑,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证实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对于学生提出的一些新的想法,作为老师要给予肯定,保持孩子的一颗创造心是最可贵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