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突破训练北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91072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突破训练北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突破训练北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突破训练北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突破训练北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突破训练北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突破训练北师大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突破训练北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文言文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字(1)日初出沧沧凉凉(_)(2)孔子不能决也(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这句话朗读时的停顿完全正确。(_)(2)“孰为汝多知乎?”本句采用

2、反问的形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_)(3)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_)3下列名言警句中,最能表明孔子在本文中的态度的一项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匡(kunq)衡凿(záo)壁借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 ,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3、。(注)逮:达到,及。映:照。偿:报酬,回报。怪:对感到奇怪。资给:资助,供给。遂:最终,终于。1“凿壁”的“凿”,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挖槽或穿孔用的工具,称“凿子”B.打孔,穿通C.明确,真实2下面对本文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邻居家有蜡烛,但烛光照不到匡衡家。B.匡衡自己家也有蜡烛。C.匡衡帮一个叫“文不识”的人干活是有工钱的。D.匡衡最后成不了大学问家。3你从匡衡身上学到了什么?  _3. 文言文阅读。狐假虎威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

4、子食我,是逆国天帝之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选自战国策(注释)求:寻找,寻求。长(zhng):通“掌”,掌管。逆:违反。命:命令,意志。不信:不老实,说假话。走:跑,逃走。然:正确,对的。递:于是,就。畏:害怕。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两项是(_)和(_)A是逆天帝之命也(表示判断的动词)B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逃跑)C子以我为不信(认为)D兽见之皆走(都)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子无敢食我也   子曰:温故而知新B.虎求百兽而食

5、之 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C.子以我为不信   何不以锯中截而人D.虎求百兽而食之 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_(2)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4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那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_4. 阅读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 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鹤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1请按原文填空。2朗读下面的句子时,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朗读停顿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

6、0;B.使弈秋/诲二人弈C.使/弈秋诲/二人弈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_  弈:_(2)一人虽听之   之:_(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4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_5. 古文我也懂。画蛇添足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日:“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予安能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选自战国策.齐策)注:祠:祭祀。舍人:达官贵族家里的门客。卮

7、(zhT);古代一种盛酒的器皿。1解释文言句子中加点的字。遂 _   亡_2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蛇固无足,予安能为之足?_3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_6. 课外阅读。蝴蝶泉(明)徐霞客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注释:东向:向东。漱:用水清洗。泉水自树的根部流出,就好像在替树根梳洗一样。可

8、鉴:可以当镜子照。方丈:一丈见方,也就是平方丈。沼:水池。须翅栩然:触须和翅膀都栩栩如生。焕然:光彩夺目的样子。乃已:才停歇。徐霞客游记序(节选)(清)杨名时霞客之游也,升降于危崖绝壑,搜索于蛇龙窟宅。亘古人迹未到之区,不惜捐躯命,多方竭虑以赴之,期于必造其域,必穷其奥而后止。学者之于道也,若覃(tán)思鼓勇,亦如霞客之于山水,则亦何深之不穷,何远之不届?”注释:覃思:深思。何深之不穷,何远之不届:意思是什么样艰深的学问都能穷究,什么样高远的境界都能达到。届:达到。1将蝴蝶泉中写花的句子画上“_”,写蝴蝶的句子画上“”。2对下面句子的意思理解正确的是()A.“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

9、,清洌可鉴。”意思是上面有泉水,从西面冲刷着树干而流出来,清得可以用来照镜子。B.“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意思是又有成千上万的真蝴蝶,触角和脚相连,从树梢倒挂下来,一串的直到泉水的水面上,各种颜色光彩过目,很好看。3选段二中体现徐霞客游历时遇到各种常人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危险,却不畏艰辛、献身科学、奋勇攀登,把这个句子画上“_”。4读两个选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选段一蝴蝶泉中没有真蝴蝶。B.选段二中体现徐霞客坚忍不拔、追根溯源的科学探索精神。C.选段二中以徐霞客的探险比喻“学者之于道”,意思是说学者做学问应该像徐霞客探险一样。7. 阅读

10、短文。南辕北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我欲之楚(_)     此数者愈善(_)2翻译下列的句子。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3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8. 文言文阅读。一人留客饭,只豆腐一味,自言:“豆腐是我性命,觉他味不及也。”异日至客家,客记其食性所好,乃于鱼肉中各和豆腐,其人只择鱼肉大啖,客问曰:“汝曰豆腐是性命,

11、今日如何不吃?”客曰:“今见鱼肉,何及性命?”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客记其食性所好:(   )乃于鱼肉中和豆腐  :( )其人只择鱼肉大啖:( )2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乃 于 鱼 肉 中 各 和 豆 腐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今见鱼肉,何及性命?_4这则笑话讽刺了一个怎样的人?_9. 阅读短文。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ji)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鸟,文首,白喙(huì),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xi

12、4;o)。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nì)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yn)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1比较词语古今义: “赤足”在文中的意思是_,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_。“少女”在文中的意思是_,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意思_。2联系文章内容,说说下面句子是什么意思。 其状如鸟,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_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_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3回答问题。 精卫是一只什么样的鸟?(用原文回答)_“精卫”以前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会变成鸟?_精卫为什么要填海?(用原文回答)_这一篇很有教育意义的神话,

13、表现了远古的人们怎样的精神?_10. 文言文阅读。1明义法师之鸠浙江盐官县庆善寺明义法师,屏bng 居乡里。一日晨起,行径中,见鸠雏chú堕地,携而归,躬自哺b饲sì。两月乃能飞。日则纵飞林间,夜则投宿法师屏píng几j间。是岁十月,明义法师之徒惠月主掌庆善寺,迎其师归。至暮鸠返,室寂无人矣,不见法师,旋室而匝z,悲鸣不已。守舍者怜之,谓曰:“吾送汝归法师处。”明日,笼而行,适法师处。自是不复飞出,日与法师为伴,以手抚摸皆不动,然他人近之,辄惊起。呜呼!孰谓禽兽无情乎?字词解释:屏居:_ 径:_ 携:_   躬自:

14、_  匝:_   已:_   适:_   孰谓:_ 2齐人有好猎者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乡里。唯其所以不得之故,则狗恶è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良狗则数得兽矣。狩猎之获,常逾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字词解释:故:_  恶:_ 无以:_  疾耕: _ 数: _   逾:_ 然:_3华隆因犬获救华huà&#

15、160;隆好猎,畜一犬,号曰“的dì 尾”,每出必从。一日,隆至江边,为大蛇围绕周身。犬遂奋而咋zé 蛇,蛇死焉。而隆僵仆于地,不省xng 人事。犬疾走至家,嗥háo吠不止。举家怪之,因随犬往,见隆闷mèn 绝委地。车载归家,二日乃苏。隆未苏之间,犬终日不食。自此爱怜,如同亲戚焉。字词解释:畜:_ 从:_ 为:_   咋:_  仆:_   疾:_   举:_   因:_乃:_ 4乌鸦喜谀y

16、0;1 粤yuè西桂林,近有荒村,多树木,上多栖q乌鸦。2 一犬翘qiáo首枝头,乌鸦食其上。犬欲缘木上之,恨无何,伏地喃nán喃,仰视注目以待,3 颂曰:“乌兄,久慕高风,未亲雅教,素仰雅曲,如赐一曲,尤慰平生,心亦足矣。”4 鸦听之,喜不自胜,伸腰展翅,wi数声,食尽堕犬口中。5 犬曰:“雅曲已聆,心愿已足,蒙赐佳味,终身铭德。”6 鸦讶yà曰:“非闻曲之为,乃欲吾口中食耶yé!”悔之莫及!字词解释:栖:_  翘qiáo首:_ 缘:_  恨: _ 喃ná

17、;n喃: _   颂:_ 高: _  素: _胜:_ 堕:_ 聆:_ 蒙:_ 铭:_耶:_11. 读短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翻译句子。郑人有欲买履者:_先子度其足:_而置之其坐:_2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3文中的 “之” 字解释。而置之其坐(_)至之市(_)而忘操之(_)反归取之(_)何不试之以足(_

18、)12. 阅读材料。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曰:非然也。1背诵课文,在横线上补充句子。2下列句子中,停顿不恰当的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B.惟弈/秋之为听C.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3根据课文内容,写出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通国:_  善:_  援:_弗若:_  之:_  然:_4用自己的话写写下面句子的意思。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5学完这篇文言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结合这学

19、期在家上网课的经历写写你的体会。_13. 文言文阅读。滥竽充数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癝食以数百人等。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齐宣王使人吹竽(_)       好一一听之(_)2翻译下列的句子。癝食以数百人等。_3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得到的教训是什么?_14. 文言文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离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

20、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为加点字注音。(1)所宝以百数(_)   (2)一日曝书画(_)2解释加点词的意思。(1)尾搐人两股间_(2)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3本文的作者是苏轼,下面诗句中,也是苏轼作品的一项是(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D.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4下面对这篇文言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向我们揭示了绘画要尊重事实的道理。B.文中的牛指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

21、图。C.朗读文言文要注意节奏,“书戴嵩/画牛”停顿恰当。D.“锦囊玉轴,常以自随”写出了杜处士对斗牛图的偏爱。15. 拓展阅读。骂鸭邑(   )西白家庄居民某1,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   )生鸭毛2,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   )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3,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4。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彼甚畏骂焉(   ),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   )不骂。某益窘(   ),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5。(注释)1邑:县。振作者家乡淄川县。2茸生:细毛丛生。3雅量:度量宽宏。晋书·李寿载记:“(寿)敏而好学,雅量豁然。”4征:表露,表现。5良已:完全痊愈。6攘:窃取。1给加点的字注音。2解释加点的字。(1)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_(2)民诡告翁曰 _3在下面句子中需要停顿的地方用“”标出来。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4读了这个故事,我们从“某”身上得到的启示:_从“翁”骂“某”这件事上得到的启示:_提示:只有适当的惩罚,才能让坏人醒悟、改恶从善。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