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90986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大黄黄连泻心汤医案 【方药】大黄二两(6克)黄连一两(6克)黄芩一两(3克) 【煎服】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现代用法:滚水浸渍)。 【原文】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154) 伤寒大下后,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164) 【解说】本证为热痞证,由无形邪热结于心下(胃脘部),气窒不通而成。盖心下居中焦,乃阴阳气机升降之要道,邪气阻滞,则气机痞塞,故临床以心下痞满为特征,因无实物结聚,故按之不硬不痛。用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泄热消痞。本方不必煎煮,以沸水浸泡片刻,然后

2、绞汁去渣,即可服用。此取其气之轻扬,不欲其味之重浊,以利清上部无形邪热。本方临床运用广泛,不仅治疗热痞,而且可治疗火邪所致诸般血证,以及上焦有热的目赤肿痛、头痛、牙痛、口舌生疮、胸膈烦躁之证。 【运用】 一、热痞(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推荐精选 刘渡舟医案:王某某,女,42岁,94年3月28日初诊。心下痞满,按之不痛,不欲饮食,小便短赤,大便偏干,心烦,口干,头晕耳鸣。西医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其舌质红,苔白滑,脉来沉弦小数。此乃无形邪热痞于心下之证,与大黄黄连泻心汤以泄热消痞:大黄3克,黄连10克,沸水浸泡片刻,去滓而饮。 服3剂后,则心下痞满诸证爽然而愈。(刘渡舟临证验案精选1996:96)

3、 按语:“心下位居中焦,乃阴阳气机升降之要道,火热邪气阻塞其间,气机不得畅通,而见心下痞,溲短、便干、口干、心烦,皆一派火热之象,故与本方泄热以消痞,乃正治之法也。 二、咳血(空洞型肺结核) 黄耀人医案:柯某,男,48岁,1962年5月21日入院。有与肺结核患者长期接触史,去春咳嗽,咯少量血。今年3月间,咳吐脓血痰,经X光透视,诊断为“空洞型肺结核。诊见面色苍黄,两颧微赤,舌苔粗白微黄,溺白便秘,痰出白腻而带腥臭,发音微嘶。脉弦滑数,右手特大,甚则滑动搏指。入院5小时出血约500m1,当即灌服童便及十灰散,继与肃肺保金豁痰止血之剂。血止后觉胸中热痛,怔忡盗汗,音低而嘶。又进养阴清肺、咸寒降火宁

4、心方5剂,仍大量出血,且较第一次更剧。经急救止血后,尚频频咳痰带血,脉洪数滑动,胸痛心烦,改投苦寒泻火方:推荐精选 大黄15克,黄芩9克,黄连12克,生栀子12克。 连服12剂,血止,咳息,胸痛平,脉转缓滑,于6月11日出院。追访两月余,未见再出血,X光透视,病灶已愈合。(福建中医药1964;(6):23) 按语:本案多方治疗不效,观其频频咳血,胸痛心烦,脉洪数滑动,显系胃火刑金之候。胃火不平,则咳不止,与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味以泄胃火而止血,方证丝扣,是获良验。 三、鼻衄腹泻 刘景祺医案:于某,女,37岁,1982年11月17日初诊。鼻衄腹泻已三月余。胃脘经常憋胀,饭后胀满较剧,纳呆,大便稀,每

5、日七八次,每天夜间大便二三次,且有五更泄。血常规化验:RBC285万mm3,Hb7,WBC5600mm3,屡治不愈。舌淡,苔薄白,脉左右关上滑。印象:鼻衄、下痢。辨证:邪热壅聚,上逆下迫。治则:泻热除痞。处方:大黄6克,苦参9克(代黄连),黄芩9克,炒莱服子15克,藿香叶12克,竹茹12克。二诊:药后诸症大减,鼻衄止,纳增,大便每日一二次,成形,夜间已不大便。原方续服6剂,攻固疗效。(经方验)1987:3637)推荐精选 按语:两脉关以上滑,乃中、上焦有火热也,火热炽盛,迫血妄行,至鼻衄不止。以泻心汤之泻火凉血治之有良效,法师于仲景也。 四、口鼻生疮 张从善医案:高某某,女,51岁,1985年

6、9月14日初诊。素体阴虚,痰热内蕴,口舌糜烂,每年间断发作数次。近日又复发,口鼻生疮、结痂、流黄涕。伴心烦、寐差,口干舌燥,苔薄黄欠津,脉细滑。证属心火上炎、肺壅温热,治宜清泻上焦郁热,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原方:大黄3克,黄连3克,黄芩3克,每日一剂,沸水渍5分钟,去渣顿服。连服4剂即愈。(河北中医1986(4)37) 按语:邪热扰于上焦,上炎口鼻。以本方用麻汤渍服,取其清扬轻淡,以利涤上焦之邪。所谓“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也。 五、胃脘痛 张从善医案:景某某,女,66岁,1985年10月24日初诊。主因吃花生引起胃脘疼痛,嗳气频作,大便干结,伴全身乏力,咳嗽,舌苔黄,脉沉缓。证属食滞胃脘,郁而化火

7、,治宜清热泻火,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原方:大黄3克,黄连3克,黄芩3克,日一剂,沸水渍5分钟,去渣顿服。10月30日复诊:自述初诊取药后,感药少量轻,心甚疑之,既服4剂,气降腑通,肠润痛止,始信药证相投。(河北中医1986;?4):37)推荐精选 按语:本案不惟热壅,亦挟食滞,故其证不痞而痛,又大便干结,所幸方中有大黄一味,可去有形之实邪,邪气盛者,宜水煎服。 六、眩晕 刘渡舟医案:王某,男,41岁。患高血压病多年,久服复方降压片、降压灵等药,血压一直未能控制,近日因生气而血压上升至190130mmHg。自述:头目晕眩,如坐舟车,而且心烦急躁特甚,有时彻夜不眠,且口渴欲凉饮,舌红苔黄糙老,脉弦滑数

8、而有力。病情加重后曾多方服药未效。索取前方观之,尽为平肝、息风、潜阳之剂。思之良久,断为阳亢火盛动风之证,乃处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9克,黄连9克,黄芩9克,水煎煮令服3剂。 服后大便溏泻,但心烦减轻,且能入睡。继服2剂,诸证皆轻,血压降至150/110mmHg。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3):34) 按语:高血压眩晕,多属阳亢风动之候,今人常以平肝潜阳息风法治之,虽能奏效一时,但终不能获其痊愈。刘老认为,心主血属火,肝藏血属木,心火盛则肝火旺,肝火旺则阳亢而风动。治疗与其平肝息风,莫如清泻血中之火热,火热得清,则阳平风灭。故对阳亢风动之眩晕证,但见阳盛化热之症状,即用本方每取卓效。推荐精选

9、 七、偏枯 刘渡舟医案:一患者,一年前突然昏仆在地,不省人事,经抢救虽然神志转清,但左侧肢体活动失灵。据述曾多服丹参、赤芍、红花等药,效果不显。近来终日烦躁不宁,大便秘结,数日不行,小便赤如浓茶。舌红边有瘀斑,苔糙老起芒刺,六脉滑数挺指。据此,诊为瘀热阻滞,血脉不通之证。遂处:大黄9克、黄连9克、黄芩9克。 服3剂后,患者欣然来告,自谓进1剂,大便通;3剂尽而心烦顿消肢体活动明显好转。且当场示范,手足活动颇灵便。复视其舌,糙老之苔已退,其脉已趋平缓。 (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3):34) 按语:偏枯,多起于情志不遂,气逆血瘀,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有伤于筋,纵,其若不

10、容。因其气逆久瘀,必生瘀热,故治疗当抓住瘀热一环,用活血化瘀清热之法。刘老常选用大黄黄连泻心汤。因方中“大黄味苦寒,主下瘀血,血闭再以连、芩清热,则瘀通热去,经脉调畅,其证必减。 八、狂证(精神分裂证)推荐精选 刘渡舟医案:张某,男,38岁。两月前,因家事纠纷,而致精神失常,本市某医院诊为“精神分裂症,服氯丙嗪、泰尔登等药无效,遂邀余诊治。就诊时,患者言语无羁,怒目视人,口味臭秽。又询,知其大便数日不行,舌红苔焦黄而干,脉滑疾,诊为气郁化火,心火内盛之证。处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9克,黄连9克,黄芩9克,水煎服3剂。 二诊,服上药3剂,大便已通,且能入睡,烦躁诸证亦有好转。又嘱其继服3剂,而告

11、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3):34) 按语: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躁狂越,皆属于火,又“重阳则狂"。因而本证每因情志不遂,或隐曲抑郁,五志郁而化火,扰乱心神。轻者烦躁不安,重者登高逾垣,打人毁物。据舌红脉疾等症,诊为气郁化火,使用本方清泻心火,火清神宁,诸症自愈。 九、脱发 刘渡舟医案:于1985年曾治一男性患者,一年前出现零星脱发,多次服用首乌片等养血之品无效,近来病情加重,每日起床后,枕上脱发甚多,心烦特甚,心情急躁易怒,口渴舌红,脉数而有力。刘老诊为心火内盛,遂处大黄黄连泻心汤: 大黄9克,黄连9克,黄芩9克,连服9剂而告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7)推荐精选 按语:心主血,其华在面,其荣在发,发为血之余。若心火内盛,则因其血热而发不荣,使毛发枯脆脱落。今人多用养血补血之法,其效欠佳。刘渡舟教授常选用本方,令火热一清,则营血自充,其发得荣而自生。 【补述】 本方仅大黄、黄连两味,林亿于方后加按语日:“臣亿等看详大黄黄连泻心汤,诸本皆二味,又后附子泻心汤,用大黄、黄连、黄芩、附子,恐是前方中亦有黄芩,后但加附子也,故后云附子泻心汤,本云加附子也。又千金翼方注云:“此方本有黄芩。足见本方可加黄芩,以增强清热消痞之功。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推荐精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