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828225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西师大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练习。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保叔塔:塔名。突兀层崖中:高耸在重山叠岭之中。昭庆:寺名。棹:用桨划船。娥:借指女子的眉毛,这里是说山是青黑色的,如同美女的秀眉。目酣神醉:形容景色优美,令人陶醉。1找出原文中描写西湖风景的句子,用“   ”画出来。2文中画“”的句子写出了作者_的心情。3文中的西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_2. 古诗文

2、阅读。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 ,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 ,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在横线上把古文补充完整。2你认为要向王戎学习什么?答:_(文段一)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_,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选自世说新语·雅量)(文段二)许衡尝署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选自元史·许衡传)1补充(文段一)中的空白句,联系上下文,写出画波浪线句子的意思。

3、_2雅量,指为人具有宽广的胸怀、淡定的气度、优雅的涵养。王戎不取道旁李这则故事为什么会编入世说新语“雅量”这一篇章?_3同样面对路旁有果的果树,王戎和许衡的言行有同有异,你更赞赏谁?写出理由。_3. 文言文阅读。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席而啖菱。 啖:_(2)欲以去热也。 去: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1)前山后山,何地不有!_(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_3北人“强不知以为知”,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_4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悟,请用一句名言警句来表达感悟,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王戎七岁,(尝  常)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  shé)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选择( )里正确的字词或读音,用“

5、”表示。2王戎凭借什么断定“此必苦李”?(用原文语句回答)_3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5. 课内阅读。铁杵成针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下面对文中第二句话的标点,最恰当的是(  )A.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B.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C.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2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弃去:弃去弃去_ 还卒业:_3“问之”是指李太白问老媪。他是这样问的:“_?”4人们为什么给山下的小溪取名为“磨针溪”呢?下面的说法最合理的是(  )A.为了纪念曾

6、经在这条小溪边磨针的老媪。B.为了纪念曾经经过小溪的大诗人李白。C.为了学习发扬老媪坚持不懈的磨针精神。6. 阅读小古文女娲补天,完成练习。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 )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zhun)民,鸷(zhì)鸟攫(jué)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1根据意思找出小古文中的相关词语。(_):善良的人民。 (_):凶猛的禽鸟。(_):生活在海中的巨龟。 (_):地有所陷坏,不能遍载万物。2课文第一

7、小节中与小古文中“火爁(làn )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意思一样的句子是_。3能概括课文3、4小节的句子是_。7.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这段话选自课文_,出自_。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溺:_  返:_  故:_ 堙:_3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翻译句子)_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

8、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求:寻求,寻找。食:吃。子:你。使:派遣,命令。逆:违抗。不信:不诚实,不可靠。然:正确。故:所以。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天帝使我长百兽 长:长官,首领。B.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遂:于是,就。C.兽见之皆走 皆:都。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 畏:害怕。2下面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B.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C.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D.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3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子随

9、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4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常用来比喻_。下列与所概括出的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词语是(_)A如虎添翼   B鸡飞狗跳C狗仗人势   D狐朋狗友5你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请谈谈你的看法。_9. 阅读与理解。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10、” 取之,信然。1这篇小古文出自(     )A.列子汤问 B.山海经北海经C.世说新语 D.中国古代神话故事2“尝与诸小儿游”中“尝”的意思是(    )A.经历,体验 B.吃一点试试C.常常 D.曾经3下列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尝与诸小儿游(诸:许多) B.此必苦李 (必:必定)C.诸儿竞走取之(竞:争着) D.取之,信然(信:相信)4对“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一句解释最为恰当的选项是( &

11、#160;)A.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树枝都被折断了。B.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C.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小朋友争抢着跑过去折下树枝。D.看路边李子树上果实累累,王戎就去折下树枝。5下列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戎/不取/道旁李 B.尝/与/诸小儿/游C.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D.树/在道边/而/多子6“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A.“你为什么把李子树折下来了?”B.“树上那么多果子,别人都去摘,你为什么不去呢?”C.“你为什么站在路边不动呢?

12、D.“你怎么不去摘李子吃呢?”7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B.王戎不喜欢吃路边的李子,是因为李子苦。C.要学会仔细观察,善于思考,根据有关现象进行推理判断。D.我们要讲文明,不能随便摘路边的果子。10. 阅读理解。借  衣雨中借人衣着之出,道泞失足,跌损一臂,衣亦少污。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公止之曰:“汝第取水来涤吾衣,臂坏无与尔事。”从者曰:“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注释掖:扶  摩:抚摸  恤:爱惜1解释下列加粗字或词。  (1

13、)失足(   )   (2)第(   )   (3)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_(2)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_(3)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_3你赞同借衣人的做法吗?为什么?_11. 认真阅读下面短文片段,完成后面习题。二三月间,微风轻轻地_着,毛毛细雨从天上_下来。千万条柔柳_了鹅黄色的嫩叶。青的草,绿的芽,各色鲜艳的花,都像_聚拢来,形成了_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_。1、这段话选自_(哪篇课文?)2、将文中空白处填充完整。3、文中描写的景物有:_4、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要认真

14、思考哦。(1)颜色非常鲜明而美丽。(   )(2)反映人们到集市上买卖东西,文中用来比喻春天一到,花草像约好了似的都热热闹闹地生长起来。( )(3)文中指生气勃勃的趣味。(   )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填序号)( )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写燕子活泼可爱的外形。6、摘抄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语和句子。_12.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注释:尝:曾经,诸:一

15、些,这些。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2)取之信然。 译: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13. 课内阅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这段文字选自_。2解释下面的词语。恭:_通:_练囊:_3翻译“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这个句子。_4车胤买不起灯油读书,他想到了什么方法?你有什么感受?_14. 文言文阅读。宋濂嗜学宋濂余幼时即嗜(shì)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1古今异义。(1)“走送之”中的“走”古义为_,今义为_。(2)“余幼时即嗜学”中的“余”古义为_,今义为_。2“余幼时即嗜学”的意思是_。3找出能概括故事主要内容的句子,用“   ”画出来。4这个故事是怎样描述宋濂小时候特别喜欢读书的?_15. 阅读囊萤夜读选段,回答问题。胤恭勤不倦,_。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_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把文章补充完整。2翻译:胤恭勤不倦。_。3你还知道古今中外哪些有关读书的故事?_   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