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段语文导学案3《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93179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段语文导学案3《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段语文导学案3《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段语文导学案3《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段语文导学案3《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段语文导学案3《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段语文导学案3《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段语文导学案3《记金华的双龙洞金华》.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吴堡县第一完全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执 笔:霍喜维 审核:张 旭 授课人: 授课时间:教研组:语文组 班级: 课题:记金华的双龙洞 课型:精读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重点难点预测】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 2、理清课文的条理。【知识链接】介绍双龙洞的VCD,课文录音带【学法指导】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游记。课文很经典,因为它体现了游记类文章的基本特点:运用“移步换景”的笔法将自己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告诉读者,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急欲一

2、睹为快。全文八段内容将“入山观外洞入洞游内洞出洞”的游览过程写得条缕分明。【学习流程】激趣导入 明确目标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到过哪些城市去旅游呢?它有什么独特的风光呢?今天,我们准备跟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到浙江省的金华去旅游,你想去吗?2、播放配乐的课文录音。预习检测 初步感知3、出示课题,释题引入。板书:记金华的双龙洞 (1)课题中的“记”是什么意思?(“记”即记录之意,记的是游览的经过情形。本文是一篇游记。)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2 / 13 (2) 叶圣陶爷爷游完双龙洞后是怎样写这篇游记的呢,让我们随着课文再观赏这神奇的双龙洞,好吗?请同学

3、们快速朗读课文。二、 探寻游踪,理清条理。1、 文中写到洞中双龙的句子有哪些?(这是“双龙洞”名称的由来)2、 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游览顺序)3、 课文主要写了哪些景点?根据作者游览的顺序,画一张游览示意图。(四人小组合作)板书4、 汇报交流,理清作者游览的路线。金华罗甸入山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重点研读 一课一得三、 品读交流,理解深化。(一)品赏路上的见闻。 1、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读一读。 2、 交流: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板书:山色水声 3、引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文中描写的景象。 4、 理解句子“一路迎着变换调子。”(老师朗读,学生想象,播放VCD) (二)

4、游览外洞和内洞。1自由读第4自然段,外洞有什么特点?(洞口宽,洞内大)板书:宽、大2、 导读“洞口很宽,像。走进去很大,仿佛”体会打比方的独到之处。3、 我们随叶圣陶爷爷来到外洞,必须干什么?四人小组研读第5自然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4、 交流:读了第5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A:孔隙的特点窄、矮板书:窄、矮B:作者的感受好奇、险板书:险5、 朗读“我怀着好奇的心情就登陆了。”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形。6、 我们来到内洞,发现了什么?先自己理解第6自然段,再同桌交流。A:内洞的特点黑(一团漆黑)、奇(洞顶双龙,洞内石钟乳、石笋)、大(比外洞大得多)板书:黑、奇、大B:作者的

5、感受变化多端、颜色各异、很大自学字词 语言积累四情境再现,总结延伸。1、观看游外洞内洞的VCD。2、说话训练:假如让你当游双龙洞的一个小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旅客介绍双龙洞呢?(根据游览示意图,注意导游的用语。)(先四人小组练说,再个别上台表演。)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段落。4、 总结:叶老游完此洞后依然兴致勃勃,又沿着溪水往上走,去观赏上一个洞冰壶洞,冰壶洞另有一番美丽的风光,他写了另一篇游记,编在中学课本里,大家可以找来一读,也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课后反思】吴堡县第一完全小学(四)年级语文导学案执 笔:霍喜维 审核:张 旭 授课人: 授课时间:教研组:语文组 班级:课题:记金华的

6、双龙洞课型:精读课时:二课时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掌握“浙江、杜鹃、明艳、蜿蜒、聚集、孔隙、臀部、稍微、漆黑、观赏、盘曲而上、变化多端”等词语。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重点难点预测】一、学会生字词。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要求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来介绍景物,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二、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注意评价过程。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体会作者是怎样把从外洞到内洞的过程写具体的。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通自己喜欢的段落。【知识链接】录音带、投影片、课件【学法指导】文章的语言浅显易懂,读起来让人有一种亲切感。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我在教学中以读代

7、讲,读贯穿全文。我在朗读教学中采用了默读、听读、齐读、表演读、带动作读、赛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经历了一个自读、学读、感情朗读的过程。 【学习流程】复习检测 整体回顾一、复习巩固。1、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双龙洞的?2、作者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每一处景点有什么特点?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二、整体回归。1、简单交代第一段和最后一段的内容。2、根据图示,对照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一(1)交代游览的时间和目的地。二(23)讲路上的见闻。三(4)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四(5)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五(67)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六(8)讲乘船出洞。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8、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注重积累 练习迁移三、学习生字新词。1、读准字音。浙(zhè)呈(chéng)稍(sho)是翘舌音;臀(tún)蜿(wn)蜒(yán)源(yuán)是前鼻音。多音字:“盘曲(q)而上”、“系(jì)着绳子”、“像桥洞(shì)的”2、注意字形。 蜒、臀3、理解新词。盘曲而上盘绕着,弯弯曲曲地上去。明艳指色彩明亮鲜艳。突兀森郁山高耸着,山上树木繁密。蜿蜒原指蛇看爬行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洞顶的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变化多端端,项目。

9、变化多种多样。颜色各异异,不同。颜色各不相同。质疑问难 合作解决学习写法。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课外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完成学习辅导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自然。增量阅读 提高能力 重视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1)读修辞特点比较突出的句子。如,“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对比)“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10、比喻)“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到左右和下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了额角,擦伤了鼻子。”(夸张)此外,好的句子像“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都可让学生多读。(2)读感情色彩较浓的句子。如,“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内洞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等。(3)还可让学生读文中的重点段落,如路上、孔隙、内洞等段。指导学生

11、读上面这些句子、段落时,除范读外,要引导学生多读多想、边读边想。如,读去双龙洞路上一段,可让学生先读,再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公路是什么样子的,山上映山红、油桐是怎样生长的,溪水出山是怎样一种情况,山色怎样,然后再读。就这样反复读、反复想,一直读到眼前能呈现出画面为止。另外,对该读重音的字句,也应指导。如“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象桥洞似的”“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四、学习写法。1、叙述有条理,贯穿全文有两条线索:一是游览的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二是泉水流经的路线: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流下山,作者正是迎着溪流上山入洞的。2、作者移步换景,情随景变,既描述出双龙洞的神奇景色,又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课外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完成学习辅导【课后反思】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