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例.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45870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例.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教学案例案例背景:地形图的判读 本节课是初一地理第一章第三节,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在地图上辨认地面的高低起伏,初步具备较系统的地图知识,为后面各大洲地形基本特征的学习奠定基础,本节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等值线,为以后其他等值线的学习打下基础。案例描述:活动一:了解山体的具体地形部位1、导入:有句成语叫“开门见山”,它的原意指地球上山地这种地形很多。我国也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同学们虽然不能“出门见山”,但是“见山”“爬山”却非常普遍。你们是否真正认识山呢?通过这节课,同学们将真正认识山,甚至能够在平面图上识别出山的各种形态。2、

2、老师出示自制的山体模型,请学生找一找、说一说山体的具体地形部位。3、教师纠正、点拨,如山峰应为山顶,悬崖应叫陡崖。4、学生观察自制模型,体会各种地形的特点,着重让学生认识山脊、山谷和鞍部的形状及特点。( 采用开门见山的成语导入新课,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进入新知的探究,对新课的教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接着让学生在山体模型上找出具体的地形部位,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同时为后面学习各种等高线地形图作好了铺垫。)活动二:制作山体模型1、学生分小组活动:每个小组用橡皮泥制作一个山体模型要求模型必须具备高低不同的两个山顶,陡缓不同的两种山坡; 还要有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2、教师巡视检查、指

3、导,参与学生的制作过程,把做得较成功的展示给大家欣赏、借鉴; 帮助学生在已做的雏形上使山脊、山谷的凹凸更加突出。3、找出自制山体中的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表形态发及两个山顶的相对高度指的是哪部分。( 在用橡皮泥制作山体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们合作学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生生互动,师生互动, 在交流过程中, 生生互补, 集思广益, 使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拓宽了知识,提高了动手操作的能力。)活动三:绘制等高线1、多媒体课件演示等高线的绘制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理解等高线、等深线、等高距的定义。2、小组活动:各小组用自制模型,按电脑示范方法水平切割成四块,依次从山脚到山顶把每块底截面线绘在白纸上。这样,实现从立体图到平面图的转换。3、教师巡回检查、指导,发现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例如有的小组切割不是按垂直距离, 而是按相同的斜坡距切割。发现做的好的及时表扬,如有的小组两位同学负责切割模型,两位同学负责绘图,标出海拔,分工合作,任务完成得又有序,又快。( 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形象直观地把抽象的等高线展示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把等高线等概念放到实践操作中感知,让学生在绘制等高线的过程中体会到等高线的特征。通过眼、 手等感官直接感知到了等高线的绘制方法,思维得到了升华,头脑中已深刻地留下了形象, 对等高线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和对事物的感知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