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耕作层剥离利用实施方案简表单位:公顷、立方米、厘米、万元一、项目基本情况占用耕地面积32.8330斤斗实施剥离面积31.8739耕作层剥离量95621.70耕作层利用量95621.70二、剥离区情况区域位置起讫桩号地类剥离面积剥离厚度耕作层剥离量临时堆放位置第01区块K0+000-K0+675水田2.00230.306006.90A旱地0.05410.30162.30小计2.05646169.20第02区块K0+705-K2+047水田4.66950.3014008.50BCD第03区块K2+095-K2+740水田2.99420.308982.60E、F、G第04区块K2+760-K3+23
2、5水田0.90940.302728.20G H第05区块K3+331-K4+064.633水田2.23800.306714.00I、J旱地0.06920.30207.60小计2.30726921.60第06区块K7+990.773-K8+147.500水田1.92320.305769.60K第07区块K8+195.500-K9+333水田5.18960.3015568.80L、M N旱地0.23750.30712.50小计5.427116281.30第08区块K9+397-K10+000水田2.43510.307305.30O第09区块K10+075.500-K11+225水田4.41280.
3、3013238.40P第10区块K11+264-K11+808水田1.47870.304436.10剥离后直接堆放至 温岭市新河镇良种 、蔡施桥村造地改 田项目回覆区第11区块K11+847-K12+870.898水田3.26030.309780.90Q总计31.873995621.70三、利用区情况利用方向项目名称或区域位置地类面积耕作层利用量回覆区(土地整治项目)温岭市新河镇肖家桥等五村造地改田项 目(新河镇团结塘)规划水田8.572042860.00温岭市新河镇良种、蔡施桥村造地改田 项目(新河镇团结塘)规划水田4.608223041.00储存区(临时存放)滨海镇东片农场场部存量建设用
4、地1.547729720.70合计14.727995621.70耕作层临时存放地点温岭市滨海镇东片农场场部闲置存量建 设用地区存放面积1.5477四、投资估算资金估算531.76资金筹措方式单位自筹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温岭新河至伍佰屿公路工程耕作层剥离利用技术方案一、综合说明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温岭新河至伍佰屿公路工程属于浙江省 2016 年重点 建设项目(批文号:浙政办发【 2016】44 号)。项目起点位于温岭市新河镇上应村石 松一级公路,经滨海镇,终点为伍佰屿,线位设计起讫桩号: K0+000 K12+870.898, 路线全长 12.9公里。由于工程 K4+064.633K7+
5、990.773 区域已由台州湾大桥及接 线工程(滨海连接线)实施了单独选址建设项目报批,为此,本工程实际建设里程约 8.98 公里,项目用地总规模 42.0118公顷,耕地面积 32.8330公顷。工程于 2013年 1月 11日经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发改函【 2013】6号项目 建议书批复;于 2013年 11月 11日经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规选审字第【 2013】 129号规划选址批复;于 2014年1月 23日经台州市国土资源局台土预字第【 2014】 001号用地预审批复;于 2015年8月 26日经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发改函【2015】 256号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于
6、 2016年 5月 27日经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 发改设计【 2016】62 号工程初步设计批复。根据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 、浙江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 、浙土资发(2008)200 号文件、台政办发 2012185 号文件等有关规定,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温岭 新河至伍佰屿公路工程应实施耕作层剥离利用工作, 并编制耕作层剥离利用技术方案。二、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浙江省土地整治条例 ;6)浙江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 。2、规范性文件1)关于进一步开展建设占用耕
7、地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工作的通知浙土资发 (2008)200号文件;2)关于进一步落实建设占用耕地优良耕作层剥离和再利用工作的通知台政办 发( 2012) 185号文件。3、技术标准1)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15618-2008);2)农用地定级规程(GB/T 28405-2012);3)农用地质量分等规程(GB/T 28407-2012);4) 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NY/T 1634);5)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TD/T 1031-2011);6)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GBT30600-2014);7)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TD/T10402013);8)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
8、规则(TD/T10392013);9)浙江省土地整治项目预算定额(2016)。4、相关资料1)温岭市土壤调查成果2)温岭市耕地质量等别成果3)项目前期批复文件等4)项目区土地勘测定界成果5)台州造价信息(2016年第10期 台州一温岭);6)其他与本项目编制工作相关的资料。三、目标与原则1、耕作层剥离利用目标1)剥离率不应低于 90%。该值与剥离区面积和剥离工艺有关。2) 回覆率不应低于 85%。当出现三个以上剥离片区时,回覆率不应低于80% 该值与剥离回覆区面积和整个剥离、运输、储存和回覆过程的施工工艺有关3)回覆后的土壤容重一般宜在 1.351.50g/cm3 之间,偏砂性土壤取大值,偏粘
9、 性土壤取小值。超出限值时,应在耕作层土壤回覆后采用压实或翻耕等改良措施。4)回覆土层厚度应不小于 GBT30600-2014 的规定值。2、耕作层剥离利用原则1)坚持科学规划的原则。应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建设规划、土地整治规划和 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等,根据建设项目拟占用耕地情况,从当地资源条件出发,在一 定区域上对耕作层土壤做出空间上的调整布置。即统筹有关规划,编制耕作层土壤剥 离利用方案。2)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应按照当地自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条件,结合建设项 目实施计划,制定符合当地实际的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方案,合理安排剥离、运输、 储存、回覆等工作。3)坚持生态保护的原则。应加强生态
10、环境保护,防止水土流失及其他生态安全隐 患,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风险,注重保护和改善耕地资源的生态环境。4)坚持统筹实施的原则。应与土地整治项目相结合,保证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活 动在时间、空间上的衔接,并尽量做到“应剥尽剥,即剥即用” 。四、项目基本情况1、剥离区基本情况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温岭新河至伍佰屿公路工程位于温岭市东部新河镇和滨海镇境内,项目用地总规模 42.0118 公顷,占用耕地面积 32.8330 公顷,其中:水田 32.3546公顷、旱地 0.4784公顷。按照公路工程设计线位可分 2 个区域,即:西段起 点为石松一级公路新河镇上应村至山金线东楼村(起讫桩号: K0+00
11、0 K4+064.633),东段起点为75省道南延东林村至终点伍佰屿(起讫桩号:K7+990.773 K12+870.898)。沿线途径区域以村庄、农田为主,无工业厂房。经温岭市耕地质量等别数据库成果分析: 工程建设用地耕地质量等别分为 6 等、7等,表层土壤质地为壤粘土 /砂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30g/kg,基础肥力7080%。 详见附件 1。经温岭市农林部门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成果分析:剥离区土壤无污染,剥离厚度为30cm。为科学编制工程建设用地耕作层剥离利用方案,我院利用温岭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的土地勘测定界成果提取了 132个耕地图斑,用地面积32.8330公顷。为方便今后工 程建设用地耕作
12、层剥离工程施工,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将剥离区分为11个区块,设置17个剥离临时堆放点。在剔除不适宜耕作层剥离条件的29个地块后,工程建设用地需耕作层剥离面积 31.8739公顷(水田31.5131公顷、旱地0.3608公顷), 耕作层剥离量95621.7立方米。详见附件2。2、利用区基本情况在前期实地踏勘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堆放安全、回填便利与运输成本低及远离村 庄、集镇等人群密集地方等因素,经温岭市交通运输局、温岭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温岭市新河镇人民政府、温岭市滨海镇人民政府协商:本工程建设用地耕作层剥离回 覆区位于团结塘片的2个土地整治项目回覆区面积13.1802公顷,在综合考虑土
13、壤压 实度的基础上,回覆区回覆量为 65901立方米;对于剩余部分不能做到“即剥即用” 的土壤,暂时存放在储存区,储存区位于温岭市滨海镇东片农场场部闲置存量建设用 地区,储存区面积1.5477公顷,根据剥离量和回覆量的计算结果,参照土方量平衡的 原则,储存区的储存量约为29720.7立方米。详见下表。利用区耕作层利用量统计表单位:公顷、立方米利用方向项目名称或区域位置地类面积耕作层 利用量备注回覆区 (土地整治项 目)温岭市新河镇肖家桥 等五村造地改田项目(新河镇团结塘)规划 水田8.57242860温岭市新河镇良种、 祭施桥村造地改田项 目(新河镇团结塘)规划 水田4.608223041储存
14、区 (临时存放)滨海镇东片农场场部存量 建设用地1.547729720.7合计14.727995621.7耕作层 临时存放地点温岭市滨海镇东片农场场部闲置 存量建设用地区存放面积1.5477五、运输线路选择1、总体要求1) 当剥离区和回覆区之间直接一一对应时,按照运输线路最短的原则,设计剥 离区和回覆区之间的土方运输线路,确定土方运输方案。2) 当剥离区和回覆区之间不能一一对应时, 应开展不同区域之间的运输线路优化 设计,设计不同的运输线路,选择运输成本最低的土方运输线路, 作为土方运输方案3) 当剥离区土方暂时不用于回覆区时,可在剥离区和回覆区之间就近选择储存区,堆存多余的土方,分别设计由剥
15、离区到储存区、再由储存区到回覆区的土方运输2、运输线路方案 经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温岭新河至伍佰屿公路工程线位与回覆区、储存区 实地踏勘,按照线路最短、成本最低的原则,综合确定运输线路与方案如下:1) 西段(K0+000K3+235)第01、02、03、04部分区块耕作层剥离总面积 9.7702公顷,耕作层剥离总量 293 1 0.6立方米,设置了 8 个耕作层剥离临时堆放点, 主要利用村间道路及摆五线运输至位于温岭市滨海镇东片农场场部闲置存量建设用地 区内的储存区,运距在 9.332km与10.638km之间。2) 西段(K3+235K4+064.633)第 04 部分、05 区块和东段
16、K7+990.773 K12+870.898)第06、07、08、09、10、11区块耕作层剥离总面积 22.1037公顷, 耕作层剥离总量 66311.10立方米,设置了 10个耕作层剥离临时堆放点,主要利用村 间道路及摆五线运输至位于温岭市新河镇团结塘的温岭市新河镇肖家桥等五村造地改 田项目和温岭市新河镇良种、蔡施桥村造地改田项目的回覆区,运距在 2.091km 与 8.628km之间。其中第10区块(K11+264 K11+808)耕作层剥离面积1.4787公顷, 耕作层剥离量 4436.1 立方米,由于离温岭市新河镇良种、蔡施桥村造地改田项目回覆 区仅375m,直接利用挖掘机表土剥离
17、推土机推至堆土点,然后铲运车铲土后运输至 回覆区的施工工艺。耕作层剥离利用运输与方案详见土方运输路线图和概算编制说明附表 7六、施工组织方案1、土壤剥离1)总体要求a)在耕作层土壤剥离之前,应按规定做好土壤调查工作,视土壤评价结果再安排 剥离区域和厚度,选择合理的施工工艺。耕作层土壤剥离应尽量与土壤回覆同步进行。b)在耕作层土壤剥离中,应考虑分区、分层剥离措施,并减少对土壤结构的破坏。c)禁止在雨天实施剥离工作。在雨后实施剥离时,应严格控制土壤的含水量。2)施工方法a)应根据剥离区土壤类型、质地的不同,划分土壤剥离单元,分开进行剥离和堆 存;当一个剥离单元内土层结构变化较大时,也应分层剥离和
18、堆存。b)当剥离区地面较平整且土层较厚时,可采用机械施工;当剥离区面积较小、地 面起伏大且剥离土壤的土层较薄时,可采用人工施工。机械施工可选用小吨位的推土 机、挖掘机、铲运机等,推荐使用反铲挖土机配合自卸翻斗车进行剥离、近距离运输。c) 土方剥离后的临时堆放和储存,优先选用封闭容器或编织袋进行封装;当剥离 区土层较厚(大于30cm)时,可直接用自卸汽车运输至回覆区或储存区。3)施工技术要求a)放线。将不同的剥离单元进行划线,标明不同单元土壤剥离的范围和厚度。当 剥离单元内存在不同的土层时,应分层标明土壤剥离的厚度。b)清障。实施剥离前,应清除土层中较大的树根、石块、建筑垃圾等异物,并运 输到剥
19、离区外堆存。c)剥离。在每一个剥离单元内完成剥离后,应详细记载土壤类型和剥离量。在土 壤资源瘠薄地区,需进行犁底层、心土层等分层剥离时,应增加记载土壤属性。d)临时堆放。剥离后的土壤在运出剥离区之前,需要临时堆放时,应选择排水条 件良好的地点进行堆放,并对堆放的土壤进行薄膜或草栅遮盖, 并在四周开挖排水沟, 实施保护。e)其他要求:(1)当剥离过程中发生较大强度降雨时,应立即停止剥离工作。在降雨停止后,待土壤含水量达到剥离要求时,再开始剥离操作。因受降雨冲刷造成土壤结构严重破坏的表土面应清除。(2)禁止施工机械在尚未开展土壤剥离的区域运行。在每次开展土壤剥离之前, 应采取措施,确保待剥离单元内
20、或施工区内没有积水。(3)剥离后的土壤应利用纸薄进行登记,详细载明运输车辆、剥离单元、储存区 或回覆区、土壤类型、质地、土壤质量状况、数量等,并建立备查档案。2、土壤运输1)总体要求a) 土壤运输包括将耕作层土壤从剥离区直接运送至回覆区或储存区,也包括将耕 作层土壤从储存区运送至回覆区。b)土壤运输应遵从线路最短,成本最低的原则。c)禁止在雨天运输土方。2)施工方法a) 根据运输距离的长短和交通条件,合理选择运输机械。运输机械可选用自卸汽 车、铲运机、自卸汽车和翻斗车,近距离运输也可选用装载机、推土机等。b)同一剥离单元和同一土层的土壤,只能装入同一辆汽车进行运输,禁止将不同 类型、不同质地的
21、土壤混装入同一汽车中。c) 土壤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对剥离区土壤的压实;当难以避免时,可在剥离区土壤 的上部铺设木质或钢质模板,减轻施工设备对土壤的压实。3)施工技术要求a)装车。采用铲车施工时,在进入剥离区或储存区后应沿着挖掘面实施作业。当 铲车必须在堆土上面为卡车装土时,应沿着铲车主轴的后退方向,将土堆挖至其基础 层,并预留机位。装土后,应对堆土的边缘和表面进行修整,保持堆土表面的平整, 防止雨水冲刷。b)运输。运输途中应使用塑料膜覆盖等保护措施, 减少土料遗撒和对环境的污染。 采用自卸汽车运输时,必须在操作区域内指定的运输线路上运行。c)卸土。机械施工时,应保持由一个方向以后退的方式进行卸土
22、并配合铲车和 推土机推平,同时避免自卸汽车和轮式铲车的碾压。3、土壤储存1)总体要求a)剥离后的土壤应尽量做到“即剥即用”。当剥离后的土壤不能直接用于回覆区 时,应尽量缩短储存时间,宜不超过 3 年。b)土壤储存区禁止选择在土壤污染区、地质灾害区、水源保护区。储存区应有较 好的排水条件,避免引发新的水土流失。c) 不同剥离单元和不同土层的土壤应分开堆放。建立储存区土壤档案。在土方堆 放完成后,应将储存区的土壤进行编号,并绘制位置图,标明每个土堆的位置、土量、 来源等。2)施工方法a)储存区应修建在相对封闭、独立的区域,并位于地势相对较高的位置。堆放土 方应沿等高线堆置,相邻土堆之间应满足施工
23、车辆的通行要求。b)在储存区堆放土方时,应当分层放土,待上一层土摊平后再堆放下一层土。单 层土堆放高度不大于50cm。在土方堆筑过程中,严格禁止施工机械对已堆放土壤的碾 压。c)土堆的顶部应当用塑料膜、草栅等进行遮盖,防止雨水淋溶。土堆四周应用围 挡设施,增加土堆的稳定性;并在土堆四周开挖排水系统,防止雨水侵入土体,造成 新的水土流失。d)储存区土堆堆置后,应当增加雨期的巡防,发现雨水渗入时,应及时采取围堵 和排水措施。e) 储存区土堆的堆置高度必须考虑安全稳定,防止土方坍塌引起的人身伤害。 土 堆堆置高度不应大于5m,堆放边坡可按1:1设计,单个堆放体的体积不应大于 5000 m3。3)施工
24、技术要求a)清基、平整。确定储存区后,首先应利用人工或机械清除储存区范围内的树根、 石块、建筑垃圾等异物;其次对堆土区域进行压实修整,做到地面平整。b)堆放。土方堆放应由里向外进行,后退行驶并将土壤倾倒于距入口最远的地方, 依次向入口推进。运土车辆只能在规定的运输线路和操作区域内行驶,禁止机械穿越已堆积的土壤。c)坡面修整。堆土时,应边堆放边加固土堆边缘,做到坡面平整。在每个工作日 结束时,均应实现土堆表面平整。当遇到堆土层表面湿润的情况时,应中止堆土,待 土方干燥后再堆土。d)堆土完成后,应及时利用塑料膜、草栅等进行遮盖,对土堆进行保护。e)其他要求:(1)各个土层的存储堆应一次性堆放完成,
25、禁止在堆土场地内转移土方。(2)在储存过程中,要防止土壤遭受施工机械润滑剂、燃油的污染。4、土壤回覆1)总体要求a)剥离后的土壤应优先用于耕地开发、 土壤改良,富余土方可用于城市绿化用土、 耕作层底土等。b)先期做好回覆区域的土地平整,在达到田面平整要求后,再行开展土壤回覆, 提高土壤利用率。c)耕作层土壤回覆后,应及时安排农业耕作和种植,加快耕作层土壤结构的形成。 当耕作层土壤剖面结构受到破坏或不满足农作物种植时, 应及时开展土壤改良和重构, 满足作物的生长需求。2)施工方法a)在覆土前,首先应按照作物种植要求和耕作田块设计,做好土地平整工作。在 丘陵地区,应先将原地面整平,修筑护坎设施,再
26、行覆土;在平原地区,应在田间灌 排设施修筑完成后,再安排覆土。b)严格区分旱地和水田对耕作层土壤的要求, 合理安排回覆土壤的工艺。对于原 有水田区,应在不破坏原有水田犁底层的情况下进行覆土;对于新造水田区,应先构 筑犁底层后,再行回填耕作层土壤。c)当采用分层回填时,应分批安排不同土壤的回填,一种土壤应尽量一次回填至 田面设计高程,避免二次覆土对已覆土区域的碾压。3)施工技术要求a)放线。在回覆区确定后,应通过划线,明确回覆区范围;并根据作物种植要求 和耕作田块设计,划分回覆单元(条带) ,确定每个回覆单元的覆土范围和厚度。区域 较大时,应划分网格,确定分区卸土的范围。各分区应明确回覆土壤的来
27、源和数量。b)清障。应清除回填区域内土壤中的树根、大石块、建筑物垃圾等杂物,保证回 土面的清洁。c)田面平整。按照耕作田块的设计高程,减去设计覆土厚度,以此确定覆土前的 田面高程。根据该高程,计算出覆土前的田面平整。在田间灌排设施修筑完成后,再 进行田面平整。d)卸土、摊撒、平整。耕作层土壤回覆应在土壤干湿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进行。应 按照作物的种植方向逐步后退卸土,土堆要均匀,摊铺厚度以满足设计覆土厚度为准。 边卸土边摊铺,在摊铺完成后,采用荷重较低的小型机械或耙犁进行平整。当覆土厚 度不满足耕作层厚度时,应用人工进行局部修复。e)翻耕。土壤回覆后,视土壤松实程度安排土地翻耕,使土壤疏松,为作物
28、根系 生长创造良好条件。同时通过农艺措施和土壤培肥,不断培肥地力,逐步达到原耕地 的地力水平。f)其他要求:避开雨期施工,必要时在回覆区开挖临时排水沟。七、投资估算1、根据本项目确定的工程建设内容,参考相关行业定额标准及有关文件确定单位 估价指标,依据单位估价指标,对项目进行工程投资的估算。详见下表。项目投资估算表项目单位任务量投资金额(万元)项目总规模531.76其中:一、工程施工费472.091.耕作层土壤剥离3 m95621.7030.572.耕作层土壤剥离临时堆放运输3 m108630210.073.耕作层土壤运输231.45(1)运至回覆区3 m61875133.71(2)运至储存区
29、3 m29310.6097.74二、设备购置费0三、其他费用44.18(1)前期工作费14.14(2)工程监理费4.72(3)竣工验收费13.22(4)业主管理费12.10四、不可预见费15.492、根据项目工程施工进度进行资金投入,项目总投资531.76万元。资金由温岭市交通运输局财政自筹。详见附件 6。八、组织保障措施为确保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有效推进,业主单位应明确组织机构和有关制度, 为建设项目耕作层土壤剥离利用工作提供制度和组织保障。按照建设项目时序安排, 确保建设项目耕作层土壤剥离、运输、储存和回覆的施工工期在一个月内顺利完成。为保证项目优质、高效的实施管理,应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按照 合理利用劳动 力资源和劳动力利用率、充分利用机械和设备利用率、精心施工和优质管理”的原则,严格管控建设项目耕作层土壤剥离、运输、储存和回覆的各工序工程量和投资,重点 做好实施过程控制,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资金控制和安全控制。九、附件1、建设用地占用耕地基本情况表2、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耕作层剥离情况统计表3、现场踏勘图片4、耕作层剥离现状图5、耕作层剥离利用土方运输路线图6、概算编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