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模块六作业.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49488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技术模块六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育技术模块六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育技术模块六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育技术模块六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育技术模块六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技术模块六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模块六作业.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 书本中的信息,网络上的日常新闻及知识还有电视中所看到的信息。 与您的学习伙伴交流,在日常生活和教学中,经常使用哪些媒体?并把完成下面的表格。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媒体教学工作中常用的媒体在互联网上或其他途径查阅相关的资料,谈谈哪些是传统教育媒体,哪些是现代教育媒体,并完成下面的表格。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媒体教学工作中常用的媒体4、信息技术是研究信息的获取、传输和处理的技术,由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微电子技术结合而成,有时也叫做“现代信息技术”。也就是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利用现代电子通信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存储、加工、利用以及相关产品制造、技术开发、信息服务的新学科。信息技

2、术可能是机械的,也可能是激光的;可能是电子的,也可能是生物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缩微技术等。信息技术可以扩展人的信息功能。传感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感觉器官收集信息的功能;通信技术的任务是延长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技术则是延长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的功能;缩微技术是延长人的记忆器官存贮信息的功能。当然,这种划分只是相对的、大致的,没有截然的界限。如传感系统里也有信息的处理和收集,而计算机系统里既有信息传递,又有信息收集凡是能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术,都是信息技术。可以说,这就是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它主要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实现获取信息、传递

3、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显示信息、分配信息等的相关技术。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技术:1.感测与识别技术它的作用是扩展人获取信息的感觉器官功能。它包括信息识别、信息提取、信息检测等技术。这类技术的总称是“传感技术”。它几乎可以扩展人类所有感觉器官的传感功能。传感技术、测量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遥感技术,更使人感知信息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信息识别包括文字识别、语音识别和图形识别等。通常是采用一种叫做“模式识别”的方法。2.信息传递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实现信息快速、可靠、安全的转移。各种通信技术都属于这个范畴。广播技术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技术。由于存储、记录可以看成是从“现在”

4、向“未来”或从“过去”向“现在”传递信息的一种活动,因而也可将它看作是信息传递技术的一种。3.信息处理与再生技术信息处理包括对信息的编码、压缩、加密等。在对信息进行处理的基础上,还可形成一些新的更深层次的决策信息,这称为信息的“再生”。信息的处理与再生都有赖于现代电子计算机的超凡功能。4.信息施用技术是信息过程的最后环节。它包括控制技术、显示技术等。由上可见,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是信息技术的四大基本技术,其中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两大支柱。5、学习反思      教学媒体既然已成为教学系统中的因素,在

5、实际教学中,教学系统中的各个因素自然就会有相互的作用和关联,还有没有必要整合呢?在学习小组中讨论,归纳大家的观点完成下表。有必要大力强调整合没有必要再强调整合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一种信息化的学习方式,其根本宗旨是要培养学习者能够在信息化的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完成课程学习的目标并学会进行终身学习的本领。因此,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组织教学模式和策略的研究十分重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符合如下基本要求: (1)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个性化,能满足个体需要的; (2)学习是以问题或主题为中心的; (3)学习过程是进行通讯交流的,学习者之间是协商的、合作的; (4)学习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

6、的。7我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是在阶段一: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教学重要环节之一,也是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能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在课上或课下为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创设一定的交流机会,即使不是直接改变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也必然能促进师生感情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信息技术作为交流工具”就是指将信息技术以辅助教学的方式引入教学,主要完成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作用。要实现上述目的,并不需要复杂的信息技术,只需在有互联网或局域网的硬件环境下,采用简单的BBS、聊天室等工具即可。教师可根据教学的需要或学生的兴趣开设一些专题或聊天室

7、,如:我需要帮助、老师优劣之我见等,并赋予学生自由开辟专题和聊天室的权利,使他们在课后有机会对课程的形式、教师的优缺点、无法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充分的交流。讲授式教学仍然是此层次的主要教学策略,学生仍以个体作业形式完成学习任务,评价方式也与前一层次相同,教师的角色和学生的角色也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教师多了一项工作:对交流的组织和管理,由于学生感情和学习兴趣的激起,使其对学习产生优于前一层的积极性。8误区之一:把整合看成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教师制作了大量的幻灯片,随着不停地点击鼠标,一道题紧跟着一道题,每道题的解答过程,一下子完全呈现在学生面前,像放电影似的,一节课忙得不亦乐乎,学生也跟着一块

8、忙活。一节课下来,学生都喊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要把教学内容整版整版地“刷”到屏幕上,追求所谓的“省时、省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只能储存72个项目,如果“超载”,学生会无法接受,影响教学效果。表面上加快了教学进度,增大了题目的训练量,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追求“高效率、大容量、高密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记忆负担,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控制显示的容量和速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看清、看懂,并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推理,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避免走过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9、,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的高度和谐、统一的有机部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不是“电(脑)灌”代替了“人灌”,不是“信息技术越多、越有滋味,整合就越充分”,也不是“制作一个课件或调出一段录像了事”,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具体地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功能分为三种:学习对象、学习工具和教学工具。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包括信息技术的科学知识、基本技能、良好的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信息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可以被用来获取、存储、处理信息;表达思想和交流信息;部分替代或促进思维;应用信息解决问题。信息技术作为

10、教学工具,可以促进教师的教学和管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是这三种功能的协调发展。    可见,信息技术应该成为教师教的工具、学生学的工具以及环境构建的工具,从而在课程教学中达到改善学生学习的目的。    误区之二:课程与信息技术地位颠倒按照现代课程观,课程不仅指教科书,还指由其他教学材料、教师和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等整合而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从现代的课程理念出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应该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和“教学多媒体的高档化”,否则会陷入“唯技术主义”的泥潭

11、。误区之三: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误解为“学习的自由化”    信息技术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创造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构建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作为价值取向,旨在实现从过去仅仅重“教”到现在同时重“学”的转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理念容易绝对化,走上一条“自由化”的道路。误区之四:片面地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认知行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独特体验,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这一点人们已经形成共识。

12、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对信息素养不太了解,想的过于简单,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失之偏颇。误区之五:轻学科能力,忽视探究活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方式的转变,特别强调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形成。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也应该高度重视“引导探究”的教学思想,以“引导探究”精神整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已成为教育改革风浪中的浪尖,认真地开展好这项课题是一项长远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不能盲目的赶时髦,摆花架子,需要冷静下来,从学习理念、学习目标、课程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等方面入手,展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验与研究,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落到

13、实处,从而推动基于信息技术的课程改革,实现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请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原因填写在下面的笔记本上:       请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填写在下面的笔记本上:案例中存在的问题是:息技术喧宾夺主,课程成了技术和资源的展示,而没有突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课程学科目标被忽视。这种缺乏目标的技术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几乎没有多大作用。原因是:过度使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在课堂上过分使用信息技术,忽略了学生对课文本身的理解感悟,整节课因技术应用得不合理而支离破碎,在有意无意间使语文课变成了活动课。适当的使用信息技术,提起学生对课文

14、的兴趣,在讲解课文的同时,信息技术在旁辅助,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刺激下提起对课文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请认真阅读“模块6 资源”  “案例分析”中的“问题现象7-2”公开课的“技术秀”案例。       请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原因填写在下面的笔记本上:       请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填写在下面的笔记本上:请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原因填写在下面的笔记本上:       请将解决问题的策略

15、填写在下面的笔记本上:案例四:“问题现象7-4”炫耀高技术       请认真阅读“模块6 资源”  “案例分析”中的“问题现象7-4”炫耀高技术案例。       请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原因填写在下面的笔记本上:       请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填写在下面的笔记本上:案例五:“问题现象7-5”课堂管理失控       请认真阅读“模

16、块6 资源”  “案例分析”中的“问题现象7-5” 课堂管理失控案例。       请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将原因填写在下面的笔记本上:       请将解决问题的策略填写在下面的笔记本上:正在上传请稍等通过培训,我区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