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3952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人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加点词语。(1)余尝谓:_   (2)却只漫浪诵读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3作者所说的“三到”是指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原因是_(用原文短句回答)。4优优经常嘴在读书,心却飞到别处去了,请你用这篇短文的道理来劝劝她。_2. 古文阅读。赵普读书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

2、卷,每归私第,阖(hé)户启箧(qiè)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hn),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注释)第:按一定等级建造的大宅院。阖户:关门。箧:小箱子。竟日:整天。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则:乃,就是。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注释)

3、谓:告诉。当涂:当道,当权。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涉猎:粗略地阅读。士:读书人。1(理解词语)解释加点字的意思。(1)普少习吏事(_) (2)及为相(_)(3)家人发箧视之(_) (4)肃遂拜蒙母(_)2(合理选择)下列加点字与“太祖常劝以读书”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自以为大有所益C.跪而拾之以归 D.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3(体会含义)翻译下列句子。(1)太祖常劝以读书。_(2)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_(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4(比较辨别)仔细研读两则文言文,说说赵普和吕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之处。(至少

4、两点)(1)_(2)_3.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填空。(1)_为_设果。  (2)孔指_以示儿曰。2这句话朗读时正确的读法是(   )A.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B.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C.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D.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3杨氏之子回答的巧妙之处不在于(   )A.杨氏之子的回答非常有礼貌。B.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

5、应有的礼貌。C.他的回答使孔君平无言以对。因为孔君平要承认孔雀是自己家的鸟,说的话才立得住脚。4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用准确的成语来形容他。(_)的孩子   (_)的孩子5想一想,孔君平听到杨氏子的回答以后,会说些什么?_4. 小古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请解释划横线字的意思:子:_ 然:_  走:_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_3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 

6、;_ 的人。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ng  yng)读,(决 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做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一意,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要紧。心已经到了,眼口难道会不到吗?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7、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点明心到的重要性。3读了这篇短文, 你有什么收获?_6. 阅读理解。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漫浪:_三到之中,心到最急。急:_2读书中的“三到”指的是_3为什么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用原文句子回答)_4第一句名言启发我们读书要_,由此,我想到了许多名人读书的故事,例如:孔子“韦编三绝”、_、_。你有什么好的读书方法,

8、请写出一两点来。_7. 文言文阅读。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知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解释加点字词。恒:_   耻:_知:_   识:_厌:_

9、0;  漫浪:_2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3)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3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_8. 课内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下面句子中带点的字。(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 乃:_(2)孔指以示儿曰。 示:_ 曰:_(3)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 闻:_2仔细读下面的句子,回答问题。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

10、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对话意思:_(2)对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9. 阅读与理解。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mn)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注释:滥:失实的,假的。竽:一种古代乐器,即大笙。说:通“悦”,对感到高兴。廪(ln):粮食。食(sì):供养。1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吹竽,所不同的是,齐宣王喜欢_,湣王喜欢_。南郭处士后来逃走,是因为_ 。读了这个故事,我懂得了_。2像“滥竽充数”这样的寓言故事还有:_、_。10.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

11、:“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选自刘向列女传1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其舍近墓”的意思是“他住的房子靠近墓地”。   (_)(2)“复徙居学宫旁”中的“复”的意思是“重复”。   (_)(3)“此可以处吾子矣”的意思是“这个地方我儿子可以住了”。   (_)2孟子幼时原来住在_,后来搬到了_,最后又搬到了_。3孟子

12、的母亲为什么说“此可以处吾子矣”?_4这个故事主要说明了。A.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生活得更好屡次搬家B.良好的学习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C.一个人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11. 课外文言文阅读。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其狗不知,迎而吠之。杨布怒,将扑之。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注释)杨朱:先秦哲学家,战国时期魏国人,字子居。1解释加点的字。(1)天雨,解素衣。_(2)岂能无怪哉?_2翻译下面的句子。(1)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_(2)其狗不知,迎而吠之。_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两处

13、)向 者 使 汝 狗 白 而 往 黑 而 来4读了这则故事,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A.出去时穿什么衣服,回来时还要穿什么衣服。B.杨布家的狗和主人不亲密,主人换件衣服它就不认识主人了。C.遇事要善于思考,不能只看表面,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12. 课文精彩回放(按原文填空,再回答问题)。楚人有_于郑者,为_之柜,薰以_,缀以_,饰以_,辑以_,郑人_。(1)请用“”在文中画出朗读时的节奏。(2)“薰”通_,“辑”通_。(3)课文选自_,作者_,后世称他为_,战国末期_家。他是_的学生,_家学派代表人物。(4)“买椟还珠”的意思是_(5)郑人为什么会“买椟还珠”呢?_13. 课内阅读。梁国

14、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写出文中加点字的意思。甚聪惠(_)   为设果(_)2“孔君平诣其父”中的“其”指的是_。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特点,起到_作用。4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14. 古文阅读。人生小幼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注释)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15、篇,题目为编者自拟。专利:专注集中。已:同“以”。表示时间、方位等界限。灵光殿赋:即东汉辞赋家王延寿创作的一篇赋。坎壈:困顿,不得志。1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合适的解释。(1)固须早教,勿失机也(_)A坚固的 B一定C坚决地  D同“故”,因此(2)十年一理,犹不遗忘(_)A温习,复习  B道理,义理C治理,管理  D理睬,理会2说说下列解释对应文中的哪个句子。但是,人难免会有困顿的时候,即使在青少年时失去了求学的机会,也应该在晚年时抓紧时间学习,不可以自暴自弃。_3七岁时学习和二十岁以后学习,会有什么不同?请用原文作答。作者写自己的亲身经历是为了说明什么?(1)七

16、岁时:_(2)二十岁以后:_(3)说明:_4下面对作者观点概括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A.要在年轻时抓紧一切时间学习。B.少年时是学习的最佳时机。C.如果年少时学习被耽误了,到年老时也无法补救了。D.学习的正确态度是:年少勿失良机,年老不可放弃。15.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_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之后再夸大其词。B.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C.做生意不能同时卖两种东西。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