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85762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 在数学课程中,理应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点它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可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良好的数感不但能够协助学生体会数的意义,还能够协助他们灵活地选择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所以,在小学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培养学生的数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这项任务也应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 数感是一种数学素养,是学生主动、自觉地理解数,使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良好的数感不但能够协助学生理解生活中数的意义,也能够为计

2、算、解决问题等其它领域的学习作铺垫。同时,协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也是新课标所要求的。所以,数感的培养应有意识地渗透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建立和培养学生的数感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想法:一、在生活中体会数感 数学,它源于生活,并优化生活。基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素材,结合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去教学数学知识。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理解周围事物,用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建立良好的数感。例如在教学理解“1”时,我先请学生说说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根据他们的生活经验都踊跃地举手,兴趣很浓厚。有学

3、生说:1个香蕉, 1个国家,1只蚂蚁,在学生的举例中,我就引导学生感悟:“1”能够表示一个很大的物体(国家),也能够表示一个很小的物体(蚂蚁)。还有学生说:“1”捆小棒。这个时候我就让学生数一数桌上小棒的根数。这个时候,引导学生感悟:虽然是“1”捆小棒,但是它却包含了很多根。协助学生理解,“1”不但能够表示一个个的物体,也能够表示由很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既而渗透了“1”中有多,多中有“1”的思想。 又如:理解百分数时,课前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课中交流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学生找到了各式各样的百分数:衣服标签上棉100%,牛奶中钙8%,果汁中橙汁有23.4%,考试合格率为90%利用学生

4、找到的这些素材,本节课的重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百分数前面的数能够是整数,也能够是小数;百分数为什么还能够叫百分比和百分率;联系实际能够理解这些百分数的意义。这样的课堂,不但受到学生的欢迎,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素材实行教学,不但可很容易地理解和接受,也能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在轻松而又形象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自经历,体会数感。也为数感的建立打下了结实的基础。二、在课堂中建立数感 对于小学生来说,基于他们的生活经验,对数字有一定的理解。但对数的意义不是很理解。要想协助他们建立数感,就是要让他们通过课堂,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儿童的数学认知规律通

5、常要经历“直接感知表象概念概念系统”这个过程。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的知识,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中,从丰富的直观实物上充分感知,在感知中抽象出数的概念,最后从抽象的数再回到具体的数,从而让学生初步形成数感。如何让学生经历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呢? 如一年级的“10以内数的理解”一课。首先我出示情境图。孩子们看到熟悉的公园玩耍的图片,就能够联想到自己的生活,顿时兴趣就上来了。接着,要求学生仔细地数一数图中各物体的数量。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很顺利地数出了各个物体的个数。然后,让学生用圆片这个半具体半抽象的物体来表示个数。最后,用1、2、3、4、5这些数字来表示个数。这样,一步步从具体到抽象,让学

6、生体会到1、2、3、4、5都是有意义的数字符号,从而协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课堂进一步地理解数的意义,形成数感。又如,在学习几十几时,有一个经典的游戏:师:我想了一个几十几的数,你们能猜中吗?生猜数:35、63、81显然,这样猜无章可循,很费周折。然后,根据一个学生猜的是45,老师有意识的提供引导。师:小了。生:(75)师:大了。生:(65)师:大了。生:(55)师:小了。生:(57)师:你猜对了。通过这个游戏,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数字符号是有意义的,它们是有大小的。从而进一步的建立学生的数感。 让学生经历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够使学生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同时我们也要沟通各知识点之间的

7、联系,使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得到有效的正迁移,这样才能协助学生真正建立数感。三、在操作中深化数感 儿童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智慧的鲜花是开在手上的。新课程也提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培养学生数感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让学生动手操作。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单位“1”。在课上,我让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动手平均分一个长方形和八块糖果,并且让学生一边动手一边思考:你们有几种方法?平均分成几份?一份占整体的几分之几?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体验,逐步认识到单位“1”不仅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由几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8、这样学生对单位“1”就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又如:在教学长度单位时,学生学过步测后,让学生到操场上走一走,量一量,感受50米、100米、200米的距离有多长;在教学重量单位时,让学生秤一秤,掂一掂硬币(1克),两袋盐(1千克)的重量,感受1克、1千克的实际重量。通过这样的实践体验,让学生更深刻更具体的把握大小,从而深化了学生的数感。我们的课堂应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接触和经历更多的情境和 实的生活背景下感受体会,动手操作,深化数感。四、 在实践中发展数感 数学是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工具,我们应该让学生学到有用的数学。数学也是服务于生活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所学习的内容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间建立

9、起联系来。只有当学生把所学知识与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内化知识。因此,培养学生的数感还要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建立起联系。我们也应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面对复杂的情境,会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并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这就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数感,同时也使已具备的数感得到发展。 例如,在一节课外活动课中,有这样的情境:春天来了,学校组织同学们去春游。在组织春游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哪些问题呢?或者你能用数学知识解决什么问题?同学们纷纷想出了很多问题,有坐车问题;有买票问题;有根据路程与速度估算时间的;有设计路线的。学生从多角度考虑,设计了许多

10、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对自己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做出了解释。学生运用了自己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细致周到地考虑到了每个方面。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不断完善自己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并不断建构对社会生活及知识本身新的意义,使学习者与真实的实践有效地联系起来,发展数感。 我觉得,培养学生数感应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真的钻研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有助于数感培养的情境,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学会用不同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有机会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生活中。希望在建立和发展学生数感的同时,也能提高他们整体的数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