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人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830499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人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同步练习人教版班级:_ 姓名:_1. 古诗小考场。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_。两岸猿声啼不住,_。(1)把诗句补充完整。(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_(3)快乐调音师 (4)好朋友,牵牵手。2. 课内精彩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在诵读时,“诸儿竞走取之”的语速要_,“唯戎不动”的语速则要_。2“取之,信然”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却流露出小朋友们对王戎的_和_之情。3王戎是根据什么判断路边树上结的李子味道是苦的?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_4照样子,填一填。

2、道边桃甜乐乐七岁,与_游。见道边桃树露枝而子_,乐_,而诸儿_。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_,此必蜜桃。”品之,信然。3. 阅读铁杵成针片段,回答问题。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是:_。 方:_。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_3文中的“李太白”就是_代著名诗人_,被人们称为_。4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_4.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选择。(1)“尝与诸小儿游

3、”中的“尝”的意思是(_)。A品尝B曾经C尝试(2)“唯戎不动”中的“唯”的意思是(_)。A只有B唯一C只是2“人问之”中的“之”指的是_。3王戎为什么说“此必苦李”?用“_”在文中画出他这样认为的理由。4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去做什么。B.要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C.做事之前要认真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地开始行动。6如果王戎和小伙伴们在道边又发现了一棵桃树,只有最高的树枝上还长着几个桃子,你认为树上的桃子甜吗?为什么?_5.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

4、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注释)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校(jiào):通“较”,比较。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曹操想称大象的重量,大臣们的表现是:_,曹冲称象的办法是:_。2曹冲与王戎的相同之处是:_读一读,回答问题。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1)诸儿竞走取之(_)(2)人问之(_)(3)取之,信然(_)2文章开

5、头交代“王戎七岁”有(     )作用。A. 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B. 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C. 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3翻译句子: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A. 信服 B. 征服 C. 服从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6、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注释)求:寻求,寻找。食:吃。子:你。使:派遣,命令。逆:违抗。不信:不真实,不可信。然:正确。故:所以。1下面对文中画“ ”的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B.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没有敢逃跑的。C.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敢不逃跑的吗?D.你跟随在我后面,看见各种野兽见了我,有没有敢逃跑的?2从这则寓言中可概括出的成语是_,与这个成语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是_,它们都是用来比喻_。3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

7、法。_7. 阅读下面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孟母戒子盂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誼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誼矣。注释:诵:背诵。辍(chuò):停止。誼(xun):忘记1给下列画线字选择正确意思。其母方织 (_)A正在 B方向 C相当以此戒之 (_) A命令 B告诫 C戒备2用现代汉语翻译画线的句子。_3读完以后,请说说故事讲了什么道理?_8. 重点段落品析。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

8、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最后一句“取之,信然”的“信”是什么意思?_。2“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意思是_。3“人问之”,别人问王戎的是什么问题呢?_4给这篇文言文加个合适的题目。_5这个故事给你怎样的启示?_9.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写出下列句子的大致意思。(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译:_(2)取之,信然。译: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10.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

9、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A尺码,标准。 B刻度。 C量,计算。(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_)(3)曰:“宁信度,无自信也。”(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他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1. 重点段落品析。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

10、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译文:炎帝的小女儿名叫女娃,女娃在东海游泳,被淹没无法回归(回家),于是化为精卫,时不时衔西山的木、石,来堵塞东海。1解释词语。曰_ 溺_ 堙_ 故_2本文选自_,炎帝是_,精卫是_。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内容。_12.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练习。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注释:筑:修补。   父:指老人。1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智其子(_)A智慧   B认为聪明   C理智(2)大亡其财(_)A丢失 

11、0; B死亡   C没有2翻译“其家甚智其子”,并说明这样说的原因。_3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13. 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片段诸儿取之,回答问题。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1“折枝”的意思是(   )A.折断了树枝。 B.压弯了树枝。2从“_”和“_”两个词可以看出树上结的李子很多。3“诸儿竞走”的原因是_。(用文中原句回答)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_1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女  娃  游 

12、 于  东  海,溺  而  不  返。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炎帝之少女(_)  A少年女子。 B小女儿。(2)故为精卫(_)   A事情,事故。 B因此。(3)以堙于东海(_)  A填塞。 B淹没。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_4下面能概括出女娃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A.自不量力 B.英勇顽强 C.聪明能干5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15. 课文直通车。精卫填海炎帝( )之少( )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 ),故为卫精,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1本文选自_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_(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