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菇栽培技术》word版.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3114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滑菇栽培技术》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滑菇栽培技术》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滑菇栽培技术》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滑菇栽培技术》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滑菇栽培技术》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滑菇栽培技术》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滑菇栽培技术》word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滑菇栽培技术第一节 滑菇基本知识一、滑菇的营养和药用价值滑菇是世界上五大宗人工栽培的食用菌之一,盖淡黄色至黄褐色,成熟期金黄色,边缘略淡,后期出珍珠菇菌现放射状条纹,菌盖圆心较小,菌杆柱形,菇体小至中大丛生,有粘液和黄色鳞片,是一种低热量、低脂肪的保健食品,每100g含有粗蛋白35g,高于香菇和滑菇,其外观亮丽、味道鲜美,鲜滑菇口感极佳,具有滑、鲜、嫩、脆的特点,菌丝生长温度3-32,出菇温度6-20,适各种料栽培,转化率120%以上,抗杂高产易栽,除食用价值较高外,菌盖表面所分泌的粘多糖,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滑菇的热水提取物对于移植小白鼠皮下的肉瘤s180,有强烈的抑制作用,抑制率为86.

2、5%,完全萎缩率为30%。属我国传统出口产品。二、滑菇栽培历史和现状滑子菇人工栽培始于日本,1921年日本进行生滑子菇分离驯化栽培。1950年进行规模化段木栽培,1961年开始用木屑代料箱式栽培,而我国人工栽培滑子菇最早始于台湾省,大陆1977年才开始进行大面积人工栽培,主要分布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北京、山西等地。主要采用压块栽培,现已向袋式栽培演变,生物学效率达100%以上。三、滑菇生物学特性滑子菇又名滑菇、光帽鳞伞,日本叫纳美菇。学名Pholiota namekio。在植物学分类上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丝膜菌科、鳞伞属。(一)形态和生活史滑子菇子实体丛生,伞形小,结菇多

3、。菌盖深褐色,初呈扁半球形,长大后中央陷呈扁平状,菌盖表面有一层极粘滑的粘胶质(主要成分为氨基酸),表面黄褐色,没有鳞片,直径58.6cm。菌褶直生、密集、初呈白色或黄色,成熟时呈锈色或赭石色,菌肉由淡黄色变为褐色。菌柄圆柱形,长57cm。菌环着生长于菌柄的上部,黄色,易消失。(二)对生活条件的要求1.营养 滑子菇属木腐菌,在自然界中多生长在阔叶树,尤其是壳斗科的伐根、倒木上。人工栽培滑子菇以木屑、秸杆、米糠、麦麸等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的农副产品为人工栽培的培养料。滑子菇对生长素的需求在常用的以米糠、麦麸为培养基的配方中不需另加。2.温度 滑子菇菌丝在532之间均可生长,最适温

4、度为2225。子实体在518间都能生长;高于20,子实体菌盖薄,菌柄细,开伞早,低于5,生长缓慢,基本不生长。3.光照 滑子菇栽培不需要直射光,但必须有足够的散射光。菌丝在黑暗环境中能正常生长,但光线对已生理成熟的滑子菇菌丝有诱导出菇的作用。出菇阶段需给予一定的散射光。光线过暗,菌盖色淡,菌柄细长,品质差,还会影响产量。4.湿度 菌丝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子实体形成阶段培养料含水量以75%80%为最好,空气相对湿度要求85%95%。5.空气 滑子菇也是好氧型菌类,对氧的需求量与呼吸强度有关。早春,接种之初,气温低,菌丝生长缓慢,少量的氧即能满足需要;随着气温升高,菌丝新陈代谢加快,呼

5、吸量增加,菌丝量增加,就要注意菇房通风和料包内外换气。出菇阶段子实体新陈代谢十分旺盛,更需新鲜空气,在环境中如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子实体菌盖小、菌柄细、早开伞。6.酸碱度培养料的酸碱度直接影响细胞酶的活性,滑子菇菌丝生长需要酸碱度PH值56。木屑、麦麸、米糠制成的培养料酸碱度一般为67,但经加温灭菌后pH值要下降,无须再调整pH值。第二节 滑菇常见栽培品种滑子菇按子实体发生温度的不同可划分为:低温型,出菇温度510;中温型,出菇温度712;高温型,出菇温度720。日本对滑子菇品种的划分为:极早生种,出菇适温720;早生种,出菇适温515;中生种,出菇适温712;晚生种,出菇适温510。早生种

6、,菇体较小,色泽淡,出菇较早,在我国东北地区一般9月初开始出菇,10月初为出菇盛期;中生种,菇体较大,色泽较深,一般9月下旬10月中旬是出菇盛期;晚生种,菇体特征与中生种相似,但出菇时间较晚,一般10月上旬开始出菇,月末、月初是出菇旺期。生产者应根据生产方式和目的来选用品种,供外贸出口的,最好选用子实体紧凑、成熟期较集中的品种;加工罐头应按工厂要求选用品种,鲜销应选子实体大、产期较分散的品种;在一个菇场内,为避免出菇过于集中,可采取不同成熟期的品种进行搭配。第三节 滑菇栽培技术一、栽培季节的选择滑菇的栽培季节选择,也是根据各地的气候条件、栽培形式及所用品种不同而定的。一般选择低温季节接种,高温

7、季节发菌,低温季节出菇的栽培方式,因此多采用春季接菌,秋季出菇的季节安排。以长春为例,播种期一般在2月下旬到4月上旬,此时低温接种易控制杂菌污染,提高接种成功率,而且正值农闲不与农业争劳力,接种后气温升高,菌丝在48之间生长繁殖,外界气温升高到10以上时,菌丝已基本封面,抑制了杂菌的污染,58月份进行养菌,911月出菇。二、袋栽技术1.栽培料配方 种植滑菇的原料广泛,棉子壳、杂木屑、野草、农作物秸秆以及污染的废料等均可。配方为:(1)杂木屑58%,五节芒等野草粉30%,麦皮10%,碳酸钙1%,石膏粉1%;(2)杂木屑86%,麦皮10%,玉米粉2%,碳酸钙1%,石膏粉1%;(3)杂木屑73%,棉

8、子壳15%,麦皮10%,碳酸钙1%,石膏粉1%;(4)杂木屑56%,稻草粉30%,麦皮10%,玉米粉2%,碳酸钙1%,石膏粉1%。pH56,料水比1:1.15。杂木屑要选用陈旧木屑,比如香菇的污染料以及经堆集发酵处理的杂木屑。2.装袋、灭菌、接种 采用15厘米×55厘米规格的聚乙烯塑料袋,每袋装湿料22.1kg。装袋、灭菌、接种具体做法同袋栽香菇。由于滑菇栽培种比较松散特别是未走透的栽培种,因此栽培种须走满袋后,方可用于生产,这对提高成活率、降低污染率有一定成效。3.养菌期管理 滑菇菌丝生长温度432,最适2426,32以上菌丝停止生长甚至死亡,低于10菌丝生长缓慢,若长期处在0以下

9、会发生冻害。管理关键:(1)滑菇接种安排在冬、春,气温一般不高,为了有利于菌丝定植生长,接种后菌筒先按柴堆式排放,排与排间隔2530厘米,待接种口菌丝圈直径达78厘米时,改按井字形叠放,每堆67层。(2)养菌室气温低于15时,菌筒堆紧些;气温高于25,菌筒堆疏些,同时要加强通风换气,以防高温烧菌。(3)翻堆34次。翻堆时结合检杂,对污染绿霉等杂菌的菌筒可重新利用,而污染毛霉、红霉、黄曲霉的滑菇菌丝可将其覆盖,对出菇影响不大。4.出菇期管理 滑菇属低温结实性真菌,出菇温度520,适宜温度1018。气温高于20,子实体不发生,已长的滑菇菌柄细小,易开伞,商品价值低,严重时,菌盖表面粘液变少变干,色

10、泽变暗,菇质变软,甚至死亡;510,滑菇生长健壮,但产菇量少。气温过低,也会造成滑菇冻害。滑菇喜湿,出菇期空气湿度要提高到90%左右,低于80%会引起死菇,表现症状:菌盖粘液变少,色泽不鲜,菌盖边缘起皱,甚至菇体平缩。气温高时,要加强通风,防止死菇。(1)菌筒上架与催蕾 上架时间安排在公历1011月,日气温稳定在20以下时。菇筒上架后,挖除接种口老菌块,接种口朝侧向,并盖好薄膜保湿,当湿度低于70%时,可适当向空间喷雾水。待接种口长出新菌丝体时,选气温适宜的天气,向菇棚空间、菇筒表面喷水,每日23次,使空间湿度达90%左右,促其现蕾。接种口凹陷处若有积水,要及时倒掉。长筒栽培,第一潮菇发生在接

11、种口处,不须割菇蕾;第二潮菇发生在接种口外围,第三、四潮菇在菇筒表面均可形成。菇蕾出现后,长到米粒大小时,及时用利刀沿菇蕾外围割破3/4薄膜,使其裸露。(2)出菇期管理 现蕾后接种口朝上,每天早晚各喷水1次,晴天喷水量要加大,适宜的空间湿度为90%左右,菇筒凹陷处有积水,要清理。气温高时要加厚棚顶遮阳物,气温低时调疏遮阳物。菇蕾生长期不可通对流风,气温低少通风(每天1次,每次0.51小时),气温在18以上要加强通风,为防止因通风而引起湿度下降,要相应增加喷水次数。菇棚气温5以下,不能直接向菇蕾表面喷水,特别是霜冻天,以免菇蕾被冻死。一潮菇采收后,须养菌10天左右,让菌丝充分恢复,积累养分,而后

12、再通过喷水增湿,进行催蕾。5.采收 按滑菇收购标准适时采收。盐水菇与鲜菇收购要求未开伞时采收,若是用于干制,则在菌膜微破时采收。三、盘栽技术1.配制培养基(1)配方A:木屑85,麦麸14,石膏1。;B:木屑50,玉米芯粉35,麦麸14,石膏1;C:木屑54,豆秸粉30,麦麸15,石膏1。 (2)配料:将配方中各原料充分混匀,用喷壶洒入清水使含水率达5860。2.灭菌将加水后的混合物放入蒸锅,内进行蒸料。整个蒸料过程应按“见气撒料”的要求进行,撒料完毕,封严锅口后待锅口缝隙冒出大量热气时,持续蒸料2小时,整个蒸料过程要做到火旺气足,经过蒸料过程培养基的含水率会增加到6263,这是滑菇栽

13、培的适应含水率,蒸料完毕,闷锅5060分钟后趁热出锅并包盘,盘的规格为5560.35cm,培养基在盘内压实的厚度为3.54.0cm,重量约为4.55.0千克。可用6根玉米秸穿成规格为60.35cm的玉米秸帘承菌盘。3.接种栽培待盘内培养基冷却到20度以下时即可进行接种,接种可以在接种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干净的场地上进行,但无论是在接种室还是在室外接种,都要求环境清洁四周无杂菌污染源,地面不起浮尘,尤其是室外接种,要选择无风天气,保证不起灰尘,减少接种时的杂菌污染。接种前,先将菌种掰成0.51.0cm的小块,打开包盘薄膜,迅速将菌种块均匀撒在培养基表面,再重新将菌盘包好。4.发菌管理(1)发菌

14、前期:从接种到滑菇菌丝长满菌盘表面,约需1525天,接种后的菌盘;每68盘垛叠成一垛,上面及四周覆盖草帘,农作物秸杆等,防止菌盘冻结。此期间管理重点是:既要保温又要通风换气,保持盘与盘之间温度在37度,最佳温度为46度。一般在法军前每一周倒垛一次,将位于垛上部的菌盘倒至底部,原来底部的菌盘移到上部,发菌前期应倒垛23次。(2)发菌中期:即菌丝体基本长满菌盘表面到穿透整个菌盘的时期。此期间温度缓慢回升,中午最高温度可达15度,因此进入发菌中期,应将菌盘及时移到培养架上单盘摆放。此期应注意菇房内通风换气,确保菌盘内菌丝有充足的氧气供应,此期间需2530天。(3)发菌后期:菌丝体穿透整个培养基到菌盘

15、表面形成桔黄色蜡质层的期间,管理的重点要适当增加菇房内散射光线,促进蜡质层的正常形成,还应继续保持菇房正常通风,过了发菌后期,菌盘进入越夏期,整个越夏期间,应继续保持菇房内的通风,同时还要给菇棚降温,可通过加大遮荫度来解决,也可以向菇棚内外喷洒井水来实现降温。(4) 开盘划面开盘划面的时间应视环境和滑菇品种而定,早生品种可在菇房最高温度稳定在24度以下时开盘,中晚生品种在22度以下开盘,正常情况下,丹东地区的开盘时间在8月25日至9月5日,个别寒冷的地方可适当早开。开盘时,打开包盘薄膜,用消毒的水果刀沿菌盘长度方向每隔3cm划开蜡层,共划67行,根据蜡层的厚度确定划面深度,一般为0.

16、20.5cm。5.出菇管理开盘划面后的菌盘进入适应期,不要马上向菇盘表面喷水,而应继续将包盘薄膜覆盖在菌盘表面45天,待划口长出新生菌丝体后方可进行喷水管理。配水管理最初的45天为轻水阶段,通过向盘面喷少量雾状水,保持盘面湿润,主要是向空间和地面喷水,将环境湿度增大到8590,每日喷水34次。从第六天开始进入重水阶段,应向盘面喷水,使水分逐渐向盘内渗入,此期间应增加一次夜间喷水,时间可在晚8点10点,或在后半夜23点,使菌盘含水率在1520天内达到70。向盘面喷水的多少应根据菌盘的密实程度而定,菌盘密实的,渗水慢,可适当多喷水,菌盘蜡层薄且菌块松软的,应适当少喷水。当环境温度和湿度适宜时,盘面

17、开始出现米黄色原基,此阶段的水分管理应以保持空间湿度为主,使盘面的菇蕾始终保持湿润状态,当菌盖长到0.30.5cm时,应适当增加喷水量,直到菇体达到商品要求。采完一茬菇后,应将盘面残菇清理干净,停止喷水4天,让菌丝恢复生长,积累营养。出菇期间,菇体和菌丝体需氧量增加,应定期为菇房通风换气,否则将引起幼菇死亡和菇体畸形。6.采收按照滑菇收购标准的要求应及时采收。在大面积栽培时,当菌盖直径达到同品标准的上限与下限之间采收最为适宜,这样既能避免因菇体过量生长或开伞而降低商品价值,又能减少菌盘内的营养消耗,利于提前转茬,提高产量。 7.病虫害防治滑菇的病虫害防治应遵循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不能单独依靠药物防治。药物防治可在开盘前和春季菌盘进棚上架进行。开盘前,可用敌敌畏稀释200倍液喷雾杀菇蚊,也可用敌敌畏点燃熏杀菇蚊(每200立方米空间用敌敌畏1000克);春季菇棚罩严塑料薄膜后,先用2石灰水喷洒整个空间和地面,然受按每立方米空间10克硫磺的剂量点燃熏杀杂菌,效果较好。复习题1.滑菇对环境的要求2.滑菇柋栽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