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语文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39942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语文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知识点天天练语文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因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给带线的字注音。  (1)少习骑(   )   (2)溯黄河(    )   (3)数建奇功(    )2解释带线的字。 

2、(1)长而益精(   )   (2)皆次当行(   )  (3)易男装(   )   (4)凡十有二年(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_  (2)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_4文中表达主旨的一句话是_,表达了作者_的感情。2. 阅读乐园。王戎识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尝与诸小儿游:曾有一次跟许多小孩一起玩。多子折枝:果子很多,把枝

3、头都压坏了。诸儿竞走取之:众小孩争着跑去摘李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李树长在路边却还有很多果实(未被摘去)。取之,信然:摘下那李子来尝,果然是这样。1. 王戎“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此时,他会想些什么?_2. 与诸小儿相比,有哪些过人之处?_3. 文言文阅读。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 惠)。孔君平(诣 指)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_。”儿应声答曰:“_。”1在上面的“_”上把这篇短文补充完整。2文中括号里的汉字哪个合适,在原文中用标出来。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乃:_  示:_4文中最能体现杨氏之子语言巧妙的句子是哪

4、一句?请抄写下来。_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孟母三迁邹孟轲之母也。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日:“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傍。其嬉戏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日:“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注释)舍:住处。处子:安顿儿子。贾人:商人。炫卖:沿街叫卖,夸耀。俎豆:古代条祀用的礼器,这里指祭祀礼仪。遂:于是。卒:终于。渐化:逐渐清染。1结合注释,写出句子的大致意思。(1)此非吾所以居处子。_(2)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_2用自己的话说说孟

5、母两次搬家的原因分别是什么。_3“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的原因是( )A.孟母目光长远,让孩子从小接触上层人物,结交上层人物的孩子,学习上层人物的礼仪,那么孩子长大后就能成为上层人物。B.孟母瞧不起底层社会的小人物,认为这些人都有不良习气,孩子跟他们在一起会影响前途。C.孟母用心良苦,努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4你认同孟母的做法吗?为什么?_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链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注释:贯:穿透。然

6、后:这样之后。劈:切开。盈:满。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1)羽尝为流矢所中_(2)后创虽愈_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_3下列说法最准确的一项是(   )A.刮骨疗毒是需要极其精湛的技术才能完成的,所以本文主要赞扬了医生高超的医术。B.本文主要揭露了古代战争的残酷,表达了对箭镞荼毒行为的鄙夷之情。C.本文主要赞美了关羽与诸爱将关系融洽,亲如一家。D.本文主要赞扬了关羽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6. 文言文阅读。古人谈读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

7、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敢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清)曾国藩1加点字注音。不耻下问(_)   诲人不倦(_)   岂(_)  默而识之(_)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士人:_ 下流:_  厌:_  耻:_ 知:_   识:

8、_3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_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_4谈谈你对读书的看法。_7. 小古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请解释划横线字的意思:子:_ 然:_  走:_2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_3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 _ 的人。8. 阅读乐园。论语四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9、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注释愠:恼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罔:迷惑。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善:好的,优点。1论语是一部记录_言行的书。2写出第一则中的一个通假字。  _同_3第三则讲述的是什么与什么的关系?_4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由此可以联想到本文中孔子的哪句话?_5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_9. 课文再现。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义,

1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1在这段话中,作者_提出了_的主张。2把内容补充完整。3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4选文中画“”的句子中的“二者”分别指_和_;“舍”的意思是_。10.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选自孟子·告子1对第一句中“通”与“善”的解释正确的是( )A.整个 善良 B.通过 善于 C.整个 善于 D.整个 熟悉2弈秋教两个人下棋,这两个人的表现是( )A.两个人都很专心B.

11、两个人都不专心C.一个人很专心,另一个人不专心3画线句子采用的主要写法是( )A.比喻 B.对比 C.联想 D.照应4“为是其智弗若与”应读出_的语气。“非然也”应读出_的语气。A疑问 B反问 C否定   D肯定5这则文言文告诉我们的是( )A.做任何事都可以一心二用。B.做事要专心致志,不能一心二用。C.做事时要想着天上的鸿鹄。11. 课文回放。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

12、人实在不容易啊!”(1)读一读,说说你怎么理解画线句子。 _(2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他是一位怎样的人? _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1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欲:履:度:遂:2下列对“至之市,而忘操之”这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到了集市,忘记了操练B.到了集市,忘记了带量好的尺码C.到了集市,把尺码丢在集市了D.到了集市,才发现尺码3下列

13、对“何不试之以足”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试试鞋呢?B.这是郑人自言自语,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C.这是别人对郑人说为何不拿脚试试呢?4从“宁信度,无自信也”中可以看出郑人_。13. 阅读杨氏之子,回答问题。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惠:_   诣:_   乃:_   示:_2结合文意,照样子,写一写。杨氏   杨梅 杨家水果_  _

14、60; _3“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_。4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1)解释这句话的意思。_(2)这句话精妙极了,妙在何处?_14. 小古文阅读。王华还金王华六岁,与群儿戏水滨,见一客来濯足,以大醉,去,遗所提囊。取视之,数十金也。公度其醒必复来,恐人持去,以投水中,坐守之。少顷,其人果号而至,公迎谓曰:“求尔金耶?”为指其处。其人喜,以一铤为谢,却不受。注释以:因为。遗:丢失。度:估计,思考。复:再。尔:你,你的。为:替,给。铤:同“锭”。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1)与群儿戏水滨(_) (2)其人果号

15、而至(_)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个故事发生在王华六岁时,地点是水边。B.王华将金子投到水中,是想等人们走后,自己再取走,没有想到那人找回来了,于是只好把金子还给他。C.其人“号”是因为担心找不到他的金子,其人“喜”是因为金子失而复得。D.王华拒绝那人的报酬更加体现了他拾金不昧的可贵品格。15. 课内阅读。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    ,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选文的作者是_代的_。2按原文补充文中画“   ”内容,工整、规范地写在田字格内,注意笔画的变化。3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1)士人:_  (2)恒:_ (3)下流:_4解释“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的意思。_5你还知道哪些古人谈过读书的方法,他们是怎么说的?请写下来。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