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六字法之“换”字法》微课的教学设计 .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89755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之“换”字法》微课的教学设计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之“换”字法》微课的教学设计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之“换”字法》微课的教学设计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六字法之“换”字法》微课的教学设计 .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六字法之“换”字法微课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学习文言文翻译六字法之“换”字法,培养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水平。二、通过对劝学第一段落的翻译,熟练掌握好文言文翻译的具体方法。教学重点:学习“换”字的翻译方法,培养学生翻译文言文的水平。教学难点:通过对旧知识和劝学第一段的翻译,熟练掌握好文言文“换”字的翻译方法。第一课时一、导入:提问:文言文学习什么最难?文言文翻译。怎样才能准确无误地翻译文言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文言文翻译的方法。二、复习旧知:(一)文言文翻译的原则:“信”、“达”“雅”。(二)文言文翻译的种类和要求:翻译分为直译和意译两种。原则上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直

2、译时可辅以意译(三)翻译的六字法:留、补、删、换、调、固(四)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三个字:1、留。对古今意义相同的专有名词、国号(国名)、年号、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职、爵名、谥号、庙号、称谓、器具名等,翻译时不宜改动,都要保留原词。2、补。即增补句中省略的部分,如主语、谓语、宾语、量词、介词等;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增补隐含在文中的,在今天必须表达出来的成分。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3、删。即删去不译的词。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删去文言文中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表语气、表停顿、表承接的的虚词,如“之”“而”“以”“焉”“也”等,碰到这些词,都要考虑它是否应该删去。二是有时为

3、了使译文简洁流畅,对句中重复多次的词语,删去不译。如(3)“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此句中的“为”为重复词语,不必个个翻译。三:新课学习:学习“换”字法(一)换:将古词汇古句式换成现代汉语和现代句式,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二) “换”字有以下四种情况:(1)把古词换成同义或近义的现代词或词组。如A:“岁征民间”中的“岁”应换成“年”; “目”改成“眼睛”,“日” 改成“太阳”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舟”船(2)单音节词变成复音节词,即一个字翻译成一个词如A:“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妻子儿女,也是古今异义。 B:君子

4、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博学”,广博地学习,也是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的情况时,根据具体语境选用恰当的词义翻译。如:A:“兵”,兵器,士兵。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于”:都是介词,但是前者是“从”,后 者是 “比”;(4)古今词异义时,在翻译时应选择它的古义:如A: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涕”不是“鼻涕”,而是“眼泪”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闻”:今义用鼻子嗅,闻到,表嗅觉;古义用耳朵听,听到,表听觉 四:小结: 1、换:将古词汇古句式换成现代汉语和现代句式,使之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 2、我们一共学习了“四字翻译法” 留、补、删、换五:实践使用(课后作业) :根据今天学习的”四字法“,翻译劝学第一段,思考应用了哪一种方法?课文第一段:君子曰:学不能够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六:预知下节内容:调、固七:结束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希望同学们拿着这些捕鱼的方法,在中国古典文学殿堂里捕捞到丰富的知识和营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