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96474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伯牙鼓琴,回答问题。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方鼓琴而志在太山(_) 汤汤乎若流水(_)巍巍乎若太山(_)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_)2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3翻译下列句子。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2、。_4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朋友之间的故事或者名言吗?可以简要地写一写。_2. 文言文阅读。1狮子王与豺chái1曩nng有狮子王,于深山攫jué一豺,将食之。2豺曰:“请为王月送二鹿以自赎shú。”狮子王悦。3 豺以时而进,已亦攫得狸、兔自存。期j年,鹿尽,豺无可送者。4狮子王遇豺,曰:“汝杀众生亦多矣!今次至汝,汝其图之!” 5 豺无以对,遂为狮所食。字词解释:曩:_  攫:_ 月:_  以: _ 期j年: _   图:_2子产受骗1 昔者有馈kuì生鱼于郑

3、子产,子产使校人畜xù之池。2 校xiào人烹png之。反命曰:“始舍sh之,圉y圉焉,悠然而逝。”3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4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字词解释:馈:_ 畜:_ 烹:_   反命:_  舍:_   孰:_   既:_3楚子发母楚子发母,楚将子发之母也。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其母。母问使者曰:“士卒得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又问:“将军得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子发破秦

4、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使人数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而士卒战自五也,异日,有献一囊糗糒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得胜,非其术也。子非吾子也,无入吾门!”子发于是谢其母,然后内之。字词解释:问:_ 得无:_ 恙:_   内:_  数:_ 今:_   谢:_4鹿亦有智博山李氏者,以伐薪为生。一日,

5、于山坳ào得一鹿仔,携家喂养。鹿稍长,甚驯,见人则呦yu呦鸣。其家户外皆山,鹿出,至暮必归。时值秋祭,例用鹿。官府督猎者急,限期送上,然旬日间无所获,乃向李氏求之,李氏不与。猎者固请。李氏迟疑曰:“待吾虑之。”是夜鹿去,遂不归。李氏深悔之。字词解释:伐:_  稍:_ 驯:_  值: _ 旬: _   与:_ 固: _3. 文言文阅读。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1解释加点词语。曝书画_

6、0;  谬矣_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只断一处)力 在 角 尾 搐 入 两 股 间4. 古诗文阅读。自相矛盾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解释下列文句中加点词的词义。 誉之曰 (_)于物无不陷也(_)2把“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译成现代汉语。_3从这则寓言中你得到什么启示?假如你是楚国商人,你该怎样来推销你的“矛”和“盾”?_5.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

7、,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4志在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6. 快乐阅读。外科医(明)江盈科有医者,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内,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管,跪而请谢。裨将曰:“镞在膜内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事,不意并责我。”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注释)裨将:副将。矢:箭。膜内:肌肉内。延使治:请他来治疗。请谢:请求给予

8、酬劳。簇在膜内者须亟治:箭头留在肌肉里面这才是最急需治疗的。亟,急。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自称善外科(_)(2)延使治(_)(3)不意并责我(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_3文中体现他爱钱的一句是:_7.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其人自护其短”中的“其人”指的是什么人?(   )A.其

9、他人 B.北人 C.问者 D.北人和问者2文中的北人为什么要“并壳入口”?(   )A.因为这样吃味道更好。B.因为煮熟的菱角很烫,这样吃可以避免烫伤。C.因为他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壳。D.因为“并壳入口”的吃法是南方的风俗。3下面对短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菱角一般生长在南方。B.菱角属于土产品。C.菱角生长在前山和后山。D.南方人吃菱角不需要去掉壳。4你觉得文中的北人是一个怎样的人?_8. 阅读芳草地。书戴嵩画牛片段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10、。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一日曝书画(_) (2)处士笑而然之(_) (3)古语有云(_)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戴嵩)一日曝书画 B.(牧童)拊掌大笑 C.(杜处士)不可改也3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4文章最后引用古文的作用是什么?_9. 文言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

11、之皆走。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天帝使我长百兽(_)子以为我不信(_)2翻译下列的句子。虎不知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全文可以用一个成语概括的是:_。10. 读古文寓言楚王好细腰,完成要求。楚王好细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  )皆以一饭为(  ),胁(  )然后带,扶(  )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字词。2读懂上面的古文,说说文中下列字词的意思。好:_ 故:_ 皆:_ 带:_3“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这句古文的意思是什么?_4文中有哪些人物?他们各

12、自有什么特点?这则寓言对你有什么启发?_11. 阅读理解。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1解释划线字义。邻居有烛而不逮  _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2翻译下面的句子。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_3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 。 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试结合文章内容说明。_12. 阅读短文。学弈弈秋,

13、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使弈秋诲二人弈  _   (2)非然也  _(3)思援弓缴而射之  _   (4)为是其智弗若与  _2写出下列句中“之”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_  (2)一人虽听之 _(3)思援弓缴而射之 _ (4)虽与之俱学&#

14、160;_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思援/弓缴/而射之。C.为/是其智/弗若与 D.通国/之善/弈者也4翻译下面的句子。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译文:_5本文学弈这件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13. 课内阅读我最棒。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使弈秋诲二人弈(_)(2)思援弓缴而射之(_)(3)为是其智弗若与(_)(4)非然也(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惟弈

15、秋之为听。_3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阐明了一个什么道理?_14. 读短文完成练习。古人谈读书(一)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二)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三)曾国藩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1加点字注音不耻(_)下问 默而识(_)之  &

16、#160;诲(_)人不倦2解释加点字敏(_)而好(_)学 ,不耻(_)下问。默而识(_)之,学而不厌(_),诲(_)人不倦盖士人(_)读书三到之中,心到最急(_)。3解释句子意思(1)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_(2)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_(3)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_4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说文中哪个读书法对你有启发?_1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jù)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

17、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西汉刘安淮南子(注释)近塞:靠近长城边境。善术者:精通术数的人。亡:逃跑。胡:指胡人居住的地方。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何遽:怎么就,表示反问。将:带领。富:很多。髀(bì):大腿骨。大:大举。引弦:拿起武器。十九:十分之九,指绝大部分。跛:指腿脚不好,瘸腿。保:保全。1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A.善良 B.擅长 C.好 D.容易2给下面句子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意思。马无故亡而入胡。()A.过去的,原来的 B.所以 C.原因

18、60;D.朋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近塞上之人。 B.人皆贺之。C.近塞之人。 D.此独以跛之故。4下列是对画线句子的理解,其中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的父亲却说:“这怎么就会是一种灾祸呢?”B.人们都来祝贺他,他的父亲却说:“这为什么就不能成为灾祸呢?”C.人们都来祝贺他,那位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灾祸呢?”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不包括()。A.事情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问题。B.遇到好事情别太过高兴,碰到不好的事情也不必悲观绝望。C.在一定的条件下,好事和坏事可以互相转换的。D.坏事一定会发展为好事,好事也一定会发展为坏事。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