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教版(教师用卷).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2951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教版(教师用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教版(教师用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教版(教师用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教版(教师用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教版(教师用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教版(教师用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人教版(教师用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高三·地理卷(五)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90分钟 100分)第卷 (选择题 共4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至图为一组景观剖面示意图,反映了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由图时期到图时期的变化过程(图时期到图时期气候变化甚微,可忽略不计;图中河流断面位于河流分段中的中游)。读图,回答13题。1.依据图中信息,分析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最大的时期是A. B. C. D.解析:据图中信息可知,时期植被减少,其涵养水源、稳定径流的水平下降,导致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增大。答案

2、:D2.图示河流水文特征的变化,反映了A.地理环境的差异性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C.地理要素的稳定性D.地理要素的孤立性解析:植被的减少不但影响到径流量的变化,而且使河流含沙量增大,反映出植被对水文的影响。河流下游泥沙淤积增加,土壤肥沃,耕地增多,这些反映了环境的统一演变的整体性。答案:B3.下列植物分布的现象、规律,主要由热量差异造成的是A.密林底层与上层植物种类有明显不同B.迎风坡、背风坡树种的差异C.由沿海向内陆出现了森林、草原、荒漠的植被景观变化D.海南岛橡胶树、四川盆地柑橘树、山东丘陵苹果树的分布差异解析:密林底层与上层因为光照条件的差异而树种不同,B、C选项中的现象主要是水分的差异造

3、成的。答案:D 下图为中国地貌区划图。读图,回答46题。4.地貌区划体现了地理环境的A.整理性B.差异性C.稳定性D.可变性解析: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的差异是实行地貌区划的主要依据。答案:B5.下列关于地貌大区的叙述,准确的是A.位于第二阶梯的只有和B.区内高差最大的是C.区内气候类型相同的是和D.冰川地貌分布最广的是解析:地貌大区位于第二阶梯的还有;区内高差较大的应该是和两区;和两区分别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貌区为青藏高原,冰川地貌分布最广。答案:D6.与E地貌区相比,D地貌区最显著的地貌特征是A.海拔高B.地势起伏大C.喀斯特地貌广布D.地形以高原为主解析:E地貌区的主体部分为黄土

4、高原,D地貌区的主体部分为云贵高原。与黄土高原相比,云贵高原最显著的地貌特征是喀斯特地貌广布。答案:C 读中国部分区域图,回答78题。7.“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诗歌中描述的现象A.反映了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C.由流经两地的河流不同造成的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解析:由该诗句可知,二月的五原垂柳还未发芽,此时的长安已经是落花时节,反映的是由两地纬度差异造成的景观差异,属于纬度地带分异规律。答案:A8.“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的地理寓意是A.冬季风不能到达玉门关B.西风不能到达玉门关C.从沿海到内

5、陆水分条件差异明显D.玉门关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的生长解析:此处的春风指东亚季风的夏季风,夏季风(东南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受地形及距海远近的影响,由沿海向内陆夏季风的势力逐渐减弱,不能影响到玉门地区,导致该地区降水量少,不具备杨柳生长的水分条件。由此可知,这句诗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水分条件的差异。答案:C 读下图并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910题。9.图中最能反映由沿海向内陆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图中-的变化B.图中-的变化C.图中-的变化D.图中-的变化解析:图中横坐标从西向东表示热量和降水的变化是从高寒逐渐变为湿热,而纵坐标从北向南表示热量逐渐增多,所以图中最能反映干湿度地带分异规

6、律(降水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逐渐减少)的是-的变化。答案:B10.图中处的自然带最可能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D.温带荒漠带解析:由上题可知,-的变化体现的是降水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逐渐减少,由此可知为森林带,为草原带,为荒漠带。答案:D 高山林线指当山体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的森林分布上限。下图是中国高山林线高度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112题。11.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准确的是A.我国高山林线的纬向变化不明显B.我国高山林线的经向变化不明显C.影响高山林线的主要因素是气温条件D.降水量多少对高山林线高度无影响解析:读图可知,在30° N以北地区,高

7、山林线高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表现出明显的经向变化,而30° N以南地区,纬向变化比较明显;我国东北和西北同纬度地区的高山林线高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就是由降水量的差异造成的。答案:C12.导致图中M-N、M-P沿线高山林线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A.降水差异气温差异B.气温差异地形差异C.地形差异降水差异D.地形差异气温差异解析:由图可知,M-N地形区依次是第三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第二阶梯的四川盆地、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随着地势逐级升高,林线高度也逐级升高;M-P温度带依次是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随着气温逐渐降低,林线高度也逐渐降低。答案:D读北半球部分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1

8、315题。13.aghd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异解析:读图可知,aghd反映的气候类型呈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体现的是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答案:A14.根据图示信息判断,a、b、c、d四座山脉垂直自然带最丰富的是A.aB.bC.cD.d解析:垂直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纬度和海拔,a处纬度低,海拔较高,出现了从热带到寒带的垂直带谱。答案:A15.导致d气候类型形成的自然带在非洲和大洋洲缺失的主导因素是A.洋流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地形解析:d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其对应的自然带为亚寒带针叶带,从图中可知

9、该自然带分布的纬度范围,而非洲和大洋洲在该纬度范围内无陆地分布,因此导致该自然带缺失。答案:C下图为南半球雪线高度(H)与纬度()的关系。读图,回答1617题。16.雪线高度的最大值没有出现在赤道附近,是由于赤道附近A.气温高B.山地海拔低C.降水充沛D.多阴坡解析:气温和降水是影响雪线高度的主要因素,赤道附近属于辐合气流上升区,降水充沛,从而导致雪线高度较低。答案:C17.与北半球同纬度范围相比,甲地区雪线高度相差不大,但永久积雪面积差异显著。主要是因为该地区A.陆地面积小B.深受西风漂流的影响C.无高大山地 D.人类开发利用强度大解析:与北半球同纬度范围相比,40° S60

10、76; S陆地面积小,可积雪区面积小,从而导致永久积雪面积远小于北半球。答案:A下图为秦岭山地南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读图,回答1820题。注:栎、桦均为落叶乔木。18.甲自然带最可能是A.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解析:秦岭南坡山麓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自然带最可能是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答案:A19.冷杉属常绿乔木,但却分布在落叶林带之上。主要因为冷杉能A.适应干燥少雨的气候 B.适应寒冷干燥的气候C.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 D.适应日照短、阴冷的气候解析:冷杉分布的海拔比落叶林带高,说明冷杉分布范围的热量条件较差,由此可说明冷杉能

11、适应温凉和寒冷的气候。答案:C20.秦岭没有出现积雪冰川带,主要原因是A.纬度低B.相对高度低 C.海拔较低 D.坡度小解析:纬度位置和海拔是决定山地能否出现积雪冰川带的主要影响因素,秦岭所处的纬度大致介于33° N34° N之间,纬度不低,而其最高峰海拔约3800 m,因此其没有出现积雪冰川带的主要原因是海拔较低。答案:C下图表示我国中温带土壤带谱有机质状况。读图,回答2122题。21.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自东向西降水量递减 B.自东向西积温递增C.自南向北降水量递减 D.自南向北积温递减解析:该图反映的是我国中温带东西向的土壤带谱;自东向西降水量递减,

12、一方面影响生物量,进而影响有机质的生成量,另一方面影响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温度,进而影响有机质的分解速率。答案:A22.图中土壤带谱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B.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 D.非地带性解析:该图表示的是我国中温带东西向土壤类型的演替,反映的是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答案:B第卷(非选择题共56分)二、综合题(共56分。)23.(14分)阅读青藏高原隆起前后大气环流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西风带变化情况示意图材料二青藏高原隆起前后的大气环流和高原季风剖面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青藏高原隆起前夏季和冬季西风带(低空西风轴

13、)位置的不同之处是,简述其主要原因。 (2)青藏高原隆起对我国和亚洲地区产生许多方面的影响。根据材料和下面的关联示意图,从备选项目中一一选择对应图中序号内容的字母:,。  A.阻挡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B.中亚和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C.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D.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3)青藏高原的隆起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性。简要说明这一特征的主要内容。 答案:(1)夏季位置偏北(2分)夏季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气压带和风带随之向北移动。(2分)(2)CDAB(4分)(3)整体(2分)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14、而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的改变;一个区域地理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周围区域环境状况的改变。(4分) 24.(14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例中A、B两类植被所属的自然带名称。(2)由C到D植被的变化体现了的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这种分异规律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是。 (3)与当前相比,说明未来(2050年)我国特征性自然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的变化。(4)试指出导致植被类型在地区分布上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并简述受此影响,我国台湾岛和台湾海峡面积可能发生的变化。答案:(1)A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为温带草原带。(2分)(2)从沿海向内陆水分(2分)(3)位置

15、上,各类植被的分布整体向北推移;范围上,寒温带针叶林从我国消失;青藏高原高寒植被面积明显缩小;热带季雨林面积扩大;温带草原面积缩小。(任答三点,6分)(4)全球气候变暖。(2分)台湾岛面积将变小,台湾海峡将变宽。(2分)25.(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部分区域图材料二我国部分山地自然带及植被分布示意图(1)若材料二中各山地分别属于材料一图中的四座山脉,试将其一一对应(写字母)。(2)山地中M处植被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B.高山草原C.荒漠D.落叶阔叶林(3)指出山地南、北坡森林植被分布差异,并分析原因。(4)基带也有区别,主要影响因素是,三地基带变化体现了的地域

16、分异规律。 答案:(1)为B山脉,为D山脉,为A山脉,为C山脉。(4分)(2)C(2分)(3)差异:南坡森林植被分布更广泛。(2分)原因:南坡地处东南季风迎风坡,降水量多于北坡。(2分)(4)水分由沿海向内陆(4分)26.(14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3年4月3日至10日,中央电视台首次全媒体直播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奇观。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跨越东非高原上的肯尼亚和坦桑尼亚两个国家,迁徙行程3000千米。(1)非洲自然带从甲地到到丁地的变化,反映出陆地环境的哪种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是以什么为基础的?(2)据材料推断中央电视台直播的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奇观位于甲、乙、丙

17、、丁四地中的哪地附近?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指出该区域的自然带名称及分析该区域野生动物迁徙的原因。(3)写出甲、丙两地的自然带类型,并分别说明其成因。(4)指出丁地的自然带类型,并说明该处自然带向北延伸较远的原因。答案:(1)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2分)(2)乙地。(1分)该区域位于赤道附近,属热带草原带,受赤道地气压带移动的影响,赤道以北地区雨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夏半年(59月),赤道以南地区雨季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冬半年(11月到次年4月),因此野生动物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和水源,会沿赤道南北每年做有规律的迁徙。(4分)(3)热带雨林带。(1分)甲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位于赤道附近,终年高温多雨;湿热气候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丙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岛暖流常年流经,起到了增温增湿作用。(4分)(4)类型:热带荒漠带。原因: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