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礼仪修养之语言礼仪规范8.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282505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礼仪修养之语言礼仪规范8.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公务员礼仪修养之语言礼仪规范8.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公务员礼仪修养之语言礼仪规范8.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务员礼仪修养之语言礼仪规范8.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礼仪修养之语言礼仪规范8.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公务员礼仪修养之语言礼仪规范8       (一)说明性条据     说明性条据,又称函件式条据,通常指用来传递信息、道明原委的条据。其作用主要是向他人解释、说明某一事情,或向他人发出请求。因此说明性条据具有更强的礼仪规范,要求在措词用语甚至使用上都要表现得谦恭、礼貌。     说明性条据一般不写标题,但请假条除外。条据开头都有称谓,随后的正文、致敬语和落款一应俱全,与一般书信相同。     说明性条据主要有请假条、留言条、托事条、便函等

2、四类。     1.请假条。请假条是指因病、因事而不能上班或不能按时上班,或者不能参加某项预定活动时撰写的用以说明原因的条据。请假条应由本人亲自撰写,若因故由他人代写的,应加以说明。机关单位应将基层公务员的请假条妥善保存,作为考勤依据,以便日后核查。     请假条除应写上标题外,其余格式与书信相似。正文中应详细说清请假原因和请假的起止时间。正文结束时应礼貌地写上“望予以批准”、“恳请准假”之类的话语。     2.留言条。留言条是指在专程拜访他人时因故未能与其见面,或是不能久候他人而先行离去时撰写的,向

3、对方说明并道清事由的条据。留言条可托他人代交,也可置于交往对象易见之处。     书写留言条时不必加标题,正文中应当多用礼貌用语,不可因未见到对方而有所抱怨。留言中应说清事由,或留下再次联络的方式。尤其是当双方从未打过交道时,更应详实告诉对方自己的姓名、身份及联络方式。     3.托事条。即委托他人帮忙办理某事时写的条据。由于托事条的目的往往是有求于人,因此在撰写时务必要委婉用语、礼貌用语。托事条虽无需标题,但仍应详实说明所托之人、所托之事、具体要求及本人身份等。托事条往往由他人代为转变。     4.

4、便函。便函是指为向他人传递某一信息而书写的,内容和形式都较为简单的条据。便函与书信相比,不同之处在于便函一般仅言一事,字数较少,且可不用封文。便函格式较为正规,与书信大致相同。便函的感情色彩不宜过分强烈,便要措词得体,用语礼貌。     名片礼仪     名片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产物。据清代学者赵翼在其著作该余丛考中记载:“古人通名,本用削本书字,汉时谓之谒,汉末谓之剌,汉以后则虽用纸,而仍相沿曰剌”。可见,名片的前身即我国古代所用的“谒”、“剌”。     名片发展至今,已是现代人交往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联络工

5、具,成为具有一定社会性、广泛性,便于携带、使用、保存和查阅的信息载体之一。基层公务员在各种场合与他人进行交际应酬时,都离不开名片的使用。而名片的使用是否正确,已成为影响人际交往成功与否的一个因素。     要正确使用名片,就要对名片的类别、制作、用途和交换等方式予以充分的了解,遵守相应的规范和惯例。     一、名片的类别     根据名片用途、内容及使用场合的不同,基层公务员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名片可以分为社交名片和公务名片两类;而根据名片主人数量和身份的不同,名片又可分为个人名片,夫妇联名名片以及集体名

6、片三类。基层公务员在不同的场合,根据不同的需要,面对不同的交往对象时,应当使用不同的名片。     (一)社交名片     社交名片,亦称私用名片,指的是基层公务员在工作之余,以私人身份在社交场合进行交际应酬时所使用的名片。一般而言,社交名片为个人名片。     社交名片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本人姓名,以大号字体印在名片正中央。姓名之后无需添加任何公务性关衔。二是联络方式,以较小字体印在名片右下方。具体内容包括家庭住址、邮政编码、住宅电话、互联网址等。一般不宜将自己的手机号留在名片上。  

7、   社交名片只用于社交场合,通常与公务无关,因此一般不印有工作单位以及行政职务,以示“公私有别”。     如果本人不喜欢被外界打扰,则可根据具体情况对自己的联络方式的内容有所删减,例如可删去住宅电话一项。必要时,可以不印任何联络方式,而仅留姓名一项内容。     (二)夫妇名片     在社交场合,基层公务员往往会携同其配偶一起参与交际应酬。此时与人交换名片,如果夫妇俩各自为政,先后与人交换显然较为麻烦;而如果夫妇中只选一个“代表”与人交换名片,则会失礼于人。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夫妇

8、联名名片,即夫妇名片是最合适的。     夫妇名片实质是社交名片的一种特例。名片上的基本内容同样只包括姓名和联系方式两项,或只有姓名一项。所不同的是,夫妇名片同时印有夫妇两人的姓名。一般而言,两人姓名印刷成一行,而不宜印成上下两行     夫妇名片较多地运用于两人联名赠送礼品或投寄问候信函的场合。但若以某一方名义使用名片时,不要因此而涂去另一方姓名,涂抹名片是一种很不得体的做法。此时最好还是使用个人名片为好。   不同时间可以用不同的问候语问候要遵从职业特色随着社会服务意识的增强,许多单位对接听电话如何打招呼有严格的规定,如

9、果本单位有接听电话规定,那就要严格执行。如“您好,这里是联想服务热线,我是某某号某某”,训练有素的职业问候会让拨打电话者感到信赖。还有宾馆饭店等等,也都有类似的接听问候规定。不过现在高级宾馆接线小姐普遍先说英语、后说中文的方式让人感到不舒服。在中国,还是应该先说中文,后说英语。对于一些完全不懂英语、初次拨打宾馆电话的人来说,会以为自己拨错了电话,心里会感到紧张。问候可以因对象不同而不同如果是跟家里人、同事或者熟悉的朋友打电话,可以不用拘泥于一板一眼的“你好”,而可以用多种方式来问候。比如给熟悉的朋友家里打电话,如果是朋友母亲接的,自己与朋友母亲也很熟,那就可以说“大妈,小雨在吗?”一声“大妈”

10、称呼,比“你好”更加自然温馨。问候要先通报自己的姓名给人打电话说完“你好”之后应该马上通报自己的姓名。如果马上接着说正事,对方会一时反应不过来,或许还会给对方造成困扰。对方可能不好意思问“你是哪位?”因为如果听不出特别熟悉的人的声音,也会让接电话者不舒服。尤其是上级给下级打电话,更要先通报姓名。问候要注意语气、声调电话交流时,双方都看不到对方的表情,唯一交流的途径是听觉。因此问候时首先要语气适当、声调适度、咬字清晰,更不要说方言。过快过慢、大声或者有气无力的问候,都会让对方产生不良感觉,从而影响整个电话交流的效果。来源:北京青年报      三、会风的端

11、正     端正会风,基层公务员也应尽到自己的责任。     (一)改进会风     端正会风,一般应从改进会风做起。     1.反对形式主义。开会绝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将会议的大小、次数的多少等同于自己的政绩。要提倡少开会、开小会,不开可有可无的会。     2.严格控制会议。从根本上来讲,应在总体上改进会议形式、提高会议质量的同时,从总量上对会议加以严格而具体的控制。标准要清,执行要严,检查要细,处罚要重,重在形成制度。  &nb

12、sp;  3.禁止铺张浪费。对于开会讲排场、铺张浪费、假公济私者,尤其是借开会之机大吃大喝、滥发礼品、公费旅游者,则应依照党纪、政纪乃至法律,从严查处。     (二)提高效率     提高会议效率,意即召开会议时,应努力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力争取得较为圆满的成果。一般认为,提高会议效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有四条:     1.集中主题。一次会议,最好选定一个单一而明确的主题。万一有必要同时安排多项重要内容,也应力求有主有次,主题鲜明。     2.改进形式。

13、允许开会的具体形式灵活多样,重在看其有无收效,能否解决问题。提倡利用电视、电话、广播、互联网等现代化媒体举行会议。     3.压缩内容。应删除一切可有可无的会议内容。一般性质的内容,可采用书面材料。尽量避免领导人“陪会”。     4.限定时间。对于会议的起止时间、休息时间、发言时间、讨论时间,应有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力戒拖沓。     (三)严守会纪     出席会议时,每一位基层公务员均应严守会议纪律,以“从我做起”来切实端正会风。    

14、; 1.遵守时间。参加会议时,一定要严格地、自觉地遵守有关会议时间的具体规定。     其一,准时到会,不得无故迟到、缺席。其二,正点开会。规定的开会时间一到,即应准点开会。其三,限时发言。不仅要限定发言人数,还应规定其所用时间的长短。其四,到点散会。规定的会议结束时间一到,如没有特殊原因,即应宣布散会。      2.维持秩序。在会议举行期间,基层公务员应自觉地维护会场的正常秩序,确保其顺利进行。     其一,各就各位。出席正式会议时,应在指定之处就座。未获许可时,不要自由择座,争座抢座;不

15、得东游西逛,中途退场。     其二,保持安静。会场的安静,是会议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除正常的鼓掌发言外,严禁出现任何噪音。     其三,遵守规定。对有关禁止录音、录像、拍照、吸烟以及使用移动电话等会议的具体规定,应认真予以遵守。     3.专心听讲。参加会议时,基层公务员应认真而专注地听取一切发言。     其一,一心一意。当他人发言时,不允许心不在焉,更不得公然忙于他事。     其二,支持他人。当自己听取他人发言时,除适当地进行笔记外,应注视对方,并在必要时以点头、微笑或掌声表达对对方的支持之意。   9 /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