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八年级(上)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汇编.doc

上传人:水手 文档编号:1284827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八年级(上)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八年级(上)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八年级(上)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八年级(上)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八年级(上)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汇编.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语文小石潭记教学设计学 校四合中学主备教师刘静参备教师李芳芳教材分析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游、游览、返回的全过程,观察入微,描摹细致,写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围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在写景中传达出贬居生活中孤寂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新教材入选这篇文章,意在让学生学习名家名篇,培养学生阅读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提高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在朗读、自由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结合

2、注释看课文,自己试译课文,使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体会本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艺术特色。教学难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 法利用学案导学、教师点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 法朗读法、竞赛法、讨论法教 具多媒体学 具学案课 时一课时课 型新授其 它程序教师活动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激趣导入教师出示一幅毛笔字书写的江雪,让学生辨认诗的内

3、容,再问学生诗的作者是谁?这首诗反映他怎样的形象?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柳宗元被贬到永州时曾写过永州八记,寄情山水,落笔不俗,视角独特,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今天让我们共同欣赏他的八记之一-小石潭记(板书课题)辨认诗句、齐读、个别学生回答问题利用已学过的柳宗元的诗导入,学生有一种亲切感,从情感上拉近与作者的距离,引起共鸣,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出示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 理解作者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审美情

4、趣。学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任务,掌握学习的重点。展示预习要求学生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完成下面任务:1. 要求学生介绍作者和文体知识2. 利用多媒体出示重点字词,让学生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回答3. 依次出示注音、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和实词(见课件)4. 要求全班齐读课文学生课前结合学案做好各项预习,课上积极回答出示的问题。各小组选一名代表解释全班齐读课文检查并扫除阅读障碍,为后文的学习做准备。积累文言文词语知识,增强语感。引入竞赛机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一、 请同学听朗读后完成下面任务。(播放朗读录音)(一)小组合作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教师进行抽查提问)(二)多媒体出示下面问题

5、:(要求学生以抢答的形式用原文回答)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明确: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明确: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明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明确: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佛。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认真听朗读录音。小组合作完成。组内疑问进行全班交流学生先自主完成,再组内交流,选一名大家认为分析的全面具体的同学作为代表全班交流。引导学

6、生养成查工具书看课下注释的习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的习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利用小组合作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给学生创造更宽广、轻松愉快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合作探究多媒体出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讨论,选出代表发言1.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本文写景用了什么写法?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 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明确

7、: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组内交流,主动说自己的想法,形成共识后选代表全班发言,其他组给予补充明晰本文的写作思路学习本文写景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感情拓展延伸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自己最心神向往的景物或最能触你展开想象的景物,加以描绘,说给你的同伴听,然后组里选一个说得最好的,一齐润色、加工,再在全班朗读。 教师用多媒体先出示范例:溪水顺着崎岖的山路弯弯曲曲地流来

8、,一会儿溪水被巨大的山石遮住,只听到潺潺的水声,但是,延伸而来,穿过了一段山石后,在阳光的照耀下,溪水又熠熠闪光。 了解要求后先阅读范例,再思考,下笔,组内交流,选好的代表班级交流其他组听后进行点评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锻炼学生写作能力总结收获1.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2. 教师引导学生畅说优美景色给人的感受 3.问:当你面对作者的境遇时,你会怎么办?学生思考后自主发言学生自主畅谈培养学生总结、发现、质疑、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课后任务作业:1.背诵本文2. 选择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设计一段导游词,允许发挥想象

9、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游客”的游玩兴致。按要求完成既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板书设计 发现石潭: 闻其声 见其形潭中景物: 水 清 (侧面描写)状写小石潭美景 小石潭记 鱼 乐 (动静结合) 抒孤寂悲凉之情 柳宗元 小潭源头: 形象比喻 (寓情于景) 潭中气氛: 幽静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同游之人配套资源一:八年级(上)语文小石潭记课件课件所在网址配套资源二:八年级(上)语文小石潭记学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3. 理解作者

10、失意被贬,寄情山水得抑郁忧伤的感情;体会作者笔下永州小石潭的优美景色,培养健康的心态和审美情趣。学习重点: 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2.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预习提示:温馨提示:阅读是感知文言文的一种重要手段,文言文的学习要不断地读,用多种方式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从而积累文言文词语知识,增强语感。一、基础积累1.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2.关于本文的体裁3.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篁竹( ) 清冽( )为坻( ) 为屿( )为嵁( ) 佁然( )俶尔( ) 翕忽( )差互( ) 寂寥( )悄怆( ) 幽邃( ) 4.古今异义(1)乃记之而去 去

11、 古义 : 今义:(2)佁然不动 佁然 古义 : 今义:(3)崔氏二小生 小生 古义 : 今义:(4)不可久居 居 古义 : 今义:5.词类活用(1)从小丘西行闻水声 (2)如鸣珮环 (3)心乐之 (4)下见小潭(5)皆若空游无所依 (6)日光下澈 (7)斗折蛇行(8)其岸势犬牙差互 (9)凄神寒骨6.解释划线词语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其岸势犬牙差互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乃记之而去我不能翻译的词语有 二、理解课文(用原文回答)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2. 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

12、景物的?三、合作探究(小组自主研讨总结归纳下列问题)1.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2.本文写景用了什么写法?3.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4.本文体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继发性纤溶系统激活小石潭记学案答案一、二、 3甲公司为我国境内注册的上市公司,其主要客户在我国境内。20X 1年12月起,甲公司董事会聘请了会计师事务所为其常年财务顾问。201年12月31曰,该事务所担任甲公司常年财务顾问的注册会计师王某收到甲公司财务总监李某的邮什,其内容如下:基础积累贷:坏账准备 8001.柳宗元,字子厚。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13、思想家和政治家,世称柳河东,著有柳河东文集。唐代杰出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任礼部员外郎。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他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寄情于山水之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作者寓情于景,抒发谪居生活的清寂苦闷、抑郁忧伤之情。他所写的游记散文,往往借景抒情,以寄托自己政治上不得志的悲愤。8() 一定量的羊水、转移的癌细胞、骨折时的脂肪颗粒或其他带负电的异物颗粒进入血液,均可通过表面接触形式激活凝血因子,从

14、而启动内源性凝血系统。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2、数据字典是数据流图上各个元素详细的定义和说明,是系统开发中一种重要的文件资料,不仅系统分析阶段需要它,而且系统设计、程序设计与调试,直至系统运行都需要它。3.略4下列各项关于资产期末计量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4.(1)去:(古)离开(今)前往,到某处 (2)佁然:(古)呆呆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3)小生:(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4)居: (古)停留(今)居住A.修改与完善系统模型B.征求用户对系统原型的评价和改进意见5.(

15、1)向西。名作状 (2)使鸣叫 (3)以为乐 (4)在下面(5)在空中 (6)向下 (7)像北斗星那样 像蛇那样 (8)像狗牙那样(9)使凄凉 使寒冷A凝血酶时间检查血浆中凝血酶活性三、 理解课文1.2. 简述甲公司应收乙公司账款在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处理及理由,并编制相关抵销分录。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3.4. 借:长期股权投资 2500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5.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淑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6.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佛。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

16、寒骨,悄怆幽邃。三、合作探究1.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2.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3.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4.本文描写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心中愤懑难平的心情和被贬后寂寞处境中悲凉凄苦的情感。配套资源三:七年级(下)语文黔之驴检测题 一

17、、基础知识巩固 1 给加粗的字注音篁( )竹 卷( )石底以出 为坻( ) 寂寥( )无人 翕( )忽 幽邃( ) 犬牙差( )互 2 文学常识填空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 ,是属于 的范畴。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 ,本文是他 的第四篇。3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 如鸣佩环_ (2)清 水尤清冽_ 四面竹树环合_ 以其境过清_(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 明灭可见_ 不可知其源_ 不可久居_4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18、二、 阅读理解分析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为 ,为 ,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 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2 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 (大约) B 斗折蛇行 (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 (居住

19、) D 影布石上 ( 映 )3、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 青树翠蔓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5) 明灭可见_ (6) 乃记之而去_4翻译下列句子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6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7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8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9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10、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

20、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小石潭记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巩固1hung qun ch lio x su c 2抒情议论 散文 柳宗元 山水游记 永州八记 3.(1)玉环、环绕 (2)清凉、凄清 (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 4.B二、阅读理解 1略 2C 3、略4、略5、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6作者浏览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7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8因为作者参与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9略10、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