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湘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86566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湘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湘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湘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提高班练习湘教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   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

2、160;  和   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2.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下面对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是()A.终日不成章章:文章B.泣涕零如雨零:零散C.相去复几许去:距离D.脉脉不得语得:得到2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_、札札、_、_等。其中只有“_”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3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

3、的诗句是:“_,_”。4这首诗中描写的情景,有虚实之分,眼之所见为实,心之所想为虚。哪些诗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请用“”画出来。5从“泣涕零如雨”和“脉脉不得语”中,你能体会到织女心中怎样的感情?_3.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1这一首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效果如何?请简要分析。_2诗的前两句写的是_,后两句写的是_3后两句中哪个字用得妙?试作简要分析。_4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题?请简要分析。_5诗中对皇帝给宦官传赐蜡烛这一生活细节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什么?用的是什么表现手法?_4. 诗词阅读。卜算子·

4、送鲍浩然之浙东宋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1)本词上、下片各写了什么?请作简要概括。_(2)上片“眼波横”“眉峰聚”的比喻有什么新巧、动人之处?“眉眼盈盈处”的丰富含意是什么?_(3)下片四句用了三个“春”字,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意?_5. 阅读下面唐诗和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溪上遇雨(其二)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睛。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 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1赏析第一首诗前两句中“衔”、“喷”两字的妙处。

5、60;_2第二首诗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请联系全诗分析。 _3这两首诗在写景上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_6. 朗读古诗春夜喜雨,完成练习。1解释下列词语:乃:_ 发生:_潜:_ 野径:_红湿处: _   花重:_2这首诗的作者是_代 _ 。这首诗诗中没有一个“喜”字,却体现出诗人的_之情。3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春雨的原因是:_4这首诗的第二联、第三联分别从_、_感觉)来写春雨。5这首诗中,写春雨滋润万物,悄然无声的一句是 _ ,常被后人用来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人,教育人的一句是

6、 _。此句中你认为中哪个词用得好?为什么?_6这首诗赋予了春雨_的品格,表达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7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去描绘春雨形象,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富有灵性,给人们深刻的印象。B.“喜”字是全诗的诗眼。先从听觉上描绘,后从视觉上刻画,在写景中饱含着诗人的赞颂之情。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父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D.全诗透过描绘和联想,表达了诗人乐民之乐,喜民之喜,与广大劳动者息息相关的思想感情。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甲)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

7、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乙)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甲)诗与(乙)诗中都提到了“故人”,“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两句诗是_诗中的“故人”写的。2(甲)诗与(乙)诗表现送别的季节都是春季。(甲)诗中能反映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_”;(乙)诗中能体现这一时令特点的诗句是“_”。3(甲)诗开篇就点明了诗人与友人惜别的地点是_,“西辞”说明朋友要向_(方向)去往广陵;(乙)诗开篇就点明了诗人与友人惜别的地点是_,从全诗的最后一句看,友人要去的方向是_。4(甲)诗的第一、二句除了勾画出惜别的画面外,还描写了南方三月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环

8、境,从中可体会到诗人内心的_之情;(乙)诗的第一、二句写了“雨”“柳”这些景物,用春寒料峭、凄清冷落的氛围烘托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_心情。5(甲)诗中表现诗人长久翘首凝望的诗句是“_,_”,(乙)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分别后的牵挂与关怀的诗句是“_,_”。6(甲)诗与(乙)诗都有言外之意。(甲)诗的第一句的言外之意是_;(乙)诗的第二句的言外之意是_。8. 古诗阅读。古诗一惠崇春江晚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古诗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古诗一中体现早春的景物是_、_和_,诗二中体现早春

9、的景物是_和_。2古诗一中描写诗人想象的诗句是_,古诗二中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是_。3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的喜悦和赞美之情,古诗一中诗人赞美的是_,古诗二中诗人赞美的是_。4古诗二中把_比作_,形象地写出了景色的特点。9.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_,山是_。_?_。才_,又_。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代的_。体裁是_,“卜算子”是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这句既写送_,又送_,表达了词人对_的留恋,对_的深情。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溢于言表,对

10、友人鲍浩然的_也隐藏在词句中。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 把山比喻为_, 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10. 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_出来,又_回去,_在心间,然后又_一遍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_中。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_,夏让我_秋令我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三句话都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依次把“我”比作_、_、_。3对第一、二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花开花谢,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在这里。B.花的样子很美,像大自然在说话,像星星一样闪闪发光。4将花

11、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和“诸元素之女”,共同暗示了( )的自然现象。A.花的纯洁神圣B.花在自然界里完成一个循环,然后再开始下一个循环11. 阅读理解。天净沙·秋    天净沙·秋思元白朴  元马致远孤村落日残霞,    枯藤老树昏鸦,轻烟老树寒鸦,   小桥流水人家,一点飞鸿影下。    古道西风瘦马。青山绿水,  夕阳西下,白草红叶黄花。    断肠人在天涯。注释  枯藤:枯萎的枝蔓。

12、昏鸦:黄昏时的乌鸦。昏,傍晚。人家:农家。古道:古老荒凉的道路。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瘦马:骨瘦如柴的马。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处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1“飞鸿影下”的意思是_。2结合注释说说画横线句的意思。_3这两首元曲都是描写秋天景色的,但全曲中并无一个“秋”字,而是用不同的景物来表现:天净沙·秋中描写的景物有_;天净沙·秋思中描写的景物有_。4想象作者描绘的画面。下列对这两首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身上、乐观开朗的

13、处世态度B.天净沙·秋思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选用“枯藤”“老树”和西下的“夕阳”等景物,将“断肠人”的情感寓于其中,充分表达了作者漂泊天涯的孤寂、愁苦之情C.这两首元曲都运用景物描写,写出了秋天的萧瑟。作者运用“孤村”“落日”“残霞”“枯藤”“老树”“昏鸦”这些景物表现了寂寞、无助的内心世界12.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长相思清·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1“山一程,水一程”表示征途_;“风一更,雪一更”表示征途_。2“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_。“千帐灯”点明了军帐_,此行队伍_。“故园无此声”把将

14、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_自然酣畅地流淌出来。3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是_。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随着大队人马向山海关外进发,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辛苦。B.众多的帐幕里深夜还亮着灯,出行在外的人们救救不能入睡,苦不堪言。C.一阵风过后接着一阵雪,使家乡无风无雪的词人心烦意乱,思乡之情遍油然而生。D.这首词描绘了词人出行关外的艰辛和凄苦,抒发了词人浓郁的思乡之情。13. 古诗欣赏。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_,_。江畔独步寻花_,_。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1把诗句补充完整。2芙蓉楼送辛渐的作者是_代诗人_。从这首诗中的“寒”“孤”等词

15、语中可以体会到作者_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_诗,我们曾学过的这一类诗有_。3江畔独步寻花的作者是_代诗人_。从诗中“留连”“自在”等词语中可以体会到作者_的心情。14. 阅读练习。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啼:_  风:_2本诗的作者是_,他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合称为_,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_。著有_。15.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思念(舒婷)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也许藏有一个重洋,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呵,在心的远景里,在灵魂的深处。1第一节用了哪些意象?这些各自独立的跳跃着的意象与“思念”有何联系?_2第二节“蓓蕾”、“夕阳”两个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它们的含义如何理解?_3第三节表达了什么意思?其诗意表达形式与一、二节有何区别?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