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796561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冀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孟母戒子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日:“有所失,复复。”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注释)辍然:突然终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如“辍学”。喧:遗忘。裂:割断。1下列画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其母方织(正在)        B.孟子辍然为止(的样子)C.其母引刀裂其织(拿来) &#

2、160;   D.以此戒之(戒备)2下面“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呼而问之  B.自是之后   C.或以钱币乞之  D.余闻之也久3故事告诉我们:_。4你如何评价“孟母戒子”这件事?写出你的看法,字数不少于100字。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伯牙鼓琴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1把原文补充完整。

3、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3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一句的意思。_3. 文言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吾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选自战国策·楚策一)(注释)求:寻求,寻找。长:同“掌”,掌管。逆:违抗。走:跑,逃跑。1本学期我们学过的两小儿辩日中“孰为汝多知乎”的“汝”的意思是_;本则寓言中与“汝”意思相同的一个字是_。2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_3读了这个故事

4、,你是如何评价狐狸的?写在下面横线上。_4这则寓言故事就是成语“_”的由来。4. 阅读拓展。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盘盂(yúyù)   孰为汝多知乎(shúsh)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及:_(2)沧沧凉凉:_(

5、3)探汤:_  (4)决:_(5)孰:_  (6)汝:_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5. 阅读短文。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乃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注释)孔文举:东汉的孔融。清称:有名誉。中表:指的是亲戚。伯阳:老子的号。奕世:世世代代。

6、了了:聪明。踧踖(cù jí):局促不安的样子。1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A.造诣。 B.接见。 C.会见。 D.拜访。2既通,前坐。(   )A.前面。 B.前进。 C.上前。 D.前排。3给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A.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的话感到惊奇的B.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没有不对他感到惊奇的。C.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感到莫名其妙。D.李元礼以及他的那些宾客都觉得这个孩子很奇怪。4“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意思正

7、确的是( )A.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不一定会差。B.小时候一般,长大后也一定不会出色。C.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也一定很出色。D.小时候很聪明,长大后不一定出色。5从上文看,孔融是个怎样的人?下面选项中不合适的词是(   )。A.博学多才 B.反应敏捷 C.应对机智 D.能言善辩6. 课内阅读。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8、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两小儿辩斗(_)(2)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3)及其日中如探汤(_)(_) (4)孔子不能决也(_)(5)孰为汝多知乎(_)(_)2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_3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5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7. 小古文阅读。老马识途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 

9、,夏居山之阴 ,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师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注释)管仲,隰 (x)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商、周时期的一个小国家。不难:不以为难阳:山之南,水之北。阴:山之北,水之南。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乃掘地:_   不亦过乎:_2下列句中带点字“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B.老马之智可用也C.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乃放老马而随之3用现代

10、汉语写出文中画“   ”句子的意思。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_4本文通过管仲,隰朋因“_”和“_”而向老马和蚂蚁请教的故事,其中向老马请教的故事衍生出了成语“老马识途”。5从管仲与隰朋的这个故事中,你学习到了什么?_8. 阅读下面古文,回答问题。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所宝以百数   _  

11、尾搐入两股间 _2请给第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题句子。牛 斗 力 在 角,尾 搐 入 两 股 间。_处士笑而然之。_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常以自随C.(牧童)拊掌大笑 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_9. 文言文阅读。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百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已而走也,以为畏狐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2、虎求百兽而食之_敢不走乎_故遂与之行_2翻译划线句子。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_3由这个故事衍化出的成语是什么?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_10. 阅读熟读精思(节选),完成习题。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齐整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1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注:详缓:仔细从容。子:通“仔”,仔细。下同。牵强暗记:勉强硬记。漫浪:随随便便。急:要紧。1“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中的“见”字的读音为(_)。2在我们学过的文言词语中,还有哪些词与文中加点的“余”字意思相同?请任写一个。_3根据上下文,在文中甲、乙两个括号内各填一个字。4写出画线句子的大意。_5读书要善于积累。古人关于读书有许多名言名句,你积累过吗?请任意写一句。_11.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

14、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列子的本名是_,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2填写表格人物观点常理事实启示(1)(_)日始出时去人近(2)(_)日初出大如车盖(5)(_)小儿乙(3)(_)远者凉(4)(_)12. 古文阅读。犬报火警城之东,民家畜一犬,甚赢。一夕,邻火卒发,延及民家。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起曳其被;寝犹如故。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民始惊。视烟已满室,急呼妻女出,室尽烬矣。民遂谓所亲曰:“吾家贫,大恒食不包,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其视犬为何如耶?”

15、注羸:瘦弱。卒:通“猝”,突然。踞:蹲。嗥:(兽)叫。恒:一直,经常。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起曳其被  曳:拉、拖 B.寝犹如故   故:原来C.视烟已满室 视:看 D.犬恒食不饱 食:食物2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民正熟寝,犬连吠不觉:这个人正睡得沉(以至于)狗连续地叫都没有醒来。B.复踞床以口附民耳大嗥:(狗)又蹲在床把嘴巴和耳朵对着主人大声叫。C.不谓今日能免我四人于难也:没想到今天能使我一家四口免于死难。D.彼日厚享其人之食,而不顾其患难者:那些每天享受着他人的丰厚食物,却不顾他人

16、患难的人。3翻译下面的句子。一夕,邻火卒发,延及民家。译文:_4本文讲述犬报火警的故事,交代犬“甚羸”和“犬恒食不饱”有何目的?_13. 阅读理解。文徵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选自书林记事)注释:率:标准苟且:马虎简札:书信少:通“稍”,稍微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书遂大进(_) (2)平生于书(_)(3)未尝苟且(_) (4)或答人简札(_)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_3文徵明是明朝著名书画家,其诗,文,书,画无一不精,人

17、称“四绝”。从文中可以看出,他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源于他求学时具有_和_的精神。1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 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注释:自矜:自夸 释:放下 睨: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矢:箭颔:点头酌:舀杓(sháo):同“勺”,勺子。沥(lì)

18、之:向下灌注,沥,滴。因:这里是“接着”的意思。1解释下面带点字的意思(1)以我酌油知之:_(2)康肃笑而遣之:_2解释句子的意思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_3你读完了这个故事,悟出了什么道理?_15. 阅读理解。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  (2)如日出之阳:_2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_3晋平公想学习,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