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同步练习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87075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同步练习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同步练习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同步练习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同步练习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同步练习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同步练习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同步练习人教版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齐人攫金昔齐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吏捕得之,问日:“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对日:“取金之时,殊不见人,徒见金耳。”选自列子(注释)攫(jué):抓、夺。欲金者:想要金子的人。清旦:清早。衣冠:衣帽。此指穿衣戴帽。之市:去集市。适:往,到。鬻:出售,卖。焉:这里。何:为什么。徒:只,仅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适鬻金者之所   适:_(2)因攫其金而去   攫:_(3)子攫人之金何   何:_(4)殊不见人,徒见

2、金耳 徒: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清旦衣冠而之市,适鬻金者之所。_(2)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_(3)殊不见人,徒见金耳。_3用成语_来评价这位“搜金者”是比较恰当的。4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齐人想干什么?干了什么?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_(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2. 课内阅读。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_。”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1将短文补充完整,写在文中的横线上。2人生苦短,知音难求,纯真友谊的基础是_。钟子期死后,伯牙的心情(用一个成语概

3、括)_,他破琴绝弦,从此不再弹琴。后来,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用“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由此我想到了描写朋友间真挚友情的诗句_,_。3. 文言文阅读。掩耳盗铃吕不韦 撰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老百姓得到一口钟,想把它背走。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响声,这是可以理解的;但

4、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1写出这些字的意思:亡:_  钟:_则:_  负:_锤(chuí):_  况(huàng)然:_遽(jù):_ 悖(bèi):_2写出句子的意思:范氏之亡也,_恶人闻之,可也;:_悖也!_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宋濂嗜学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注释)余:我;宋濂自称。嗜:喜爱。致:买。假:借。手

5、自:亲手。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写。走:快跑。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以是:因此。因得:于是能够。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词。余幼时即嗜学。_录毕,走送之。_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这句话的意思是_。3用“”标出最能表现作者读书勤奋、抄书艰苦的语句。4文中宋濂的事例说明()。A.安贫乐道、喜爱读书,是生活的支柱。B.刻苦学习、诚实守信是成才的重要条件。C.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D.坚持不懈、锲而不舍是成功的重要基础。5. 文言文阅读。执竿入城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日:“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

6、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自笑林(注释)鲁:鲁国。初:起初,开始。计:计谋,策略。俄:一会儿,不久。老父(f):对老年男人的尊称。、但:只。而:连词,表承接,然后。遂:于是、就。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鲁有执长竿人城门者 执: _(2)俄有老父至 至: _(3)何不以锯中截而人 以: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_(2)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_3仔细阅读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你认为老父的话有道理吗?请谈谈你的理由。_(2)“执竿人”可笑吗?请谈谈你的看法。_6. 阅读训练。

7、曾子杀彘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日:“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选自韩非子(注释)市:集市。女还;你回去吧。女,同“汝”,人称代词,你。顾:等到。反:通“返”,返回。彘:猪。适;到、往。特耳:不过罢了。特,不过,只是。耳,同“尔”,罢了。欺:欺骗。而:则;就。成教:教育有效果。遂烹彘也:于是就杀猪煮肉吃。1下列各句中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之妻之市 之:往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

8、“返”C.妻适市反 适:往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妻止之曰 止:_(2)曾子欲捕彘杀之 欲:_(3)特与婴儿戏耳 戏:_(4)婴儿非有知也 知:_3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的含义。(1)曾子之妻之市_(2)曾子之妻之市_(3)妻止之曰_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曾子日:“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_(2)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_7. 读短文完成练习。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本文选自_,精卫,神话中的鸟的名字,传说是(_)的女儿,因为(_)而身亡。2解释下列字词意思少

9、女:_ 故:_堙:_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4精卫填海赞扬的是什么精神?_8. 文言文阅读。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选自柳河东集)(注释)永之氓:永是地名,即今天的永州;氓指老百姓。暴:涨水。寻常:像平常一样。且:将要。1下列加点的字释义错误的一项是(   )A.永之氓咸善游。(善,擅长) 

10、B.益怠。(益,更加)C.乘小船绝湘水。(绝,断绝) D.吾腰千钱。(腰,腰缠)2“永之氓咸善游”中“咸”的解释是(   )A.全;都。 B.姓。 C.像盐的味道。 D.咸阳,秦国都城。3与“何不去之”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永之氓咸善游。 B.左臂挂念珠倚之。C.山川之美。 D.何陋之有?4读完短文,你觉得导致溺水者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A.溺水者不听别人善意的劝告。B.溺水者爱财如命的本性。C.溺水者的同伴没有救助他。D.溺水者没有发挥出平常的游泳水平。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的

11、意思。_9. 阅读理解。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注释:范氏之亡也:范氏是春秋末期晋国的贵族,被其他四家贵族联合打败后,逃在齐国。亡:逃亡。负:用背驮东西。况(huàng)然:形容钟声。遽(jù):立刻。恶:害怕,悖(bèi):荒谬。1下面这句应该怎么读,请你用“/”划出节奏来。恐 人 闻 之 而 夺 己 也,遽 掩 其 耳。2联系上下文理解。(1)“以锤毁之”中的“之”是指:_。(2)“恶人闻之”中的“之”是指:_。(3)“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

12、”这句话的意思是:_。3本文的寓意是:_。10. 古文阅读。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蚌方出曝:_   (2)今日不雨:_(3)两者不肯相舍:_   (4)渔者得而并禽之:_2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_,含义是_。1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园中有金有父子二人,居小村,营果园。父病后,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一日,父病危,謂子日:“园中有金。”言讫而逝。子翻地寻金,无所得

13、,甚帐然。而是年秋,园中葡萄、苹果之属皆大丰收。子始悟父言之理。(注)营:经营,管理。谓:告诉,说。讫:完结,终了。属:类,类别。1翻译句子。 子不勤耕作,园渐荒芜。_子始悟父言之理。_2园中真有儿子想找的金子吗?父亲为什么对儿子说“园中有金”?  _12. 古诗文阅读。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誉之曰 (_)于物无不陷也(_)2把“

14、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成现代汉语。_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13. 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一猫伏缸上。( )急跃起,全身皆湿。( )缸中有金鱼。( )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1将小古文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出来,并在括号里填上序号。2这篇小古文写了一件什么事?_3“欲捕食之”中的“之”的意思是_。“全身皆湿”中的“皆”的意思是_。14. 阅读短文。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

15、释下列加点的字。(1)使弈秋诲二人弈  _   (2)非然也  _(3)思援弓缴而射之  _   (4)为是其智弗若与  _2写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  (2)一人虽听之 _(3)思援弓缴而射之 _ (4)虽与之俱学 _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思援/弓缴/而射之。C.为/是其智/弗若与 D.通国/之善/弈者也4翻译下面的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_5本文学弈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15. 课内阅读。两小儿辩日(片段)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你能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古文中的意思吗?辩斗_去人近_不能决_2“问其故”中“故”的意思是“原因”,在文中用波浪线画出两小儿辩斗的原因。_3联系全文,读读画线的句子,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写一写。_4你了解孔子吗?写句你积累的论语中的名言。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