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832999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与理解专项练习语文版班级:_ 姓名:_1.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1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A尺码,标准。 B刻度。 C量,计算。(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_)(3)曰:“宁信度,无自信也。”(_)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及反,市罢,遂不得履。_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人

2、曰:“何不试之以足?”他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2. 阅读小古文,完成下面练习。猫  斗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中,不敢复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斗于屋上(_)     黄猫奋起逐之(_)白猫走入室中(_)   不敢复出(_)2两猫相斗,惊心动魄。请用“_”画出描写这种紧张激烈场面的句子。3根据文章内容填空。这篇文章写了两只猫打斗,一只是(_)猫,另一只是(_)猫。它们在(_)上打斗。听,它们打斗时的声

3、音(_);看,它们打斗时的样子(_),(_),两不相下。结果(_)猫败而(_)猫胜。3. 阅读理解。囊萤夜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1解释下列字词。(1)恭_ (2)囊_(3)博学_ (4)练_2解释下列多义词。(1)囊萤夜读 _则练囊盛数十萤火 _(2)以照书  _以夜继日你 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_4回答下列问题。(1)我们应该向车胤学习什么?_(2)你还知道哪些苦读的故事?举23个例子,用一句话来概括其中蕴含的道理。_

4、4. 读古诗,然后完成练习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这首诗的作者是( )朝诗人( ),写的是他送他的朋友( )去(   )时的情景,表达了他( )的思想感情。(2)这首诗中写景的句子是 (   )  (3)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_ 5.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楚人有鬻(yù)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注释)盾:盾牌,古代作

5、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誉:赞誉,夸耀。陷:穿透、刺穿。或:有人。弗能:不能。应:回答。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1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以子之矛 B.陷子之盾 C.不陷之矛 D.吾矛之利2翻译句子。(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_(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_3这则寓言中隐含着的一个成语是_。4对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C.说话不要说得太满。6. 阅读课文 ,回答问

6、题。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这篇文言文出自于_。( )A. 三字经 B. 山海经2“以堙于东海”的“堙”读音是:( )A. yn B. yn3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一句理解正确的选项是:( )A. 女娃到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B. 女娃到东海游玩,沉溺于东海美景不愿返回。C. 女娃到东海游泳,不愿起来。D. 女娃到东海游水,溺死没有回来。4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7、;  )A. 炎帝之/少女B. 溺而/不返,故/为精卫C. 常衔/西山/之木石5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 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 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7. 课内阅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_,_,_。1按原文填空。2本文主要学习古人_的精神。3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  _。8.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下列

8、加点字与“竞走”中的“走”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走私 B.行走 C.奔走相告 D.走亲访友2下列加点的“之”字各指代的是什么,请写下来。(1)人问之。(_)(2)取之,信然。(_) (3)诸儿竞走取之。(_)3翻译下面的语句。(1)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_(2)取之,信然。_4为什么“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5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什么启示?_9. 阅读理解。精卫填海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山海经

9、83;北山经)注释文首:花脑袋。 喙:鸟嘴。 自:自己称呼自己。 堙:填塞。1解释下列词语状:_赤:_溺:_为:_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3这个故事,与“夸父逐日”一样,具有浓重的悲剧色彩,但两个故事中人物的共同精神是什么?_4你如何理解人死化鸟填海的做法?_5“精卫”在传说中,还有很多别名,请你猜猜这些别名的各自含义是什么?誓鸟:_冤禽:_志鸟:_10.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解释下列词语尝:_   竞走:_

10、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选自世说新语·雅量,主要讲了王戎在其他孩子争着去摘路边的李子时不为所动,并推断李子必苦的故事。B.读文言文,要注意音节的变化,适当停顿。“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儿竞走/取之,唯/成不动”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划分无误。C.看到路边李树果实累累,诸小儿“竞走取之”,而王戎“不动”,两相对比并结合王戎的回答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人。3王戎为什么说“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_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11. 阅读短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

11、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尝与诸小儿游(_)A经常 B曾经 C尝试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_)A曲折的树枝 B折取树枝  C压弯树枝2面对多子的李树,其他小朋友都争着去采摘,王戎却无动于衷的原因是:_ 。3王戎说“此必苦李”的原因是:_。4面对同一件事,王戎的表现和其他小朋友很不同,而且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是正确的,这充分说明王戎是一个_的人。12. 古文阅读训练。文徵(zhn)明习字文徵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l),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zhá),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12、注释)临:临摹。日:每天。率:标准。遂:于是,就。于:对,对于。尝:曾经。苟且:随便,马虎。愈益:愈加,更加。精妙:精致巧妙。1(理解字词)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以十本为率(用) B.书遂大进(书写)C.或答人简札(有时)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因此)2(感知句义)写出画“ ”句子的意思。_3(正确选择)能说明文徵明练书法练得多的是(   )。A.日以十本为率 B.书遂大进C.平生于书,未尝苟且 D.故愈老而愈益精妙4(正确选择)文徵明“愈老而愈益精妙”的原因是(   )。A.有兴趣,肯用功&

13、#160;B.练得多,人聪明C.练得多,不随意 D.不随意,有耐心5(评价人物)读了短文,你觉得文徵明是个怎样的人?_13.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注释)逐走:赛跑。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欲得饮:想喝水解渴。河、渭:黄河、渭河。大泽:大湖。道:半路上。邓林:桃林。1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句子。(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_(2)未至,道渴而死。_(3)弃其杖,化为邓林。_2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夸父逐日的故事。_3夸父和精卫有什么共同点?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人,把他(她)的故事写下来

14、和大家分享吧。_14.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赴举他郡,乡人托以子偕往。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乡人问其子得失,山曰:“解名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注释)赴举:赶去科举考试。失意:指未录取。榜末:录取名单的最后。得失:成功与失败。贤郎:这里指老乡的儿子。外:后面,暗指未被录取。1下面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人孙山,滑稽才子也(语言、动作很搞笑)B.乡人托以子偕往(一起,一同)C.乡人子失意,山缀榜末,先归(回家)D.解名尽处是孙山(尽头)2这次考试落榜的人是_。3从上文看,孙山是个(   )的人。A.满腹经纶 B.

15、能说会道C.自私自利 D.不通人情4这个故事可以用(   )这个成语概括。A.任人唯贤 B.同舟共济C.名落孙山 D.功成名就15. 请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母鸡母鸡孵卵,数周成雏。随母出行,未尝远离。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若遇猫、犬,尽力护之。与父、母之爱子无异。注释:雏:小鸡。异:不同。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1)母鸡每得食,必先唤其雏。(_)A它的,指母鸡的。   B别的,其它的。(2)若遇猫、犬,尽力护之。(_)A它,指母鸡。   B它,指小鸡。2从文中找出与“小鸡们紧紧地跟在鸡妈妈身边,从来不曾远离过”意思一致的句子,并用“_”画出来。3文中用四个字写出了小鸡遇到危险时母鸡的做法,请用“”圈出来。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