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汇编.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84713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24.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汇编.docx(3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江苏自学考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材大纲2006-11-27 17:34 【大 中 小】【我要纠错】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350)(一)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一、课程的性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本科段自学考试中 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语法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一门学问。 任何语 法研究成果都有其客观性和科学性, 也都有主观性、相对性和阶段性 的特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旨在揭示现代汉语的结构规律,它以 当代人口头使用的活生生的语言作为研究的对象,因此,又具有共时性的特点。语法学是语言学科中的一个分支,它的根本任务是揭示包含在纷 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中的结构规律。语法学分词法

2、学和句法学两个部 分。词法学研究的是词的结构和词形变化以及词类, 句法学研究的是 词组、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现代汉语语法有以下特点:1、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2、句法结构中语序的安排具有重大作用。3、 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4、词组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对经典语法名著学 习,理解、领会语法学家分析语法现象的方法、技巧,提高考生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语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多精品文档学习 好资料二、学习语法的目的学习语法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提高自己的素质语言是人们相互沟通的工具, 不论我们学习什么专业, 不管我们 从事什

3、么工作都要使用语言这一工具。 如果我们对语法规律有很好的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那么,我们不仅可以自如地运用本民族语言, 而且可以借此工具, 理好地学习其他专业知识, 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概括性是语法的性质之一。 它要求人们从无穷无尽的语言事实中 总结出有限的语言规律。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较好地掌握语言的规律, 对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无疑是有帮助的。(三)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语法是为了从理性上认识语言的结构规律,利用它来指导、 调解我们的语言实践;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用词造句,分析语言结构, 纠正语言错误,把话说得比较通顺流畅,提高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4、一)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对于现代汉语语法的基本 理论应该认真学习和掌握。 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 实践也必然是盲目 的自发的,即使学习了一些语言分析技巧,也是事倍功半的。但是仅 仅掌握理论还不行。脱离实践的理论必然是空洞的,无用的。考生自 学时,应该把分析汉语的理论、方法和汉语的语言实际联系起来,在 理论的指导下分析语言结构, 从具体的语言现象中分析、 归纳语言规 律。(二)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提高自己综合、判断、分析和理解 能力。自考专科段开设的现代汉语和 古代汉语 课程中的语法部分和本 课程的许多内容都是相通的。 不同的是, 本课程专门讲述现代汉语语 法,在分析问题的理论和方法方面讲

5、得更深、更细,对语法分析中存 在的问题涉及较多问题也没有明确的说法, 这些都体现了专家语法体 系的特点,也是 教材 特点的具体体现,自学时应该深刻领会,认真把 握。另外,本科段开设的 语言学概论 是一门专门讲授人类语言分析、 语言规律的课程,学好语言学概论,对于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 对于学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这门课都有极大的帮助。(三)在自学过程中,要求考生切实掌握有关内容的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并能运用这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去分析语法 现象,归纳出语法规律。(二)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第一章 语法单位一、考核知识点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二)确定词的方法(三)词组

6、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二、考核要求(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1、识记:( 1)语素;( 2)自由语素;( 3)粘着语素;( 4)定位语素;( 5)不定位语素。2、领会:( 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二)确定词的方法1、识记:( 1)词;( 2)单纯词;( 3)合成词;( 4)成语语素;( 5)不成词语素。2、领会:( 1)词与语素的关系;( 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 存在的问题。(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1、识记:( 1)词组。2、领会:( 1)词组的结构类型;( 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 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 3)述宾结构

7、中宾语的意义类型;( 4)连 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 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3、运用: (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2) 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1、识记:( 1)句子;( 2)主谓句;( 3)非主谓句;( 4)复 句2、领会:(1)句子的特点; (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 (3) 句子的结构分类;( 4)句子的功能分类。第二章 词的构造一、考核知识点(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二、考核要求(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1、识记:( 1)句法研究;( 2)词法研究;( 3)合成词的

8、构造 方式。(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1、识记:( 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 2)附加; ( 3)词缀;( 4)词根;( 5)前缀;( 6)后缀;( 7)复合;( 8) 复合词;2、领会:( 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 2)词缀和非 词缀的区分;( 3)常用前缀 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 4)区分复合 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 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 2)能够辨 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1、领会:( 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 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 结构的区别。

9、第三章 词类一、考核知识点(一)划分词类的根据(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三)词的兼类问题(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五)体词和谓词二、考核要求(一)划分词类的根据1、识记:( 1)语法功能;( 2)词类;2、领会:( 1)划分词类的依据。(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1、领会:( 1)词类共性和个性的相对性。(三)词的兼类问题1、领会:( 1)兼类问题和词义分析的关系(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1、识记:( 1)实词;( 2)虚词。2、领会:( 1)实词和虚词的区别。(五)体词和谓词1、识记:( 1)体词;( 2)谓词。2、运用:( 1)能够正确区分词类。第四章 体词一、考核知识点(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名词的分类二

10、)处所词的类别三)时间词的语法特点(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六)量词的类别(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质(八)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二、考核要求(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名词的分类1、识记:( 1)体词包含的词类;2、领会:( 1)名词的语法特点;( 2)名词按照它与量词的关系分出来的类别。(二)处所词的类别1、识记:( 1)处所词。2、领会:( 1)处所词所包含的类别及其特点。(三)时间词的语法特点1、领会:( 1)时间词的语法特点。2、运用:( 1)能够区分时间词和其他表示时间的词。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1、领会:( 1)方位词的类别;( 2)合成方位词的构成方式; (3)方

11、位词的用法。(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1、识记:( 1)系位构造;( 2)系位组合;( 3)复杂的系位构 造;2、领会:( 1)数词的类别;( 2)“二”和“两”用法上的区 别;( 3)概数词“多”和“来”在系位组合中的位置。3、运用:( 1)能够分析数词的构成方式;( 2)能够正确使用 “二”和“两”。(六)量词的类别1、识记:( 1)量词2、领会:( 1)量词的分类及其各自特点。(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质1、识记:( 1)数量词。2、领会:( 1)数量词的语法特点。(八)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1、识记:( 1)区别词。2、领会:( 1)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2)区别词的语法特 点和意义特点

12、。第五章 谓词一、考核知识点(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二)动词的分类(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 (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五)名形词 (六)谓词的体词化 二、考核要求 (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1、识记:( 1)状态形容词;( 2)性质形容词。2、领会:( 1)划分动词和形容词的标准;( 2 )动词的类别;3)动词宾语的类别;( 4)形容词的重叠式和动词的区分3、运用:(1)能够运用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标准具体分析、区 别动词和形容词。(二)动词的分类1、识记:( 1 )体宾动词;( 2)谓宾动词;( 3)真谓宾动词;( 4)准谓宾动词;( 5)名动词。2、领会:( 1)动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

13、;( 2)及物动词和不及 物动词的区别;( 3)名动词的语法特征;( 4)助动词的语法特点; (5)常用助动词的用法。3、运用:( 1)能根据语料具体分析名动词的语法特点;( 2) 能够区分同形的一般动词和助动词、形容词和助动词。(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1、识记:( 1)时量;( 2)动量。2、领会:( 1)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 2)常用动词后缀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3、运用:( 1)区分动词后缀“了”和语气词“了”;( 2)区 分动词后缀“过”和动词“过”。(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1、识记:( 1)状态形容词所包含的类别。2、领会:(1)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在语法功能和语法

14、意义上的区别。(五)名形词1、领会:( 1)名形词的特点;( 2)“多”和“少”的语法功能的特点。(六)谓词的体词化1、运用:( 1)能具体分析谓词体词化的方法。第六章 代词一、考核知识点(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三)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四)学用疑问代词的用法二、考核要求(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1、识记:( 1)代词的类别;( 2 )根据代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 来的类。2、领会:( 1)代词的性质。(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1、领会:( 1)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2)常用人称代词意义 和用法。2、运用:( 1)能正确运用人称代词。(三)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1、领会:( 1)常用

15、指示代词的意义和用法2、运用:( 1)能够区分 zhe-zhei 、na-nei 用法上的异同。(四)学用疑问代词的用法1、领会:( 1)常用疑问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2)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第七章 主谓结构一、考核知识点(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二)主语的类型(三)谓语的类型二、考核要求(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1、领会:( 1)汉语主语和话题的关系。2、运用:(1)能从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主语和谓语的关系。(二)主语的类型1、识记:( 1)主语的类型。2、领会:( 1)时间词、处所词做主语和做状语的区别;( 2) 主语指受事、与事或工具的主谓结构的特点;( 3)主语和宾语位置

16、上的谓词不看成是名词的理由。 ( 4)谓词性成分充任的主语的类型。三)谓语的类型1、领会:( 1)体词性谓语的类型以及各自的语法特点;( 2) 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做谓语的区别;( 3)动词谓语“是”所带 的宾语类型以及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 4)主谓结构作为主的主 谓结构中,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的意义关系。 ( 5)主谓结构作主语、 宾语和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区别;( 6)由“的”的结构组成的判断句 的类型和特点。2、运用:( 1)能具体分析各类谓语的语法特点。第八章 述宾结构一、考核知识点(一)述语和宾语(二)主宾语和施受关系(三)粘合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四)特殊的述宾结构二、考核要求

17、(一)述语和宾语1、领会:( 1)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的关系;( 2)述语和 宾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 3)能带宾语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二)主宾语和施受关系1、领会:( 1)主语、谓语和施事、受事概念的区别;( 2)主 语、宾语的划分和施事、受事的关系;( 3)不同的句法结构里的主 语、宾语和施事、受事之间的关系。(三)粘合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1、识记:( 1)粘合式述宾结构;( 2)组合式述宾结构。2、领会:(1)粘合式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作定语的差异; (2)述宾式复合词的特点。(四)特殊的述宾结构1、识记:( 1)处所宾语;( 2)时间宾语;( 3)准宾语所包含 的类别;(

18、4)双宾语;( 5)近宾语;( 6)程度宾语。2、领会:( 1)区分广义处所宾语和狭义处所宾语;( 2)能够 带狭义处所宾语的动词的特点;( 3)存现宾语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 点;( 4)动量词的特点;( 5)动量宾语、时量宾语和数量宾语的语 法特点;( 6)双宾语格式的主要类型;( 7)虚指宾语的种类以及他 们在词类分析中的作用;( 8)程度宾语的种类及特点; ( 9)谓词性 宾语和述语之间的意义关系; ( 10)指称性宾语和陈述性宾语的区别。3、运用:( 1)会用转换法区分存现宾语和非存现宾语;( 2) 能根据语料分析宾语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第九章 述补结构一、考核知识点(一)粘合性述补结

19、构和组合性述补结构(二)结果补语(三)趋向补语(四)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五)可能补语(六)状态补语(七)程度补语(八)补语的引申意义和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二、考核要求(一)粘合性述补结构和组合性述补结构1、识记:( 1)组合式述补结构;( 2)粘合式述补结构。2、领会:( 1)补语和宾语的区别;( 2)组合式述补结构的种类。(二)结果补语1、领会:( 1)能带结果补语的动词;( 2)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的语法功能;( 3)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和述补式复合词的区别。(三)趋向补语1、识记:( 1)趋向补语。2、领会:( 1)趋向补语带宾语的情况;( 2)趋向补语和宾语 的位置关系;(

20、3)包含复合趋向补语的述补结构所带宾语的位置以 及决定这类格式里宾语位置的因素。(四)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1、领会:(1)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带宾语的情况。(五)可能补语1、领会:( 1)可能补语的肯定式和可能补语的否定式;( 2) 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的区别;( 3)在表示可能的述补结 构里的宾语的位置;( 4)可能补语的“得”和状态补语“得”的区 别。(六)状态补语1、领会:( 1)形容词做状态补语的两种情况;( 2)动词和动 词性结构做状态补语的情况;( 3)主谓结构做状态补语的格式。2、运用:( 1)会区别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七)程度补语1、领会:( 1)

21、程度补语的特点;( 2)程度补语和其他补语的 区别。(八)补语的引申意义和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1、领会:( 1)常见补语的引申意义;( 2)带状态补语的述补 结构中,述语后边的“得”省略的条件。一、考核知识点(一)修饰语和中心语(二)定语和状语的区分(三)同谓性偏正结构(四)准定语(五)粘合式偏正结构和组合式偏正结构(六)多项式偏正结构(七)定语的次序(八)和中心语二、考核要求(一)修饰语和中心语1、识记:( 1)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意义上的联系。(二)定语和状语的区分1、领会:(1)定语和状语区分的困难; (2)书面语上的“的” 和“地”与定语和状语的关系;( 3)定语带“的”和不带“的”的 情况

22、;( 4)定语带“的”和不带“的”在意义上的差异。2、运用:( 1)能够区分定语和状语(三)同谓性偏正结构1、识记:( 1)同位性偏正结构的几种类型。2、领会:( 1)同位性偏正结构的特点。3、运用:( 1)能够区分同位性偏正结构和非同位性偏正结构。(四)准定语1、识记:( 1)准定语。2、领会:( 1)三类准定语的语法特点。(五)粘合式偏正结构和组合式偏正结构1、识记:( 1)粘合式偏正结构;( 2)组合式偏正结构的种类。2、领会:( 1)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功能;( 2)组合式偏正结构 的组合特点;( 3)组合式偏正结构和粘合式偏正结构在构成上的差 异。(六)多项式偏正结构1、识记:( 1)多

23、项式偏正结构。2、领会:( 1)多项式偏正结构的形式。(七)定语的次序1、领会:( 1)观察定语次序的方法;( 2)定语的排列次序。八)状语和中心语1、领会:( 1)状语的性质和种类;( 2)由副词以外的词以及某些词组转化成的副词性成分做状语的情况;( 3)形容词做状语受 到的限制。第十一章 联合结构一、考核知识点(一)并列成分的连接(二)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三)联合结构的逻辑意义二、考核要求(一)并列成分的连接1、识记:( 1)联合结构。2、领会:( 1)并列成分的连接方式。(二)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1、运用:( 1)区分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三)联合结构的

24、逻辑意义1、领会: (1)以联合结构为成分组成的句语结构的类型;( 2)“或、或者、或是”与“和、跟、同、与、及”表示的逻辑意义的不 同。第十二章 连谓结构一、考核知识点(一)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二)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联系(三)V1 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四)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五)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六)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七)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二、考核要求(一)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1、识记: ( 1)连谓结构。2、领会: ( 1)连谓结构的种类;( 2)连谓结构的构成方式。3、运用:(1)区分连谓结构和并列的动词结构以及包孕的动词结构

25、。(二)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联系1领会:(1)有的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各种联系;(2) N是受事的格式中V的类别。(三)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1、领会:(1) 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表义上的差异。(四)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1、领会:(1)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在结构上和 表义上的特点。(五)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1、领会: (1)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在结构上和表义上 的特点。(六)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1、领会:(1)由动词“有”充任V1的连谓结构的类型及判断 方法。(七)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1、领会: (1)由动词“给

26、”组成的连谓结构的基本格式;( 2)三种基本格式之间的转换关系。第十三章 介词一、考核知识点(一)介词和动词(二)介词和介词结构三)常用介词分析二、考核要求(一)介词和动词1、领会:( 1)动词和介词的联系和区别。(二)介词和介词结构1、识记:( 1)介词宾语的类别;( 2)介词结构。2、领会:( 1)介词结构和连谓结构的关系;( 2)有的介词结 构加上“的”的功能。(三)常用介词分析1、领会:(1)“跟、和、同”作为介词和作为连词的区分; (2) 能够放在介词“跟、和、同”组成的连谓结构里的谓词的类型; (3) “跟”和“一样”连用的格式的结构类型;( 4)“被、叫、让”的 作用;( 5)“

27、被、叫、让”和宾语以及和主语的搭配关系; (6)“给” 的两种用法;( 7)“给”用在祈使句中受到的限制;( 8)“给”字 宾语的省略情况;( 9)介词“在”组成的介词结构在连谓结构里的 位置;(10)“把”字组成的连谓结构对动词的限制; (11)“把” 字所带的宾语的类别; ( 12)“把”字句和受事主语句的关系; (13) “比”字句的结构和语义特点; ( 14)介词“连”在句子构造上的作 用。2、运用:( 1)能够区分介词的“跟、和、同”和连词的“跟、和、同”第十四章 副词一、考核知识点(一)副词和形容词(二)副词后缀“的”(三)重叠式副词(四)范围副词(五)程度副词(六)时间副词(七)

28、否定副词二、考核要求(一)副词和形容词1、领会:( 1)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2、运用:( 1)能够区别副词和形容词。(二)副词后缀“的”1、领会:( 1)副词带“的”的情况;( 2)书面语中,名词和动词加上副词后缀“的”转为副词的情况;( 3)“的”字结构和带“的”的副词的区别。三)重叠式副词1、领会:( 1 )副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2、运用:( 1)能区分重叠式副词和叠音形式。(四)范围副词1、领会:( 1)范围副词的种类;( 2 )常见范围副词语法功能 和意义的区别。(五)程度副词1、领会:( 1)常见程度副词语法功能的差异。(六)时间副词1、领会:( 1)常见时间副词意

29、义上的差异;( 2)时间副词的 引申用法。(七)否定副词1、领会:( 1)否定副词的语法功能。第十五章 疑问句和祈使句一、考核知识点(一)疑问句的种类(二)祈使句的特点二、考核要求(一)疑问句的种类1、领会:( 1)疑问句的种类;( 2)各类疑问句在句法上的特 点。2、运用:( 1)能够区分各类疑问句。(二)祈使句的特点1、领会:( 1)祈使句的特点;( 2)祈使句的肯定式和否定式。第十六章 语气词一、考核知识点(一)语气词的组合层次(二)常用语气词的用法(三)句中停顿和语气词二、考核要求(一)语气词的组合层次1、领会:( 1)语气词的组合层次;( 2)语气词的连用;( 3) 语气词的分类;(

30、 4)语气词在句子里出现的顺序。2、运用:( 1)能够识别语气词。(二)常用语气词的用法1、领会:( 1)表示时态的语气词的用法;( 2)表示疑问和祈 使语气的语气词的用法;( 3)表示说话人态度和感情的语气词的用法;( 4)语气词跟在其他音节之后,受前一个音节韵母影响而产生 的音变现象。2、运用;( 1)能够区分语气词“了”和动词后缀“了”。(三)句中停顿和语气词1、领会:( 1)语气词用在句中停顿地方的作用。第十七章 复句一、考核知识点(一)单句和复句(二)分句之间的关系(三)复句和连词二、考核要求(一)单句和复句1、领会:( 1)什么叫复句;( 2)单句和复句的关系;( 3)连词在句法结

31、构分析中的地位;( 4)定位分句和不定位分句。(二)分句之间的关系1、领会:( 1)分句之间的意义联系及其表现形式。(三)复句和连词1、领会:( 1)连词在复句中出现的位置;( 2 )连词位置和复 句意义的关系。第十八章 省略和倒装一、考核知识点一)省略二)倒装、考核要求(一)省略1、识记:( 1)省略。2、领会:( 1)省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3、运用:( 1)能够区分省略和非省略。二)倒装1、领会:( 1)倒装的种类2、运用:( 1)能够判断倒装句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 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现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关于考核要求的说明为了使考试内

32、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具体化, 本大纲对各个章节的考核目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这样做的目的, 不外是想使自学者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 使社会助学能够有针对地进行 辅导 ,使考试的命题有章可循。本大纲在考核要求中, 按照识记、 领会和运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具体的要求是: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表述。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 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3、运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 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 “运用”又可分为“简单 运用”和“综合运用”两个能力

33、层次。 “简单运用”是指在领会的基 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 “综合运用” 是指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 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 较复杂的问题。二、关于自学教材江苏省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1982年9月第 1版。三、关于自学方法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有很强的系统性, 它不仅表现在和其他相 关课程的关系上, 更表现在其内部的一致性上。 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 义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汉语, 取得了丰硕成果。 考生在自学的过程 中应该认真领会、 掌握朱德熙先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握 教材的内在结构, 而不是孤立地背一些概念和名词。 在三个能力层次 中,领会是关键。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也只有理解了的东 西才能用得好。要注意把语言规律的理解和语言事实的掌握联系起 来;用材料来支撑观点,用观点来统领材料。更多精品文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