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831417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辅导练习班级:_ 姓名:_1. 小古文阅读。  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仗,化为邓林。注释:夸父: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有一个“博父国”。前人考证,“博父”就是夸父,是一个善跑的巨人。逐走:追赶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河、渭:指黄河与渭水。大泽:神话里的大湖,传说在山西雁门山北,纵横千里。邓林:清代毕沅注释山海经说“邓林即桃林,邓桃音相近”。1选文选自_,从文体上看属于_。2翻译下列词语。逐走:_河渭:_3翻译句子。(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2)未至,道

2、渴而死。  _4作为成语典故,“夸父逐日”常用来比喻_5如何理解“弃其仗,化为邓林。”的结尾?_6从这个故事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答:_2. 课外阅读。 道旁苦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旁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注释:王戎:晋朝人,竹林七贤之一。尝:曾经。诸:众人。游:玩。子:果实。折枝:压弯了树枝。竞:争着。走:跑。信然:果真这样。1文中形容路边李子树上李子多的一个词是(   )A.折枝 B.竞 C.多子2王戎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的原因是(

3、0;   )A.道旁而多子 B.此必苦李 C.取之信然3读了故事,我知道王戎是一个(    )的孩子。A.仔细观察 B.依靠猜想 C.故弄玄虚3. 阅读理解。短文一智子疑邻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1“其邻人之父亦云”中“亦”的意思是_,“云”的意思是_。2富家被盗的原因是什么?_3“其家甚智其子”,富人为什么这么认为?_4读了这则寓言,你最想对文中的_说:“_。”短文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

4、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li)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走”与“兔走触株”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车刚开走 B.奔走相告 C.说走了嘴2翻译下列句子。(1)兔走触株,折颈而死。_(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_3为什么宋人没有再得到兔子?_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4.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小题。学者有四失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注释:心理各有不同;补救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或失

5、则寡_ 学者有四失_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是(  )A.教者必知之 B.虽与之俱学C.心之莫同也 D.学而时习之3翻译: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_5. 课内阅读。书戴嵩画牛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斗牛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好书画:_ (2)一日曝书画:_(3)拊掌大笑:_ (4)尾搐入两股间:_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

6、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两项是(_)(_)。A (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 (戴嵩)尤所爱C (牧童)拊掌大笑 D (杜处士)不可改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的句子的意思。(1)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_(2)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_4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懂得了_的道理。5为什么牧童敢于指出画中的错误?_6. 阅读拓展。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

7、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为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盘盂(yúyù)   孰为汝多知乎(shúsh)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及:_(2)沧沧凉凉:_(3)探汤:_  (4)决:_(5)孰:_  (6)汝:_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_7. 阅读理解。师旷论学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8、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秉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注释)秉烛:点烛。当时的烛,只是火把,还不是后来的蜡烛。  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盲臣安敢戏其君乎:_  (2)如日出之阳:_2将文中画线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_3晋平公想学习,又“恐已暮矣”他所说的“暮”指什么?师旷的回答,说明他将“暮”理解成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这样理解?_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_8.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画龙点睛张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每曰:“点之即飞去。”人以为诞,因点其一。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晴者皆在。注释

9、:张僧繇(yóu):南朝梁吴(今苏州市)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每:常常,每每。以为:认为。诞:虚妄,荒唐。因:因此,就。须臾:一会儿。破:击。皆:都,全都。1结合注释,解释句子的意思。(1)人以为诞,因点其一。_(2)须臾,雷电破壁,一龙乘云上天。不点睛者皆在。_2读文,我们知道张僧繇不点睛的原因是_(用原文回答),点睛后的结果是_(用原文回答)。从中看出张僧繇_。3这个故事让我们知道“画龙点睛”词语本意是_,联系实际,你认为这个词语多用来指_。4用“画龙点睛”写一句话:_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

10、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若以与我”中“若”的解释是( )。A.好像 B.如果 C.你 D.你们2“子罕弗受玉”的原因是( )。A.子罕认为玉的来路不明。 B.子罕不认识献玉的人,无功不受禄。C.子罕认为那块玉不值钱。 D.子罕以不贪财为宝。3翻译下面的句子。(1)若以与我,皆丧宝也。_(2)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玉也,故敢献之。_4从这一短文中,可看出子罕怎样的性格特征?_10. 阅读理解。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

11、,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注释)发鸠之山:山名。郭璞注曰在上党郡长子县。今属山西省。柘(zhé)木:常绿灌木,叶可饲蚕。自詨(xiào):自叫其名。詨,叫。堙(yn):堵塞。1本文与夸父逐日均选自_,是一篇神话传说。2选择下列“其”字的意思,将序号填在括号里。A代词,指精卫。   B代词,代指山。(1)其上多柘木。(_)   (2)其状如乌。(_)3用“/”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4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_

12、(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_5精卫为什么要填海?这则神话有什么意义?_6有人说,“精卫”是永远也无法填平东海的,“夸父”也无法赶上太阳,你怎么看?请联系生活谈谈你的观点。_11. 阅读理解。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1解释加点的字。(1)先自度其足(_)(2)至之市而忘操之(_)(3)遂不得履(_)2翻译下列句子。(1)吾忘持度。_(2)何不试之以足?_3这则寓

13、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12.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叶公好龙叶公子高好(ho  hào)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 ,窥头于牖 ,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sì  shì)龙而非龙者也。(注)子高:叶公的字。钩:衣带上的钩。写:摹画。凿:古代饮酒的器具。闻:听说。下之:到叶公住所处。牖(yu):窗户。施(yì):延伸。还(xuán)走:转身就跑。五色无主:脸色一会儿白,一会儿黄。1给短文中划线的字选

14、择正确的读音。 好_(ho  hào)       似_(sì  shì)2根据短文内容填一填。 天上的真龙知道_,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叶公并不是真的_,他喜欢的只不过是_罢了。3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叶公见到真龙后的样子的语句,并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翻译出来。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_5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很多,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请你结合着译文,读一读下面这个故事吧!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

15、水,遽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13. 阅读南辕北辙,完成习题。南辕北辙有人于太行之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奚为北面?”曰:“吾马良。”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此所谓南其辕

16、而北其辙也。(选自战国策)导读: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之:动词,往,到。用:资用,即路费。御者:驾车的仆夫。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实词。(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2)吾用多。(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两个句子。(1)君之楚,奚为北面?_(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3成语“南辕北辙”现在用来比喻_14. 阅读并答题。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1

17、写出“之”在句子中的意思。(1)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2)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_)(_)(3)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_)2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使/弈秋/诲二人/弈 B.使/弈秋/诲/二人弈 C.使弈秋、诲、二人、弈3短文记叙了两个人跟弈秋学下围棋,一个_,一个_,告诉我们_的道理。15. 阅读训练。牛郎织女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衽。天帝怒,责令归河东,许一年一度相会。涉秋七日,鹊首无故皆髡。相传是日河鼓与织女会于汉东

18、,役乌鹊为梁以渡,故毛皆脱去。选自月令广义(注释)牛郎织女:神话人物。天河:银河。机杆(zhù):织布的梭子。劳役:劳苦。云锦:织有云纹图案的丝织品。天衣:泛指仙神所着之衣。不暇(xiá)整:没时间修饰。眼,空闲。织衽(rèn):指织布之事。狂,衣襟,衣袖。涉秋:入秋。髡(kn);制掉头发(使成秃头)。此指乌鹊头上羽毛脱落。是日:当日。河鼓:星名,即牵牛星。汉:天汉,即银河。役:使唤。梁:桥。1根据义意,解释句中加点字的意思。(1)容貌不暇整_(2)天帝怜其独处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年年机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容貌不暇整。_3短文第一段按句意划分有三个层次,你认为正确的划分的是(  )A.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B.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C.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D.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4省略句子成分是文言文常见的现象。阅读下列句子,在空格处各填一个字(词),使句意更完整。天帝怜其独处,许(_)嫁河西牵牛郎。天帝怒,责令(_)归河东。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