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苏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86552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苏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假期练习苏教版班级:_ 姓名:_1. 课外阅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1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_。2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2.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

2、要躬行。劝学诗(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古人年轻时下功夫,到老年才有所成就,因此要在学习上不遗余力。B.池塘春草和阶前梧桐,通过意象的变化突出时不我待,进而来劝学。C.击打石头才有火花,是用来类比人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的。D.三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是劝人学习的思想却充满着现实的功利性。2三首劝学诗在劝学方面有哪些观点?请简要概括。 _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春

3、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从诗体上看,春夜喜雨是一首近体诗中的_。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喜”是这首诗的感情主线,全诗不着一“喜”字,字里行间却处处洋溢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喜悦之情B.诗的前四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春雨细而轻柔的特点;第五、六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展现出一幅美妙的江村夜雨图C.诗的最后两句写雨后清晨的景色,红花带着晶莹的雨珠,鲜润浓艳,垂满枝头D.作者描写春雨融情于景,由近及远,从夜写到晓,由写内心的感觉到写客观景物,由听觉到视觉,充满诗情画意3这首诗以“好雨”开头,请说明作

4、者称赞它的原因是什么?_4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哪种感觉来写春雨?_5你认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那个词用的好?为什么?_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某人(印度)泰戈尔你天性是忘掉自己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我们的爱戴使你发射光芒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带给那黑暗的东西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1这首诗所赞美的“你”和课文里的“有的人”有哪些相似的美德?_2这首诗和有的人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但又有什么不同之处?_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_。_,任尔东西南北风。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的   。

5、2解释重点字词。咬:_ 坚劲:_任:_3这首诗写的是生长在什么地方的竹子? (    )A.竹林里 B.深山里 C.破岩中4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这两句诗中的“咬”“立”这两个动词,运用得很好。请你谈谈好在哪里?  _5结合课文说说这首诗的写法是什么?表现了作者什么形象?_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本诗的作者是宋代的苏轼,他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_”。2本诗前两句中“跳珠”“乱入船”两个词语写出了雨

6、_的特征。“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是两个形象的比喻,把乌云比作_,把雨比作_。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当时的心情是(_)。A.悲伤 B.平静 C.喜悦 D.焦急3(1)本诗后两句中“_”一词写出了雨去得快的特征。(2)写出有关雨的诗句。_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_7.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下面对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是()A.终日不成章章:文章B.泣涕零如雨零:零散C.相去复几许去:距离D.脉脉不得语得:得到2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

7、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_、札札、_、_等。其中只有“_”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3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4这首诗中描写的情景,有虚实之分,眼之所见为实,心之所想为虚。哪些诗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请用“”画出来。5从“泣涕零如雨”和“脉脉不得语”中,你能体会到织女心中怎样的感情?_8. 读下面的古诗,并完成填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诗题中“书”的意思是_。这首诗写了_的情境。2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你从哪儿看出来的?_。3下列

8、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黑云/翻墨/未遮山B.白雨/跳珠/乱入船C.卷地风来/忽吹散D.望/湖楼下/水如天4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9. 按要求做。望洞庭_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1在题目下方的横线上写出诗的作者。2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语,把诗补充完整。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_,_无风镜未磨。白银盘里一青螺。3摘录诗中的一个比喻句,再写出:这句话把什么比喻成什么了?  _10.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_。_,飞入菜花无处寻。1把诗句补充完整。这首

9、诗的作者是 代的   。2这首诗描写的是_季的景色。3“急走”的意思是_。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_11. 古诗阅读。春夜细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知_   乃_  晓_   潜_2颔联运

10、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春雨怎样的特点?_3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春雨仿佛知道节气,应时而来。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D.“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写出了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12. 读古诗,做习题。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_,诗中抒发了作者强烈的_之情。2写出下列字词在诗中的意思。泊:_ 数重:_绿:_ 还:

11、_3王安石写泊船瓜洲这首诗时位于( )。A.瓜洲江边停泊的船上 B.京口 C.钟山4你从“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字体会到了什么?_5写出第三、四句诗的意思。_6一个“绿”字让我们看到了无尽的江南春色,你能把“绿”写具体吗?_13. 古诗阅读。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注释)断桥残破的桥。无主无人过问。更著又遭受。著,同“着”,遭受的意思。一任任凭。零落凋谢。(注释)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一生志在恢复中原,但受人排挤,晚年隐居山阴,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是南宋杰出的

12、爱国诗人,此词可以看成他身世的缩影。1词的上阕通过驿站、断桥、黄昏、风雨等意象,营造了(   )的意境。A. 雄奇阔达 B. 苍凉悲壮 C. 落寞凄清 D. 清新飘逸2下阕则写出梅花(   )的品质。A. 高洁 B. 卑微 C. 畏惧风雪 D. 不畏酷暑3“已是黄昏独自愁”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偶 D. 夸张4“零

13、落成泥碾作尘”中的“碾”字有何表达效果?_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黄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1这首诗写作者看到的诗句是:_,写作者想象的诗句是:_。2“九曲”是形容_,“万里”是形容_。古诗中有很多诗句都含有这样的数量词,如:_。3作者之所以想到“同到牵牛织女家”,是因为他觉得这“九曲黄河”是来自牛郎织女相会的“_”,借用这一传说,表达了作者_的情怀。同时,“直上银河去”表达了诗人_的气概。15.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上渔者_,_。_,_。1默写古诗。2“江上往来人”中“往来”是因为(  )A.江上风景美 B.江上鲈鱼美 C.江上一叶舟美 D.看渔民打鱼3反映了渔民劳作艰辛的诗句是_。4这首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_5这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却描写了两幅截然不同的画面,分别是什么?反映了什么?_6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