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87443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周末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绝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注释)迟日:指春日,因为春天光照时间长,太阳落山晚,所以说迟日。泥融:这里指泥土湿润。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1填空。 这首诗描写了_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_之情,我们还学过他写的_和_。诗中写到的事物有_、_、_、_、_、_、_、鸳鸯。2请写出这首诗中后两句诗的大体意思。  _3上面的诗句中写出了两种动物,下面的诗句中也写有动物,你能填上吗? 两个_鸣翠柳,一行_上青天。西塞山前_飞,桃

2、花流水_肥。留连_时时舞,自在_恰恰啼。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登飞来峰宋王安石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注释: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闻说:听说。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缘:因为。 1这首诗中正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侧面写塔高的诗句是“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诗的前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临飞来峰上的千寻高塔亲眼看到的景象。(_)诗人登高远望,觉得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诗的后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_)本诗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

3、能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人生哲理。(_)3“浮云遮望眼”运用了典故“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浮云”在这里指_。王安石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他_的政治抱负。3.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1山居秋暝中“春芳”的意思是_,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的意思是_。2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的首联都交代了时间、地点。B.两首诗都

4、描绘了幽静雅致的环境。C.两首诗中的“空”字都写出了大自然的空旷之美。D.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陶者宋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注释:陶者:烧制陶器的人。这里指烧瓦工人。陶:同“掏”,指挖土烧瓦。无片瓦:没有一片瓦。鳞鳞:形容屋瓦如鱼鳞般整齐排列。大厦:高大的房屋。 1判断下列关于古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陶者很有奉献精神,挖尽自己门前土,为别人建房,而自己房上却无片瓦。(_)“尽”是“完”的意思,说明陶者把门前所有的泥土烧制成砖瓦,不知流了多汗,吃了多少苦,但是自己的房子却无片瓦,

5、其命运之悲惨可想而知。(_)“鳞鳞”二字既写出了大厦之多,也写出了剥削者比比皆是。(_)2这首诗中多处使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选择一处进行简要分析。_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1这首诗是按照_顺序写的, 表达了诗人_的思想感情。2诗中,“一湾浅浅的海峡”是指_海峡。3诗人为什么把乡愁比喻成“邮票”、“船票”?_4诗人又为什么把乡愁比喻成“坟墓”、“海峡”?_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城南宋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

6、高下路东西。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注释)横塘:古塘名,在今南京城南秦淮河南岸。乱山高下:群山高低起伏。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1与城南一样,都属于七言绝句的是(   )A.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B.春晓 C.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2根据意思写诗句。一番风雨使昔日艳丽的桃花和李花零落殆尽,而春草不仅没有被摧毁,反而青翠欲滴,显得更加齐整。_3理解诗句,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古诗前两句描绘的是雨中的景色,后两句描绘的是雨后的景色。(_)(2)诗的第一、二句写出了雨量之大,雨势之猛。(_)(3)第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

7、法,将暴雨过后零落殆尽的桃李与翠绿齐整的青草进行对比,暗示了桃花、李花虽艳丽但生命力却很弱,青草虽很朴素但生命力顽强的哲理。(_)4读了这首诗,你想到了哪些描写青草的诗句?请写一写。_7.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解释下列词语。无声:_   野径:_花重:_   独明:_2题目中的_字是全诗的字眼。3首联中的“知”与尾联中的“重”有何妙处?_4对本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诗人运用拟人手法,仿佛春雨知道时节,应时而来。

8、B.中间四句,诗人分别以听觉和视觉落笔,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诗人爱雨之情。C.最后两句,诗人没有想到的雨后晨景:雨过天晴,成都城中处处落英缤纷。D.全是不漏一个“喜”字,但从“潜、润、细、湿”等字却可体会出诗人的喜雨之情。8. 古诗文阅读。春光好天初腰(五代)欧阳炯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竟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1从文学体裁上看,春光好·天初暖是一首词,“春光好”是这首词的_,句末押_韵。2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_3“花偎雪坞浓香”中“偎”字用得极妙,请简要分析。_9. 阅读与理解。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

9、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首句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起因。“具”的意思是  (1)  。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第二句由近及远写的是“故人庄”的自然之景。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  (2)  。 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词更有味道了。“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和乐趣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 (3) ,聊  (4)  ,聊

10、  (5)  。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注释过:拜访。具:准备。 场圃:农家的小院。 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1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1)_  (2)_2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3)聊_  (4)聊_ (5)聊_10. 阅读短文。  十五夜望月中庭 / 地白 / 树栖(x q)鸦 ,冷露无声 / 湿桂花。今夜 / 月明 / 人尽(jìn jìng)望 ,不知 / 秋思/ 落谁家。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2“十五夜”指的是

11、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的习俗。3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4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天的景物。5“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11.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渔家(明)孙承宗呵冻提篙手未苏,满船凉月雪模糊。画家不识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1“好作寒江钓雪图”中“好”读为“hào”,意思是_。2诗的前两句营造了_的环境,从“_”“

12、_”这两个动作,可以看出渔家的艰辛。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1诗人借助山、水、_抒发了_的感情。2传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才用了“绿”。那么他为何要用“绿”字?_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_,山是_。_?_。才_,又_。_,_。1把诗句补充完整。2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代的_。体裁是_,“卜算子”是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3“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这句既写送_

13、,又送_,表达了词人对_的留恋,对_的深情。4“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也隐藏在词句中。5“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 把山比喻为_, 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14. 阅读古诗 送元二使安西,完成练习。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_,_。1将诗句补充完整。2送元二使安西是_(朝代)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_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_诗。3诗的前两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_”,送别的时间“_”,送别时的环境“_”,这样的环境烘托出与朋友之间的_。4诗的后两句中,一个“_”字委婉地表达了作者的_之情。1

14、5. 古诗文阅读。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这首诗的作者是 _( 朝代 )诗人_ 。2找出本诗中的两个成语_、_。塞下曲六首(其一)唐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1诗中的“楼兰”指的是(   )A.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B.唐朝时的一个楼台。C.一个人名。D.一个地名。2请将“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一句翻译成白话文: _。3找出古代出征敲击钲、鼓的句子:_。4这首诗第一句:“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五月正值盛夏,为什么还会有雪有寒?_5你还知道李白其他的诗吗?把它们写下来吧。_灭 胡 曲唐 岑参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1对“萧条虏尘净,突兀天山孤”中的“净”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叙说敌人被消灭干净,边塞十分安宁。B.叙说消灭敌人的场景。C.饱含着对胜利的喜悦。D.饱含着对艰苦征战的回味。2“都护新灭胡,士马气亦粗”的意思是:_3全诗通过_和 _,表现了_。4概括全诗主要内容。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