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综合练习冀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39696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综合练习冀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综合练习冀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综合练习冀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综合练习冀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综合练习冀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综合练习冀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综合练习冀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选择带线字的解释,在括号里打“”。  (1)伯牙鼓琴  乐器(   )   弹奏(   )   发动(   )  (2)洋洋乎若江河  如果(   )   好像(   ) &#

2、160; 你(   )  (3)志在流水  志向(   )   记住(   )   记号(   )(4)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足够(   )   值得(   )   脚(   )2解释带线字的意思。  (1)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  (2)巍巍乎若泰山(   )  (3)少选之间(   )  (4)洋洋乎若江河(   )  (5)伯牙破琴绝弦(   )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_(2)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_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从文中_可以看出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钟子期死后,伯牙 _,是因为_。文中_和_两个动词写出了伯牙_的心情。5现在,人们常常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2. 课内阅读。古人谈读书(节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下列对“士人”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将士 B.读书人 C.老

4、百姓2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理解。_3下列诗句最能体现曾国藩所说的读书方法的哪一点?(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A.有志 B.有识 C.有恒3. 按照原文填空。叶公子高好龙,_,_, 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_ 。叶公见之,_ ,失其魂魄,_ 。是叶公非好龙也,_ 。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高山流水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选自列子·汤问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伯牙善鼓

5、琴(_) 善良;慈善。 擅长;长于。赞许。(2)善哉(_) 善良;慈善。 擅长;长于。赞许。(3)志在高山  (_) 意向,心里想着。记号。记载的文字。(4)伯牙所念(_) 惦记。说,读,诵读。  心里想到的。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部分的意思。_3由“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可以看出()。A.伯牙弹的曲子,锺子期都听得清清楚楚B.伯牙弹什么,锺子期都听不懂C.伯牙心里想什么,都能通过琴声传达出来D.锺子期也很懂音乐,伯牙的琴声中听不出伯牙所想4“高山流水”常用来比喻。A.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B.有山有水的绝美风景C.纤尘不染的美

6、好境界D.文笔流畅优美5. 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崔是夫子家禽。”1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文中的“家”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2)文中的“夫子”是指年老的人。(_)(3)这则文言文是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来写的。(_)(4)这则文言文主要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_)2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B.

7、孩子与孔君平针锋相对,生硬的态度让孔君平哑口无言。C.孩子采用否定的方式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D.孩子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也不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解释加点词语。(1)余尝谓:_   (2)却只漫浪诵读_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_3作者所说的“三到”是指_、_、_,其中最重要的是_,原因是_(用原文短句回答)。4优优经常嘴在读书,心却飞到别处去了,请你用这篇

8、短文的道理来劝劝她。_7. 阅读与理解。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信度,无自信也。”注释:履:鞋子 度(duó):测量   度(dù):量的尺寸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反:_ 宁:_2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至 之 市 而 忘 操 之。3“郑人买履”是一个_故事,这个故事告诫我们_。 请再写出两个类似的成语_、_。4“之”的意思有:助词

9、代词,代替人或事物 代词,这、那 往,请给下面句中“之”的选择正确的意思。至之市而忘操之。(_)(_)8. 课文阅读。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联系上下文填空。(1)_为_设果。(2)孔指_以示儿曰2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君”与“夫子”都是对人的尊称。(_)(2)句中的“家禽”和现在的“家禽”意思一样。(_)(3)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_)3文章的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在文中起到了_的作用。4孔君平由“_”而

10、联想到小儿姓“_”,就和小儿开了一个玩笑,说明孔君平非常幽默。5想一想,小儿的回答巧妙在哪儿?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孔雀是一种美丽的鸟,他巧妙地称赞了孔君平的高尚人格B.他用对方的方法来反驳对方,既表现了他的质朴,也表现了他语言的幽默C.他由孔君平的“孔”想到了孔雀,用“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正话反说的方式,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9. 阅读理解。孟母三迁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

11、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子矣。”遂居。(注释)邹:周朝国名,在今山东邹城一带。舍:房屋,住宅。嬉:游戏,玩耍。墓间之事:指祭扫坟墓一类的事情。居处子:安置儿子的地方。贾人:商人。炫卖:沿街叫卖。俎豆:俎和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揖让进退: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结合注释,写出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_(2)孟母曰:“真可以居子矣。”_2孟母两次认为“此非吾所以居处子”的原因是什么?_3读了这则故事,你在学习方面有哪些收获?_10. 按课文内容填空。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

12、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陷。1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点字的意思。鬻:_   誉:_   坚:_   陷:_利:_   或:_ 以:_   何如:_ 弗 :_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个故事吧。_3你想到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楚人呢?_、_、_4这是一篇文言文的_故事,课文主要讲了一个卖_的人,夸张_,他说的话_。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11.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13、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欲:履:度:遂:2下列对“至之市,而忘操之”这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集市,忘记了操练B.到了集市,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C.到了集市,把尺码丢在集市了D.到了集市,才发现尺码3下列对“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试试鞋呢?B.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C.这是别人对郑人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4从“宁信度,无

14、自信也”中可以看出郑人_。12. 文言文阅读。截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注释)执:握,持,拿。初:开始时。计:计谋,办法。俄:一会儿,不久。老父:古时对年长男子的尊称。吾:我。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何:怎么,为什么。遂:于是,就。1找出文中的反义词:(_)(_)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是()。A.反问句 B.设问句 C.疑问句 D.感叹句3“遂依而截之”的意思是_。4对文言文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截竿是一种入城的方法。 

15、B.鲁人虚心接受建议。C.老父是个聪明人。 D.两个人都是错误的。5故事讽刺了哪些人?_(填序号)自作聪明的人。    随意盲从的人。遇事不思考的人。   没有知识的人。13. 阅读短文。_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注释)长:生长。揠:向上拔。其人:他家里的人。往:去,到。耘苗:给苗锄草。益:好处。1借助注释,理解短文,猜猜这个寓言故事的名字,并写在文前的横线

16、上。2下列对文言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宋国有个人,担心他的禾苗不长高,就一棵棵地把禾苗向上拔)B.非徒无益。(不是说没有好处)C.芒芒然归。(很迷茫地回家)3这则寓言的寓意是(   )A.庄稼人对禾苗要多加照管,不能做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懒汉。B.要想做好事情,就要想办法加快速度,提高效率。C.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按照事物本身的发展规律,不能急于求成。14. 文言文阅读。鲁相嗜鱼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

17、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长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既无受鱼而不免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注释)相鲁:做鲁国的宰相。即:假如。下人:迁就他人。色:脸色。枉:歪曲。免:罢免。恃:依靠。1“嗜鱼”的意思是()。A.喜欢养鱼 B.喜欢吃鱼 C.喜欢钓鱼 D.喜欢玩鱼2“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的原因是()。A.公孙仪嗜鱼 B.公孙仪有威信C.公孙仪是鲁国的宰相 D.公孙仪能帮人做事3结合注释,翻译下面的句子。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_4用“&#

18、160;  ”画出能体现文言文所蕴含道理的句子。5文言文中的公孙仪具有_的品质。(填序号)机智聪明   精打细算  秉公执法   清正廉洁15. 课内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那个卖盾与矛的人说的自相矛盾的话是哪些?写在下面的横线上。_2“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A.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B.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C.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D.他说的盾没有那么坚固,矛也没有那么锐利3对于那个人不能回答的表情,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_4学习这则寓言后,你得到什么启示?()A.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想好之后再夸大其词。B.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C.做生意不能同时卖两种东西。D.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