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69487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天天练习题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新柳杨万里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1这首诗描写的是_时节的景色。A.早春 B.晚春 C.初夏2“水中柳影引他长”运用_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柳条与水中的柳影相连相映的优美画面,其中的“引”字照应了“_”一词。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2. 课内阅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_,_。_,_。_,_。_,_。1默写诗句,并写出作者及朝代。2解释词语。之:_宦游人:_若:_歧路:_3诗中最能表现诗人开阔胸襟,豪放胸怀的句子是:_3. 课内阅读。村

2、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诗人_,展示的是一幅_晚归图,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2“漪”字在诗中的意思是_。3写景文字集中在_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_、_、_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_。4下面朗读停顿正确的是(   )A.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B.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4. 课内阅读。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秋思的作者是_,_代诗人。著名诗篇有塞下曲_江南曲等。2全诗通过描写_的景色,表

3、达了作者_的心情。3秋风本无形,诗人为什么用“见”?请说说你的理解。_4“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一个成功的细节描写。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细节描写的成功之处。_5. 阅读并完成练习。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这首诗的体裁是_,唐代另一种著名的诗歌体裁是_。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意万重:_ 复恐:_3秋风无形,何以用“见”?谈谈你的理解。_4三、四两句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6. 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回答问题。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_1诗中的千古名句是_,句中有一个字是古诗句中“炼字”的典范。这个字是_

4、,用的好在_。2请你写出诗中提到的地名。_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7.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稚子弄冰南宋杨万里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铮。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注释:稚子:小孩子。铮:指古代的一种像锣的乐器。磬: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玻璃:指古时候的一种天然玉石,也叫水玉,并不是现在的玻璃。1古诗的后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2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_3这首诗描写了小孩子“脱冰作戏”的场景,表现了孩童的_和诗人对孩童的_之情。8. 阅读理解。山居秋暝唐王 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

5、解释字词的意思。(1)暝:_(2)歇:_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几句诗,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采用了_描写和_描写,表现了诗人对_的喜爱以及归隐山林的心愿。9. 漫步古今,阅读与感悟。材料一:舟过实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材料二:村居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材料三: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枝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1材料一至材料三描写的对象是_,都表现了儿童_的生活。(四字短语)2翻译材料一画横线的句子。&

6、#160;_3选做题(二选一) A.“张伞使风”“放纸鸢”“追黄蝶”是古代儿童快乐生活的写照,你有类似快乐经历吗?请模仿古诗写两句七言诗句展示。 _ , _。B.如果你没有类似的快乐经历,请说出你的感受、想法和原因。_10. 课外阅读。四时田园杂兴·春日宋范成大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舍后荒畦犹绿秀,邻家鞭笋过墙来。(注释)土膏:指肥沃的土地。一饷,片刻。饷,通“晌”。鞭笋:细长的竹笋。1这首诗的第一句中,“_”二字形象地表现出春天乍到,大地复苏的情形。2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

7、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3这首诗作者都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11. 古诗阅读。秋夜将院出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彻岳上摩天。_,_。1将古诗补写完整。2说说下列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1)将晓:_(2)摩天:_(3)三万里河:_(4)胡尘:_3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诗人_,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的心情。12. 阅读下面的古诗词,完成

8、练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下面关于这首词中“愁”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中的“愁”,指词人忧国忧民之忧愁。B.词中的“愁”,指词人抑郁、伤感之离愁。C.词中的“愁”,指词人无病呻吟之闲愁。D.词中的“愁”,指词人怀才不遇、报国无路之哀愁。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1解释下列词语。(1)河:_   (2)岳:_(3)遗民:_   (4)王师

9、:_2对下列诗句节奏的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B.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D.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3本诗重在写“迎凉有感”,在入题前却极言山高水长,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手法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作_。陕北民歌“_”就常用这种表现手法。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甲)春望(唐)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乙)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

10、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两首诗出自同一位诗人之手,且主题相似,都是关于_的。2两首诗的情感不同:(甲)诗紧扣“_”字,(乙)诗则紧扣“_”字3两首诗,用词都非常精准:(甲)诗中,一个“_”字使人触目惊心,一个“_”字令人满目凄然。(乙)诗中,“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中,从“巴峡”到“巫峡”,因为峡险而窄,舟行如梭,故用“_”;从“巫峡”到“襄阳”,顺流疾驶,故用“_”;从“襄阳”到“洛阳”,改换陆路,故用“_”。4(甲)诗写于安史之乱开始时(乙)诗写于安史之乱结束时。两首诗都写到了“泪”,下面对这两首诗中的“泪”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11、160; )A.(甲)诗中,诗人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充满怅恨B.(乙)诗中,浩劫过去,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自然喜不自胜,高兴地哭了C.(甲)诗中,原本美好的花儿,却使诗人看到后落泪,更反衬出作者的伤心之情D.(乙)诗中,诗人回想起自己这些年颠沛流离的生活,痛定思痛,悲从中来阅读空间。15. 默写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完成练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孤帆远影碧空尽, 。1将古诗补写完整。2查查资料,说说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1)之:_(2)故人:_(3)烟花:_(4)唯见:_3这首诗是_代伟大诗人_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_诗,地点在_,时间是_,老朋友的去向是_。4诗的最后一句的意思是:_。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的情感。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