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51938 上传时间:2021-12-05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383.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docx(5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 个选项正确.L (2分)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 铀(U)的两种核素:工电和238U y zy zB. CO?的结构式:0=C=0c.乙醉分子的比例模型:为小I:,, 2ggD. C;结构示意图:2. (2分)C+CO"2co (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5: N2+3H2-2NH3(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匕.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降低时,%和V?的变化情况是()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V1增加,已减

2、小D.V1减小,V2增大3.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B.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 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释放出能量D.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变化4.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B. 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 葡萄糖、蔗糖都属于单糖D. 利用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制取肥皂5.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B. 煤的干饰过程属于物理变化,通过干储可以得到焦炉气、煤焦油、焦炭等产品C. 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 以煤为

3、原料可获得许多合成高分子材料6. (2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CH3C00H 及 C6H5C00H 为同系物B. 戊烷比丙烷的沸点高C. 烷煌的化学性质及甲烷类似,通常较稳定D. 用燃烧法可鉴别甲烷和乙烯7.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NaB. 同周期元素(过渡元素和0族元素除外)从左到右,原子 半径逐渐减小c.带VI1A族元素从上到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8. (2分)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现象如表 所示:由此判断这四个电极对应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装置* *

4、 * < ;: 'CuSOi溶液稀硫酸4/54稀硫酸现象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大b极有气泡c极无明显现象电流从a极流向d极A. d>a>b>c B.b>c>d>a C.a>b>c>d D.a>b>d>c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B. 钢可以从KC1溶液中置换出钾C. Ba (OH) 2可及NHC1反应,反应放热D. 碱性:K0H>Ba (OH) 2>NaOH13. (2分)下列分值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的是()A.PC15B.N2 C. BF3D.

5、H2014. (2分)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尸C唱A. 分子式为35HlsB. 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且是氧化反应C. Imol该物质最多和2molH?加成D. 苯环上的一氯化物有4种15. (2分)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形成原电池气体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02验证HC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16. (2分)如图表示ag七种烧分子中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 方式.小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化学键,碳原子上其余的化学 键都是及氢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fA. 只含4个碳原子的烧中,碳原子间的相互结合方式共有如 图所示七

6、种情况B. 以上七种物质均属于烷烽C. c和f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同D. d及g互为同分异构体17. (2分)从海水中提取镁,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Mg(O丽一巨gU?溶液I T无水乂而-工麻A. 试剂A为石灰乳,价格低廉,可来自贝壳B. 操作I中加入的试剂为盐酸C. 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 操作n的条件为电解18. (2分)用铝热法还原下列化合物,当各制得Imol金属单质 时,消耗铝的质量最少的是()A.C030iB.WO3c.Mn02D.Cr20319. (2分)CH燃料电池应用广泛,以KO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使用时电极反应如下:X极:CKi+lOOH

7、' -8e-C032>7H20; Y®: 4H2O+2O2+8e 80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CH,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 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减少C. 在标准状况下,通入5. 6L0?完全反应后,有Imol电子发生转移D. 该电池工作时,X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20. (2分)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原理可表示为:储氢释氢NaHCCVH/里HC00Na+H2下列有关说 释氧法正确的是()A. 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B. NaHC03. 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 储氢过程中,NaHCOs被氧化D. 释氢过程

8、中,每消耗0. ImolH,O放出2. 24L的压填空题:包括4小题,共38分.21. (9分)部分短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及相关性质如表所示: 元素编号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T最高正价及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4X最外层电子数是次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Y常温下单质为双原子分子,其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Z最高正价是+7价请回答:(1)T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2) X的一种同位素可用于测定文物年代,该同位素为(用原 子符号表示).(3)Z单质的电子式为;Y的氢化物的水溶液显碱性的原因为(用 离子方程式表示).(4) Z及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 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填选项字母

9、)a.常温下,Z单质为气体,T单质为固体b. Z的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比T强c. Z的最高正价比Y高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比T强(5) Z的氢化物及Y的氢化物发生化合反应,产物中含有的化 学键类型为.22. (12分)已知A、B、C、D、E、F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六中 有机物,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省略).其中A 是一种生物生长调节剂,E具有水果香味,F是一种可制成多种 包装材料的高分子化合物.请回答:(1)C的结构简式为.(2) D分子中官能团的名称为,证明该官能团具有酸性的方法 为.(3)写出下列转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写出下列有机反应类型;.10/54河

10、北省石家庄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23. (9分)工业上用铝土矿(主要成分为氧化铝,含少量氧化铁)制取铝的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1)试剂1为(填化学式),转化过程中消耗能量最多.(2)沉淀B的化学式为,该物质除了用于金属冶炼以外,还可 用作.(3)电解F,当转移6mol电子时,可制得铝g.(4)生产过程中,除物质E可以循环使用外,还可以循环使用 的物质有(填化学式).(5)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4. (8分)在一定温度下,将两种气体M和N通入容积为2L的 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M和N的物质的量及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1)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02

11、min内,用M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3)平衡时,M及N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不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填选项字母).a.生成2moiM的同时生成ImolN b.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c.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 N的转化率不变.三、实验班:本题包括2小题,共12分.25. (4分)某同学在烧杯中加入5mL, 1. Omol/L盐酸,再放入 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产生出的速率水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A 所示.(1)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能量变化可 用图中的(填“B”或)表示.(2)图A中0-3段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为.26. (8分)化学小组采用

12、类似制乙酸乙酯的装置(如图),用环 己醇制备环己烯.已知:密度(g/cm3)熔点() 沸点()溶解性环己醇0. 9625161 难溶于水环己烯0. 81-103 83难溶于水(1)制备粗品:将12. 5mL环己醇加入试管A中,再加入1mL浓 硫酸,摇匀后放入碎瓷片(防止暴沸),缓慢加热至反应安全, 在试管C内得到环己烯粗品.导管B除了导气外还具有的作用是.试管C置于冰水浴中的目的是.(2)环己烯粗品中含有环己醉和少量酸性杂质等.加入饱和 食盐水,振荡、静止、分层,环己烯在层(填“上”或"下”), 分液后用(填选项字母)洗涤.A、KMnOi 溶液 B、稀 H2s(h C、Na2cO3溶

13、液蒸播收集产品时,控制的温度应在左右,实验制得的环己烯精 品质量低于理论产量,可能的原因是(填选项字母).A、蒸储时从70c开始收集产品B、环己醉实际用量多了C、制备粗品时环己醇随产品一起蒸出.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0分.27. (4分)将11.2L (标准状况)乙烯和乙烷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滨水中,充分反应后,滨水的质量增加了 5. 6g.求原气体混 合物中乙烯及乙烷的物质的量之比和质量比.28. (6分)金属锡的纯度可以通过下述方法测定,步骤为: 将样品溶于盐酸,发生反应:Sn+2HC1SnCl2+H2 t ;再加过量 的 FeCL 溶液,发生反应:SnCl2+2FeCl3SnCl

14、i+2FeCl2;最后 用一定浓度的K£rQ溶液氧化Fe2还原产物为Cr3+.现有金属锡样品0. 613g,经上述步骤后,用去0. Imol/L的K£rO 的溶液16. 0mL.求样品中锡的质量分数(假定杂质不参加反应).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及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 个选项正确.1. (2分)下列化学用语不正确的是()A. 铀(U)的两种核素:3电和238U y zy zB. CO?的结构式:0=C=0c.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才叱D.C结构不意图:J”20 / 54考点: 核素;原子结

15、构示意图;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分析:A、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元素 互为同位素,每种原子均是一种核素;B、二氧化碳为直线形分子,C分别及。形成2对共价键;C、比例模型主要体现出原子的相对体积大小,我为乙醇的球棍模型;D、C1为17号元素,得到1个电子后最外层电子数满足8个电 子的稳定结构,为氯离子.解答: 解:A、器即和髭町是U元素的两种不同的核素,故A y zy z正确;B、二氧化碳为直线形分子,结构式为0=00,故B正确;C、乙醇的比例模型中,应该体现出各原子的相对体积大小,乙醇正确的比例模型为:D、C1为17号元素,得到1个电子后最外层电子数满足8个电 子的稳定结构,变

16、为带1个负电荷的氯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岁,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常见化学用语,涉及离子结构示意 图、结构式、比例模型及球棍模型的比较等,难度不大.2. (2分)C+C0共2C0 (正反应吸热),反应速率为v1:N2+3H2-2NH3 (正反应放热),反应速率为v?.对于上述反应,当温度降低时,%和V2的变化情况是()A.同时增大B.同时减小C.V1增加,匕减小D. %减小,V2增大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都增大,反之,减小,以此解答.解答: 解:化学反应无论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温度升 高,活化分子的百

17、分含量增大,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大,化学反应 速率都增大,当降低温度时,反应速率减小.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为高频考点, 侧重于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温度 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反应的吸、放热无关.3.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B. 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C. 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释放出能量D.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变化考点:反应热和焰变.分析: 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断裂化 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则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 量变化,常表现为热量变化,以此解答该题

18、.解答: 解:A.每一种物质均具有自己的能量,即储存着一定 的化学能,故A正确;B.化学反应的实质为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断裂化学键吸 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则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故B正确;C.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故C错误;D.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有时以热能、 光能、电能等形式转化,故D正确.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为高频考点,侧重基 本概念、理论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难度不大,注意相 关基础知识的积累.4.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蛋白质水解生成氨基酸B. 糖类、油脂、蛋白质均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 葡萄糖

19、、蔗糖都属于单糖D. 利用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制取肥皂考点: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油脂的性质、组成及结构;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分析:A、蛋白质的最终水解产物为氨基酸;B、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的属于高分子化合物;C、蔗糖属于双糖,又称为二糖;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可以制取肥皂,此反应被称为皂化反 应.解答: 解:A、蛋白质的最终水解产物为氨基酸,故A正确;B、糖类中的单糖和双糖等均是小分子化合物,油脂也是小分子 化合物,故B错误;C、葡萄糖不能水解,为单糖,蔗糖能水解生成葡萄糖和果糖, 属于双糖,故C错误;D、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反应被称为皂化反应,不是酸性条件, 故D错误,

2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高分子化合物概念、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性质以及组成,难度不大.5.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煤的气化和液化是使煤变成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B. 煤的干馀过程属于物理变化,通过干储可以得到焦炉气、煤焦油、焦炭等产品C. 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D. 以煤为原料可获得许多合成高分子材料考点:煤的干储和综合利用.分析:A.煤的气化和液化可以去除煤中的硫;B.煤的干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C.燃烧含硫燃料会生成二氧化硫,最终会转化为硫酸;D.根据煤的干镭产物分析.解答: 解:A.煤的气化和液化可以去除煤中的硫,可以防止 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污染空气

21、,所以煤的气化和液化是使煤变成清 洁能源的有效途径,故A正确;B.煤的干储可以得到焦炉气、煤焦油、焦炭等产品,反应中有 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C.燃烧含硫燃料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在大气中被氧化为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及雨水结合形成酸雨,故C正确;D.煤的干储产物中含有甲烷、乙烯、苯等,利用它们可以合成 高分子材料,故D正确;故选B.点评: 本题考查了煤的气化和液化、煤的干馀、酸雨的形成 等,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煤的气化和液化以及煤的干储原理.6 .(2分)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CH3C00H 及 C6H5C00H 为同系物B. 戊烷比丙烷的沸点高C. 烷燃的化学性质及甲

22、烷类似,通常较稳定D. 用燃烧法可鉴别甲烷和乙烯考点:芳香煌、煌基和同系物;烷烧及其命名.分析:A、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1个或多个CH2原子团 的互为同系物;B、烷烧的沸点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碳数相同时,支链越多,沸点越低;C、烷烧分子里,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烷烧的化学性质及甲烷相似;D、甲烷、乙烯中含C量不同,燃烧的火焰不同.解答: 解:A、C6HsCOOH中含有苯环,及乙酸结构不相似,不是同系物,故A错误;B、戊烷相对分子质量较大,沸点较高,故B正确;C、烷煌的化学性质及甲烷相似,均较稳定,故C正确;D、甲烷、乙烯中含C量不同,乙烯燃烧有黑烟,甲烷燃烧有淡 蓝色的火焰

23、,现象不同,可鉴别,故D正确;故选A.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同系物的概念、烷燃物理性质递变 规律、烷烽的性质,有机物的鉴别等,难度不大.7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第三周期元素形成的简单离子中半径最小的是NaB. 同周期元素(过渡元素和0族元素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 带VI1A族元素从上到小,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增强D.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的熔点逐渐降低考点:同一周期内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及原子结构的关系;同一主族内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及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A.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相同

24、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8 .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D.碱金属族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卤族 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解答: 解:A.离子电子层数越多,其半径越大;电子层结构 相同的离子,离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第三周期移动 离子半径先减小后增大,离子半径最小的是A1*,故A错误; B.同一周期元素,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力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 增大,所以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故B正确;21 / 54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C.元素

25、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卤族元素非 金属性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弱,所以其氢化物的稳定性随着原 子序数增大而减弱,故C错误;D.碱金属族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减小;卤族 元素单质的熔沸点随着原子序数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 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侧重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 知道同一周期、同一主族元素原子结构及其性质递变规律即可解 答,易错选项是A,注意离子半径大小比较方法.8. (2分)a、b、c、d四个金属电极,有关的实验装置现象如表 所示:由此判断这四个电极对应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装置CuSOi溶液稀硫酸 *.: C :匕3匚- < 一

26、稀硫酸现象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大b极有气泡c极无明显现象电流从a极流向d极A.d>a>b>cB.b>c>d>a C.a>b>c>dD.a>b>d>c考点: 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原电池和电解池的 工作原理.分析: 在原电池中,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活泼 金属作正极,负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子发 生还原反应,电流从正极沿导线流向负极,据此分析解答.解答: 解:在原电池中,一般来说,活泼金属作负极、较不 活泼金属作正极,负极上金属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电 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流从正极沿导线

27、流向负极,第一个装置中,a极质量减小、b极质量增大,说明a极上金属 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b电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所以金属 性 a>b;第二个装置中,b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说明b位于H元素之 前,c极无明显现象,说明c位于H元素之后;第三个装置中,电流从a流向d,则金属活动性d>a, 通过以上分析知,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是d>a>b>c,故选A. 点评:本题以原电池原理为载体考查金属活动性强弱判断, 正确判断正负极是解本题关键,注意不能根据得失电子多少判断 金属活动性强弱,要根据得失电子难易程度判断,题目难度不大.9.(2分)X、Y、Z、W、M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

28、子序数依次增大, X、M同主族;Z W*及丫>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M是地壳中 含量占第二的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Y>ZB.粒子半径:r (W3+) >r (Y2 ) >r (Z )C.MY?及Z?Y的化合物类型相同D.单质沸点:M>Z>y考点: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X、Y、Z、W、M均为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M同主族,M是地壳中含量占第二的元素,贝lj M为Si、X为C; Z*、W*及Y?一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推知Y为0、Z为Na、W 为Al,据此解答.解答: 解:X、Y、Z、W、M均为短周

29、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 大,X、M同主族,M是地壳中含量占第二的元素,则M为Si、X 为C; Z.、产及Y.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可推知Y为0、Z为 Na、W 为 ALA. X (C)、Y (0)、Z (Na)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4、6、1,故A 错误;B.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 子半径:r (02' ) >r (Na*) >r (Al”),故 B 错误; C. SiO?属于原子晶体,N也0属于离子晶体,故C错误;D.常温下,氧元素单质为气体,则Na、Al单质为固体,故氧元 素单质沸点最低,由于Na、Al均为金属晶体,铝离子电荷大、 离子半径小,

30、故A1电子沸点高于Na的,故D正确,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 键,注意理解掌握熔沸点高低的比较.10.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乙醇和乙酸均可及钠反应放出氢气B. 乙烯和苯均能使滨水褪色,且原理相同C. 等物质的量的正丁烷和异丁烷,含有非极性键的数目相同D. 甲烷在光照条件下及CL发生取代反应,共得到5种产物考点: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分析: A. -OH、-C00H均及Na反应生成氢气;B.乙烯中含碳碳双键,及溟水发生加成,而苯及滨水发生萃取;C.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中都含有10个碳氢键和3个C - C键;D.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

31、生成有机物有CH3CI、CH£L、CHCL、CC1 HC1.解答: 解:A. - OH、-COOH均及Na反应生成氢气,则乙醇 和乙酸均可及钠反应放出氢气,故A正确;B.乙烯中含碳碳双键,及滨水发生加成,而苯及滨水发生萃取, 则乙烯及苯使淡水褪色原理不同,故B错误;C.正丁烷和异丁烷分子中都含有10个碳氢键和3个C - C键, 两者相同,故C正确;D.由于甲烷和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有机物有CH3CKCH2cl.2、CHCh、CClp HC1,总共5种,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甲烷的性质、乙烯及苯的性质,常见有机官能团等,难度不大.11. (2分)下列有机物分

32、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 的是()ch2=chA. ii B.CH产CH - CH=CH,C.OCH=CH, d.ch2=c-chch2CH.考点: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分析:根据苯环为平面结构、乙烯为平面结构以及乙烘为直线结构来分析各物质的共面原子.解答: 解:A. CHlCHCI相当于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 C1取代,不改变原来的平面结构,-C三N中两个原子在同一直 线上,这两个平面可以是一个平面,所以该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 在同一平面上,故A不选;B. CH2-CH - CH=CH,相当于乙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被乙烯基取 代,不改变原来的平面结构,乙烯基的所有原子在同一个面上,

33、 这两个平面可以是一个平面,所有原子可能都处在同一平面上, 故B不选;C.乙烯和苯都是平面型分子,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故C 不选;D.该分子相当于甲烷中的一个氢原子被1, 3 -二丁烯-2-丁 基取代,甲烷是正四面体结构,所以甲基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在同 一平面上,故D选.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有机物的共面知识的认识,难度较 大,分析时可根据已学过的甲烷、乙烯、苯的结构来类比判断.12. (2分)已知根的活动性介于钠和钾之间,下列叙述正确的 是()A.车贝及水反应不如钠及水反应剧烈钢可以从KC1溶液中置换出钾B. Ba (0H) 2可及NHC1反应,反应放热C. 碱性:K0H>B

34、a (OH) 2>NaOH考点: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递变的规律. 分析: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单质 及水或酸反应越剧烈;B.钢的活动性介于Na和K元素之间,所以钢加入盐溶液中先和 水反应;C. Ba (0H) 2可及NH4cl反应,反应吸热;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 解答: 解:A.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 单质及水或酸反应越剧烈,Ba的金属性介于Na和K元素之间, 所以钢及水反应比Na及水反应剧烈,故A错误;B.根的活动性介于Na和K元素之间,所以钢加入盐溶液中先和 水反应,所以将Ba加入氯化钾溶液中先和水

35、反应生成氢氧化领, 故B错误;C. Ba (0H) ,可及NH£1反应,反应吸热,故C错误;D.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越强,Ba 的金属性介于Na和K元素之间,所以碱性K0H>Ba(0H)2>Na0H, 故D正确; 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金属元素的性质,明确金属的金属性强弱及 其单质的还原性强弱、其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弱之间的 关系是解本题关键,易错选项是C.13. (2分)下列分值中,所有原子的最外层均满足8电子稳定 结构的是()A. PC15B.N2 C. BF3D.H20考点: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结构及元素的性质.分析:化合物分子中某原

36、子最外层电子数二元素原子最外层 电子数+该元素原子化合价绝对值,若该值等于8,则该原子满 足8电子结构;而单质分子中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式及形成的 共用电子对数判断.解答: 解:A. PCL中C1元素化合价为- 1, C1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是7, 1+7=8, P元素化合价为+5, P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5, 所以5+5=10,分子中P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A错误;B. N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5, N,中两个N原子之间存在3个共用 电子对,则N?中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式为5+3=8,所以满足8电 子结构,故B正确;C.BF3中F元素化合价为- 1, F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 1+7=8, B元素化

37、合价为+3, 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所以3+3=6,分子 中B原子不满足8电子结构,故C错误;D. H2中H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则分子中H原子不满足8 电子结构,故D错误;故选B.29 / 54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 点评: 本题考查了 8电子结构判断,注意分子中含有氢元素, 该分子一定不满足各原子达8电子结构,题目难度不大.14. (2分)已知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是()尸喧,A. 分子式为C15H1SB. 能使酸性KMnO溶液褪色,且是氧化反应C. Imol该物质最多和2皿1昆加成D. 苯环上的一氯化物有4种考点:有机物的结

38、构和性质.分析: 有机物含有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加聚和氧化反应, 含有苯环,结构不对称,苯环有4种不同的H原子,以此解答该 题.解答: 解:A.由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式为故A正确;B.含有碳碳双键,可及酸性高钵酸钾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B 正确;C.含有2个碳碳双键和1个苯环,则Imol该物质最多和5molH2 加成,故C错误;D.含有苯环,结构不对称,苯环有4种不同的H原子,故D正 确.30 / 54河北省石家庄市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试卷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2015届高考常见题 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注意把握有机物的结构和官 能团的性质,为

39、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难度不大.15. (2分)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除去乙烯中混有的S0?验证HC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实验装置综合.分析:A.酒精为非电解质;B.乙烯能被高镒酸钾氧化;C. HC1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气球会变大;D.乙酸乙酯及NaOH发生水解反应.解答: 解:A.酒精为非电解质,不导电,不能构成原电池, 故A错误;B.乙烯能被高镒酸钾氧化,不能除杂,应利用NaOH溶液除去乙 烯中混有的SO?,故B错误;C. HC1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气球会变大,装置可验证 HC1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故C正确;D.乙

40、酸乙酯及NaOH发生水解反应,不能制备乙酸乙酯,应利用 饱和碳酸钠溶液,故D错误; 故选C.点评: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为高频考点,涉及原 电池、混合物分离提纯、气体的性质、有机物的制备实验等,把 握反应原理、实验技能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化学反应原理及有机 物性质的考查,注意实验的评价性分析,题目难度不大.16. (2分)如图表示ag七种烧分子中4个碳原子相互结合的 方式.小球表示碳原子,小棍表示化学键,碳原子上其余的化学 键都是及氢结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只含4个碳原子的烧中,碳原子间的相互结合方式共有如 图所示七种情况B. 以上七种物质均属于烷煌C. c和f分子的空间构型相同

41、D. d及g互为同分异构体 考点: 球棍模型及比例模型.分析:A、四个碳原子还可以形成环;B、只含有C-C单键或C-H单键的属于烷煌;C、c为四面体结构,f为平面结构;D、分子式相同,结构不相同的互为同分异构体.解答: 解:A、四个碳原子还可以形成环状烧,比如环丁烷,甲基环丙烷等,多于7种,故A错误;B、以上7种物质中只有a和c属于烷嫌,故B错误;C、c为2-甲基丙烷,是四面体结构,f为2-甲基-1-丙烯, 属于平面结构,故C错误;D、d和g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属于同分异构体,故D正确, 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同分异构体概念、烷煌概念、常见煌的结构等,综合性较强,难度不大.17. (

42、2分)从海水中提取镁,主要步骤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j口Mg(OH5AbM)溶液I T无水mM书面A. 试剂A为石灰乳,价格低廉,可来自贝壳B. 操作I中加入的试剂为盐酸C. 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没有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操作n的条件为电解考点:海水资源及其综合利用.分析:海水中加入石灰乳,主要是沉淀海水中的镁离子生成 氢氧化镁沉淀,过滤后得到的氢氧化镁加入盐酸溶解后得到溶 液,浓缩蒸发,冷却结晶,过滤得到氯化镁晶体,在氯化氢气流 中加热得到氯化镁固体,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和氯气,据此分 析选项.解答: 解:A、试剂A为石灰乳,价格低廉,可来自贝壳,碳 酸钙煨烧生成氧化钙,氧化钙溶于水

43、生成氢氧化钙,故A正确; B、操作I是溶解氢氧化镁沉淀制备氯化镁溶液,加入试剂不能 引入其它杂质,需要加入盐酸,故B正确;C、电解氯化镁生成氯气和镁,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 D、电解熔融氯化镁得到镁和氯气,操作H的条件为电解,故D 正确; 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海水的综合利用分析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注意镁的提取过程和分液实质理解应用.18. (2分)用铝热法还原下列化合物,当各制得Imol金属单质 时,消耗铝的质量最少的是()A. C030tB.W03 C. Mn02D.Cr203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生成金属均为Imol,金属元素的化合价变化的数值越 小,说明发生氧化还原反

44、应时得到的电子数目越少,则消耗铝的 量最少.解答: 解:A. C03O1中Co的平均化合价为+3 3B. WQ中W的化合价为+6;C.MnO?中Mn的化合价为+4;D. Cr。中Cr的化合价为+3;A中Co元素化合价变化最小,根据电子转移守恒,故A中生成 ImolCo时,转移电子最少,则消耗A1最少,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注意从化合价变化的角度判断,题目难度不大.19. (2分)CH燃料电池应用广泛,以K0H溶液为电解质溶液, 使用时电极反应如下:X极:CKi+lOOH' -8e-C032>7H20; Y®: 4H2O+2O2+8e 80H下列说法不

45、正确的是() A.CH,在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 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质溶液中KOH的物质的量减少C. 在标准状况下,通入5. 6L0?完全反应后,有Imol电子发 生转移D. 该电池工作时,X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考点: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分析: 碱性甲烷燃料电池,具有还原性的甲烷为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CHi+lOOI =CO:+7HQ, 通入氧气的一极为原电池的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 。2+240+4院=40田,根据电极反应确定液的pH变化情况以及电子 转移和物质量之间的关系.解答: 解:A.碱性甲烷燃料电池,具有还原性的甲烷为原电 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46、故A正确;B.根据总反应:CH,+20?+20H=C0:+3HQ,则氢氧化钾被消耗, 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pH将下降,故B正确;C.根据电极反应式:02+2H20+4e =40H-,每转移4moi电子,正 极有Imol O2被还原,则通入5.6IA即0.25mol,完全反应后, 有Imol电子发生转移,故C正确;D. X极是负极,发生CK+100H,8e C0广+7HO X极附近溶 液的碱性减弱,故D错误.故选D.点评: 本题考查了甲烷燃料电池,根据电极上得失电子、电 子流向、原电池的概念来分析解答即可,注意燃料电池中,通入 燃料的电极为负极,通入氧化剂的电极为正极,题目难度不大.20. (2分)科学家最近研究出一种环保、安全的储氢方法,其 原理可表示为:储氢释氢NaHCCVH茎HCOONa+H,O下列有关说 释氧法正确的是()A. 储氢、释氢过程均无能量变化B. NaHCCV HCOONa均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C. 储氢过程中,NaHCCV被氧化D. 释氢过程中,每消耗0. ImolHQ放出2. 24L的H2考点:化学能及热能的相互转化;化学键;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化学反应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