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828235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基础练习班级:_ 姓名:_1. 阅读理解。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衡: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逮:到,及。映:照耀。1借助注释读懂这个成语故事,并写出它的题目: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穿壁”的意思是“在墙上穿一个洞”。(_)(2)第二句中的“其光”,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匡衡家里的烛光”。(_)(3)第二句中“之”是指“书”。(_)3这个故事中的匡衡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_2. 古诗文阅读。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

2、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精卫填海选自_,文中的“少女”指_。2故事讲的是炎帝的小女儿去东海游玩时不幸_,化为_,她衔来西山上的树枝和石子,填塞 _的故事。3.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ch zh)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 zh)枝,诸儿竞(jìng j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阅读文言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

3、子”) 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_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_4. 课外阅读。文彦博树洞取球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_)A一群儿子B一群孩子C一个叫群儿的孩子(2)彦博以盆取水。(_)A所以B于是C用2“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_。3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1)群儿:_(2)文彦博:_4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_

4、5. 开心阅读。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穿:凿穿。其:它的,指蜡烛。之:指代书。邑人:同县的人。偿:报酬、回报。遂:于是、就。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_6.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王冕(min)传(节选)王冕者,诸暨(jì)人也。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ln)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x)田,父怒,挞(tà)之。已而复如初。(注释)窃:偷偷地。辄:就。或:有人,有的人。挞:用鞭子打。1(理解句子)读一读,给句子选择正确的翻译。(1)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_)A王冕进入学堂偷窃,听到学生们在读书。B王冕偷偷地进入学堂,听学生们读书。(2)或牵牛来责蹊田。(_)A有人牵着牛来责骂王冕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B或者牵着牛来践踏田里的庄稼。2(梳理内容)文中写了哪个

6、事例来说明王冕爱读书?_3(个性表达)结合短文,试着说说王冕能成为大文学家的原因。_4(语言积累)王冕读书的故事让你想到了哪句名言?_7.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字词以及句子。竞走:_   唯:_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2王戎凭什么断定“此必苦李”?_3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_8. 阅读理解。借  衣雨中借人衣着之出,道泞失足,跌损一臂,衣亦少污。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公止之曰:“汝第取水来涤吾衣,臂

7、坏无与尔事。”从者曰:“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注释掖:扶  摩:抚摸  恤:爱惜1解释下列加粗字或词。  (1)失足(   )   (2)第(   )   (3)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_(2)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_(3)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_3你赞同借衣人的做法吗?为什么?_9. 课外阅读。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

8、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1下面句子停顿不正确的是(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C.何不/试之以足D.私拟作/群鹤舞空2下列划线的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楚人有涉江者/郑人有欲买履者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昂首观之C.又留蚊于素帐中/于土墙凹凸处D.遽契其舟/常蹲其身3解释划线的词语。 楚人有涉江者_ 遽契其舟_4翻译下面的句子。 是吾剑之所从坠。_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5寓言故事一般表达了作者对某种人和事的认识,这则寓言故事对你有何启示?_10.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

9、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选择。(1)“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的意思是(_)。A品尝B曾经C尝试(2)“唯戎不动”中的“唯”的意思是(_)。A只有B唯一C只是2“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_。3王戎为什么说“此必苦李”?用“_”在文中画出他这样认为的理由。4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去做什么。B.要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C.做事之前要认真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地开始行动。6如果王戎和小伙伴们在道边又发现了一棵桃树,只有最高的树枝上还长着几个桃子,你认为树上的桃

10、子甜吗?为什么?_11. 文言文阅读。北人食菱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因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1)席而啖菱。 啖:_(2)欲以去热也。 去: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前山后山,何地不有!_(2)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_3北人“强不知以为知”,说说你对这种现象的看法。_4读了短文,你一定会有许多感悟,请用一句名言警句来

11、表达感悟,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A.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C.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12.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陪客钮儿在家,有客访其父。父适他往。儿邀客入,请客上座,己在下位陪之。客有问,则谨答之。客去,儿送至门外。及父归,以客所言,告之于父。1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父适他往。(_)合适。恰好。舒适。(2)客有问,则谨答之。(_)恭敬。慎重。小心。2客人来访,孩子是怎样做的?根据古文内容填空。客访:_客上座:_客有问:_客去:_客所言:_3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读了古文后,你有什么感想?

12、_13. 阅读天地。画荻教子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或:_惟读书是务。   务:_2翻译下列句子。(1)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_(2)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_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_14.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

13、意思。  是:_。 方: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代著名诗人_,被人们称为_。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15.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1将课文补充完整。2下列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后身亡。B.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C.女娃去东海游玩,再也没有回来。3这篇课文表现了女娃_的精神。4“精卫填海”属于神话故事,我还能写出来个神话故事的名字_、_。6 /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