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841941 上传时间:2021-12-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语文上学期文言文阅读与理解课后练习苏教版班级:_ 姓名:_1. 开心阅读。凿壁借光匡衡勤学而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发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注释)穿:凿穿。其:它的,指蜡烛。之:指代书。邑人:同县的人。偿:报酬、回报。遂:于是、就。1下列词语解释有错误的是(    )A.不逮:烛光照不到。 B.穿壁:在墙上凿洞。C.大姓:姓“大”的人。 D.佣作:做雇工,劳作。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的原因是_。(用文中

2、原句回答)3本文写了匡衡的哪两件事?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_2. 课内外比较阅读。语段一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选自精卫填海语段二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wèi);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dèng)林B11。注释:本文选自山海经。夸父:神话传说中善于奔跑的巨人。逐走:追赶,赛跑。入日:赶到太阳落山的地方。渴:他感到口渴。饮:喝。河、渭:黄河与渭河。大泽:大湖。未至:没有赶到。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弃:遗弃。B11邓林:桃林。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

3、释。(1)故为精卫为:化为()因为()(2)夸父与日逐走逐走:走路()  赛跑()(3)河、渭不足河:河流()  黄河()(4)道渴而死道:路途中()  道理()2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1)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_(2)河、渭不足,北饮大泽。_3从夸父逐日中,你看到了夸父哪些优秀品质呢?选择恰当的评价打上。(1)目标远大()(2)气魄非凡()(3)不自量力()(4)追求光明()(5)意志坚强()(6)决心坚定()4比较两个故事,完成填空。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都是中国古代_故事,我觉得精卫填海中想象最丰富的情节是_,夸父逐日中想象很奇特的

4、地方是_。5比较两个故事,选一选。(1)这两个故事都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_)的愿望。(多选)探索自然征服自然坚韧不拔爱好和平(2)后来人们常用“精卫填海”来比喻(_);用“夸父逐日”来比喻(_)。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按既定的目标坚忍不拔地奋斗到底。3.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破瓮救友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爱之(_)   破之(_) 足跌没(_)水中了(_)其大旨(_)

5、60;光持石击瓮 (_)2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   )A.司马光 B.归有光 C.黄继光 D.李四光3“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下列词语中“释”的意思和句中“释”的意思相同的是( )A.爱不释手 B.难以释怀 C.冰释前嫌 D.解释清楚4. 阅读理解。衡乃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注释)衡:匡衡,西汉经学家,官至丞相。逮:到,及。映:照耀。1借助注释读懂这个成语故事,并写出它的题目:_。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6、5;”。(1)“穿壁”的意思是“在墙上穿一个洞”。(_)(2)第二句中的“其光”,联系上下文,指的是“匡衡家里的烛光”。(_)(3)第二句中“之”是指“书”。(_)3这个故事中的匡衡有怎样的精神品质?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_5. 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精卫填海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以堙于东海。1将课文补充完整。2下列对“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女娃在东海游玩,溺水后身亡。B.女娃去东海游玩,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C.女娃去东海游玩,再也没有回来。3这篇课文表现了女娃_的精神。

7、4“精卫填海”属于神话故事,我还能写出来个神话故事的名字_、_。6. 课外阅读,完成练习。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孟子·告子上(注释)通国:全国。善:擅长。使:让。鸿鹄(hóng hú):天鹅。弓缴(zhuó):弓箭。弗若:不如。1与“专心致志”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有: _、_。2“思援弓缴而射之”中“援”的意思是(  )A.支援 B.拉 C.引3弈秋教了两个学生,这两个人

8、各是怎样学弈的?_4这篇小古文告诉我们:在学习时,(   )很重要。A.学习态度 B.经验 C.智力 D.基本功7. 课文理解。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大意。_2文中“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这句话表现了女娃的什么精神?_3你如何理解人死后化成鸟填海的做法?_8. 课内阅读。王戎不取道旁李(节选)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世说新语)注释:尝:曾经,诸:一些,这些。1写出下

9、列句子的大致意思。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译:_(2)取之信然。 译:_2这个故事使你获得了什么启示?_9. 文言文练习。卧薪尝胆司马迁吴既赦(shè)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日:“女(r)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chóng)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史记·越王勾践世家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赦:     反:  女:    &#

10、160;振:  2“卧薪尝胆”的意思是:_。3“女(r)忘会稽之耻邪?”的意思是:_。4越王勾践是如何对待失败的?_10. 课内阅读。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_,_,_。1按原文填空。2本文主要学习古人_的精神。3再写出两个与古人读书求学有关的成语_  _。11. 课内阅读。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1选择。(1)“尝与诸小儿游”中的“尝”的意思是(_)。A品尝B曾经C尝试(2)“唯戎不动”中的“唯”的意思是(_)。A只有B唯一C只是2“人问之”中的“之”指的

11、是_。3王戎为什么说“此必苦李”?用“_”在文中画出他这样认为的理由。4你认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_5这个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A.要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不要别人做什么,自己也跟着去做什么。B.要选择合适的生活环境,这样才能发挥出自己的作用。C.做事之前要认真观察和思考,不要盲目地开始行动。6如果王戎和小伙伴们在道边又发现了一棵桃树,只有最高的树枝上还长着几个桃子,你认为树上的桃子甜吗?为什么?_12. 阅读理解。李广射虎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zhòng)石没(mò)镞(zú)。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

12、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注释)本文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是西汉名将,力大无穷,擅长射箭,作战英勇,令敌人闻风丧胆,世人称之为“飞将军”。镞:箭头。更:再,又。居:居住。尝:曾经。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_(2)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_(3)广亦竟射杀之。_2短文写了李广三次射虎,第一次是_;第二次是_;第三次是在右北平射虎时被老虎所伤,但最后仍射死了老虎。其中第_次写得最详细,这件事突出了李广_的特点。3下列对李广再射时“终不能复入石”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中石没镞”只是一时侥幸B.第一次射石

13、时李广以为是老虎,特别紧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C.李广的箭术发挥不稳定D.李广后来射的石头太坚硬4下列写李广的诗句中与本文所描述的情景无关的一项是( )。A.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B.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C.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 D.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5结合短文内容,用一句话来赞美李广将军。_13. 课内阅读。炎帝之少女,( )女娃。女娃游于( ),( ),故为精卫,常( ),以堙于东海。1按原文填空。2这篇文言文出自于( )。A.三字经 B.山海经3根据课文给写出

14、下面词语的正确解释。少女:_   溺:  _ 故: _   堙:_4精卫'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原因是:( )A.善良的精卫不希望再有人像自己那样被大海淹死。B.精卫不自量力,她只是在做无用功。5精卫代表的是什么样的精神?请你写一写。_6在生活中,你在哪些人的身上看到过这种精神?_7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_14. 阅读理解。借  衣雨中借人衣着之出,道泞失足,跌损一臂,衣亦少污。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公止之曰:“汝第取水来涤吾衣,臂坏无

15、与尔事。”从者曰:“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公曰:“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  注释掖:扶  摩:抚摸  恤:爱惜1解释下列加粗字或词。  (1)失足(   )   (2)第(   )   (3)涤(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从者掖公起,为之摩痛。_(2)身之不恤,而念一衣乎?_(3)臂是我家物,何人身我索讨。_3你赞同借衣人的做法吗?为什么?_15.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16、。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盂(_)   沧(_)   孰(_)   汝(_)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_(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_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_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_7 /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