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优制备课].doc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2773356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优制备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优制备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优制备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优制备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优制备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案[优制备课].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充分而不必要条件、必要而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的定义 (2)、会判断命题的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对条件的判定应该归结为判断命题的真假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和归纳的逻辑思维能力 (2)、在观察和思考中,在解题和证明题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严密性品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2、)、通过学生的举例,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培养他们的良好的思维品质,在练习过程中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2)、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点 (1)、正确区分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的概念. (2)、正确运用“条件”的定义解题.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判断充分不必要条件、 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教学方法 探究式,从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引入课题,用例子的形式和同学一起探究得出相关定义.教学设想 通过学生举例,教师例题设计,教师学生共同总结定义的思想来学习本节课

3、,培养他们的辨析能力以及观察总结能力,同时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过程1、 复习回顾、课题引入 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看两个生活中的问题: 问题1::大(男性)是小的父亲 :小是大(男性)的儿子思考:1、说出与形式的命题; 2、判断真假.问题2: :鱼缸里的鱼能存活 :鱼缸里有水思考:1、说出与形式的命题; 2、判断真假.学生回答:有同学可能会用到能够保证,必须具备等这样的词语来描述与的关系,那我们在数学上应该怎样准确的来刻画命题的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呢?宣布课题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2、 新课教学<一>、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讨论提纲讨论一的讨论,引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定义;

4、思考1: 观察我们应该如何根据定义来判断与 的关系呢?回答:1、可以判断命题的真假; 2、能否推出,即是否成立.<二>、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讨论提纲讨论二的讨论,引出充分不必要条件、必要不充分条件、充要条件、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的定义.总结:完善思考1如何判断与 的关系步骤. 还要判断由能否推出,即是否成立 思考2:讨论二中的(1) 例2中的这两种句型(1);(2);辨析以下这两种说法.(1) 中谁是条件,谁是结论;(2)中的呢?回答:(1)的条件是结论是;(2)的条件是结论是;所以我们在判断条件与结论的关系时,首先要判断谁是条件

5、谁是结论.总结:再次完善思考1如何判断与 的关系步骤. 1、可以判断命题的真假; 2、(1)首先判断谁是,谁是; (2)能否推出,即是否成立;还要判断由能否推出,即是否成立课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组问题中,p与q的关系如何?课堂小结1、 准确理解如何判断条件与结论的关系 方法1、可以通过判断命题的真假;方法2、(1)首先判断谁是,谁是; (2)能否推出,即是否成立;还要判断由能否推出,即是否成立作业板书设计把黑板分为四部分:一、定义板块;二、总结板块;三、例题板块;四、探究板块.教学反思本节课我采用的是探究式教学,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从开始上课就能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接下来都是通过和同学们共同

6、探讨例子来总结出定义,一步步的完善判断命题中条件与结论的步骤及方法,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总的来说这节课我觉得是成功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不是每个同学都能积极的参与在讨论中,从而一部分同学对知识的了解还不是很透彻。通过这节课的讨论,我发现大部分同学都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特别是当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时,同学们都很积极、很有兴趣,这让我看到了教学的亮点,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利用这样的教学方式,更要在备课中尽量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会越来越有趣,学生会越来越喜欢这样的课堂,力争把全班同学都带动到课堂中。【讨论提纲】§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姓名:_ 班级:_讨论结果:_;结论:_;讨论结果:_;结论:_;9课前准备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