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1新人教版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277581 上传时间:2018-12-1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1新人教版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1新人教版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1新人教版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1新人教版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1新人教版汇编.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若职工月收入=800元,不交税;针对资料1A.人、计算机、程序B.人、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料病人发生了DIC。依据:产科意外病人子宫破裂,出现血尿,血压下降。根据PT、pt、Fbg、TT、3P试验阳性,可确诊发生了DIC。诱因: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发生机制:子宫破裂组织因子大量入血启动外源性凝血系统,凝血酶大量形成,在微血管内广泛形成微血栓,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继发纤溶亢进,血液转入低凝状态,就会出血不止。3肝功能严重障碍患者为何易发生DIC?答案 B7() 内毒素、抗原抗体复合物、凝血酶等可直接损伤血小板,使其聚集并释放血小板内含有的丰富的促凝物质和血管活性物质,促进血液凝固。

2、血小板内主要的促凝物质和主要作用是血小板第3因子:提供催化反应表面,加速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血小板第4因子:抗肝素作用;血小板第2因子:促进凝血因子I转变成纤维蛋白;-血小板球蛋白(-TG):促进血栓形成。血小板内主要的血管活性物质和主要作用是血栓素A2、ADP:使血小板进一步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5-羟色胺、儿茶酚胺:使血管收缩、血流减缓(血栓素A2也有此作用)。【解析】:15下列哪一项不是直接引起DIC出血的原因?(0.461,0.388,03临床)E解毒功能障碍教学设计肥东六中 梁立坤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

3、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初步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通过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 教

4、学难点: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教具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问)化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复习旧知识,引出今天研究的课题走近生活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视频播放,火山爆发。你能举出生活中类似的例子吗?那么这些变化有什么区别?

5、 学生倾听,思考,举例: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松心情,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实验探究(过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再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等,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水的沸腾 实验12胆矾的研碎。 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演示实验13实验14 (演示中复习使用的仪器名称及用途)(在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主要从两方面来描述: 1.反应

6、前后物质的颜色;2.反应前后物质的状态。)(解释)1.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2.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说明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了新的物质二氧化碳。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并及时记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描述实验现象; 实验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2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粉末状。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问题。实验3产生了蓝色沉淀。实验4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分组讨论、交流结果引导学生探究,激发探究欲望,激活学生

7、的思维。 通过交流,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知道实验是学习化学的基础。通过观察实验现象,体验观察、描述实验现象的方法 。同时引导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树立实事求是、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实验序 号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1液态的水液态的水1-2蓝色块状的胆矾蓝色粉末状的胆矾1-3蓝色的胆矾溶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1-4颗粒状石灰石二氧化碳气体等归纳总结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后两个变化都有新

8、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展示图片: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出示练习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在学习了物质的变化后,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演示实验:观察氧气、二氧化碳的颜色状态闻一闻它的味道。取一根点燃的木棒分别深入盛有二氧化碳、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木条燃烧情况的变化。氧气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 解释:闻气体的味道时应该注意用手轻轻煽动。讲解:这里不需要发生

9、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回忆归纳总结本课题知道了哪些知识?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观看思考,并举例。 学生回答。 观察、归纳、

10、比较两物质性质的异同,归纳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概念。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2 铁生锈化学变化;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等等。 根据上述实例总结 引导总结本课题内容要求。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 引导学生对所获得的事实与证据进行归纳,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规范表达能力。 让学生学会运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清晰地掌握概念。 作业布置板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2、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他物质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的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二、物质的性质1、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2、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