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91590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辅导练习班级:_ 姓名:_1. 读古文书戴嵩画牛,完成题目。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 )囊玉(   ),常以自随。一日(   )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 )。”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戴嵩:_ 拊掌:_股:_  谬:_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_4文中两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这则文言小故事对

2、你有什么启发?_2. 按要求完成练习。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的意思是_。2对这句话的解读,下列说法最正确的一项是( )。A.锺子期的去世对伯牙打击很大B.锤子期在伯牙心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C.锤子期与伯牙两人私交很深3. 文言文阅读。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加点的字(1)

3、日初出沧沧凉凉(_)(2)孔子不能决也(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1)“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这句话朗读时的停顿完全正确。(_)(2)“孰为汝多知乎?”本句采用反问的形式表现出两个小孩的天真可爱。(_)(3)本文选自列子·汤问,主要通过对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_)3下列名言警句中,最能表明孔子在本文中的态度的一项是(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C.海纳百川,有容乃大。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钻木取火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国有

4、火树名燧木,屈盘万顷。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于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鸮,以口啄树,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钻火,号燧人氏。选自太平御览(注释)燧(suì)明国:传说中燧人氏建立的古国。不识:不知道。四时昼夜:春夏秋冬(四季)和白天黑夜。屈盘万顷:曲折盘绕起来有一万顷。顷,面积单位。圣人:古代指品德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至于:来到。鸮(xio):鸱(ch)。鸮,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灿然:明亮的样子。感焉:有感于此。焉:于此。因:于是。1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  识:_(2)息此树下  息:_(3)因取小枝

5、钻火  因: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燧明国不识四时昼夜。_(2)圣人感焉,因取小枝钻火。_3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它教给我们许多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被“_”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用文中原句填空)4古今中外,依据自然现象或生活现象而发明创造的事例不胜枚举,试举两例。_5. 文言文阅读。动筒问难(选自太平广记)动筒(1)尝于国学(2)中看博士论难(3)云:“孔子弟子达者有七十二人。'动筒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4)?几人未着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5)不解孔子弟子着冠有三十人,未着冠者有四十二人?”博

6、士曰“据何文,以知之?”动筒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也,岂非七十二人?”坐(6)中大笑。博士无以对。注释:动筒:人名。国学:国子监。本句后面的“博士”指的是国子监的学生。论难:针对对方的论点进行辩论。着冠:成年。岂合:怎么能。 坐:通“座”。1解释下列加点词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 达者七十二人:_经传无文:_ 博士无以对:_2将下列文言文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1)动筒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难_(2)坐中大笑。博士无以对。_3本文后面说“坐中大笑”,人们大笑的原因是什么?答:_4请举动筒或博士(任选)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答:_6. 阅读下文,回

7、答问题。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注释株:砍掉树干剩下来的树根,即“树墩子”。耒:即“耒耜(sì)”,古代耕地用的农具。耜用来翻土,耒是耜的把。1指出下列加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兔走触株古义:(_) 今义:(_)而身为宋国笑古义:(_)  今义:(_)2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_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夯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

8、优劣。1下面句子中的“之”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是(   )。A.歆辄难之 B.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俱乘船避难_   幸尚宽_纳其自托_    遂携拯如初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_本所以疑,正为此耳。_4用原文回答问题。 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_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_5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_8. 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9、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面的字注音。 盂_   孰_   汝_   知_2解释下列划横线字词。 两小儿辨斗    _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_

10、60; _及其日中如探汤   _  _3翻译下面的句子。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4从文中哪一句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9. 文言文阅读。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选自山海经(注释)夸父:神话传说中的人名,炎帝的后裔(yì)。逐走:竞跑,赛跑。逐,追赶。走,奔跑。入日:意思是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想要。河渭:黄河和渭水的并称。大泽:大湖。传说在雁山山北,其大纵横千里。至;到。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其:代指夸父。

1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1)夸父与日逐走   走:_(2)北饮大泽   北:_(3)未至,道渴而死   至:_(4)弃其杖,化为邓林  弃: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2)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_3你怎么看待夸父敢于“与日逐走”? (从积极意义考虑)_10. 文言文阅读。揠苗助长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回矣。选自孟子·公孙丑上(注释)闵(mn):同“悯”,担心,忧虑。长(zhng): 生长,成长。揠(y

12、à): 拔。芒芒然:疲倦的样子。病:精疲力尽,这里是引申义。予:我,第一人称代词。趋:快步走。往:去,到去。槁(go): 草木干枯。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谓其人曰   谓: _ (2)今日病矣   病: _(3)予助苗长矣  予: _ (4)趋而往视之  趋: 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_(2)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_3与“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中加点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子趋而往视之。 B.

13、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C.久之,不语。 D.常衔西山之木石。4这篇短文给你什么启示?_11. 阅读理解。学弈弈秋,通国之 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   ,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鹤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 。1请按原文填空。2朗读下面的句子时,你认为正确的一种朗读停顿是()。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使弈秋/诲二人弈C.使/弈秋诲/二人弈3解释文中加点词语。(1)使弈秋诲二人弈  诲:_  弈:_(2)一人虽听之   之:

14、_(3)思援弓缴而射之  援:_4为什么两个人同时学下棋,后一个人却不如前一个人呢?_1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引:引来,使出现。邑:同乡。文不识:人名。与:帮助。资:借。大学:有学间的人。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朗读停顿节奏正确的是( )。A.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B.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2结合上下文,选择正确的解释。(1)以书映光而读之 A.它,指书

15、   B.它指光  _(2)邻舍有烛而不逮   A捉   B及,到  _3写出“愿得主人书遍读之”这句话的意思。_4读了这篇小古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_13. 文言文阅读。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这篇短文的作者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_。2请将短文中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3请用“/”划分朗读节奏。思  援  弓  缴  而&

16、#160; 射  之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思。(1)使弈秋诲二人弈。(_)(2)思援弓缴而射之。(_)(3)为是其智弗若与?(_)(4)非然也。(_)5翻译下列句子。(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2)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6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两个条件差不多的学生,跟随一个老师学习,效果却不同?_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7、!”(注释)师旷:字子野,春秋时期晋国乐师,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炳烛:点燃烛火。安:怎么。昧行:在黑暗中行走。1短文中,晋平公已经_岁了,担心自己学习_。2画横线一句话中的“少”“壮”“老”分别指的是_、_、_。3写出下面一句话的意思。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_4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谢太傅:晋朝的谢安。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讲论文

18、义:讲解诗文。俄而:不久,不一会儿。何所似:像什么。胡儿:谢朗,谢安哥哥的长子。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因:凭借。即:是。无奕女:指谢道韫。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词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聚会)B.公欣然曰。(高兴的样子)C.白雪纷纷何所似? (为什么)D.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2下列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与儿女讲论文义。(跟儿子、女儿在一起谈论诗文。)B.撒盐空中差可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C.俄而雪骤。(不一会儿雪突然停了。)3下列是对这篇文言文主题的概括,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A.谢太傅教学有方,善于引导儿女们从生活中学习。B.谢太傅的兄女才思敏捷,想象力丰富。C.我们要善于运用比喻,恰当的比喻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