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doc

上传人:peixunshi0 文档编号:128739 上传时间:2025-07-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股骨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股骨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股骨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股骨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股骨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股骨骨折中医概念:股骨是人体中最长的管状骨,股骨干是指股骨转子下至股骨髁上的部分。股骨干有一个轻度向前外的弧度,有利于股四头肌发挥其伸膝作用,骨干表面光滑,后面有一条隆起的粗线,称为股骨嵴,是肌肉附着处。股骨干的皮质厚而致密,骨髓腔略呈圆形,上、中1/3的内径大体均匀一致,下1/3的内径较膨大。股骨干周围由三群肌肉包围,其中以股神经支配的前侧伸肌群(股四头肌)为最大,由坐骨神经支配的后侧屈肌群(胭绳肌)次之,由闭孔神经支配的内收肌群最小。坐骨神经和股动脉、股静脉,在股骨下1/3处紧贴股骨下行至胭窝部,若此处发生骨折,最易损伤血管和神经。西医概念: 股骨干骨折系指小粗隆下25厘米至股骨髁上25

2、厘米的股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46,男性多于女性,约2.8:1。10岁以下儿童占多数,约为总数的12。病因病机:股骨干骨折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以股骨干中部骨折最多,可为横断、斜形、螺旋、粉碎及青枝型。多由直接暴力所造成,间接暴力所产生的杠杆作用、扭转作用亦能引起骨折。直接暴力引起者多为横断或粉碎骨折;间接暴力引起者多为斜形或螺旋骨折,此骨折均属不稳定性骨折。青枝型骨折仅见于小儿。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所造成,骨折后断端移位明显,软组织损伤常较重。骨折移位的方向,除受外力和肢体重力的影响外,主要是受肌肉牵拉所致。1股骨干上1/3骨折 骨折近端因受髂腰肌、臀中肌、臀小肌,以及其他外旋肌

3、群的牵拉而产生屈曲、外展、外旋移位;骨折远端由于内收肌群作用则向后、向上、向内移位。2股骨干中1/3骨折 两骨折段除有重叠畸形外,移位方向依暴力而定,但多数骨折近端呈外展屈曲倾向,远端因内收肌的作用,其下端向内上方移位。无重叠畸形的骨折,因受内收肌收缩的影响有向外成角的倾向。3股骨干下1/3骨折 因膝膝方关节囊及腓肠肌的牵拉,骨折远端往往向后移位。严重者,骨折端有损伤腘动、静脉及坐骨神经的危险。西医病因、类型及骨折移位机理股骨干骨折多由强大暴力所造成。主要是直接外力,如汽车撞击、重物砸压、辗压或火器伤等,骨折多为粉碎、碟形或近似横行,故骨折断端移位明显,软组织损伤也较严重。因间接外力致伤者如高

4、处坠落,机器绞伤所发生的骨折多为斜形或螺旋形,旋转性暴力所引起的骨折多见于儿童,可发生斜形、螺旋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发生的部位以股骨干中下13交界处为最多,上13或下13次之。骨折端因受暴力作用的方向,肌群的收缩,下肢本身重力的牵拉和不适当的搬运与手法整复,可能发生各种不同的移位。授课:XXX股骨上13骨折后,近折段受骼腰肌、臀中肌、臀小肌和髋关节外旋诸肌的牵拉而屈曲、外旋和外展,而远近段则受内收肌的牵拉而向上、向后、向内移位,导致向外成角和缩短畸形。股骨中13骨折后,其畸形主要是按暴力的撞击方向而成角,远折段又因受内收肌的牵拉而向外成角。股骨下13骨折段受腓肠肌的牵拉而向后倾倒,远侧骨折端可压

5、迫或刺激腘动脉、腘静脉和坐骨神经中医诊断:有明显外伤史,伤后局部肿胀、疼痛、压痛、功能丧失,出现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有异常活动,可扪及骨擦音。严重移位的股骨下1/3骨折,在胭窝部有巨大的血肿,小腿感觉和运动障碍,足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末梢血循环障碍,应考虑有血管、神经的损伤。损伤严重者,由于剧痛和出血,早期可合并外伤性休克。严重挤压伤、粉碎性骨折或多发性骨折,还可并发脂肪栓塞。X线检查可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及移位情况。西医诊断:多数伤者均有较严重的外伤史。合并多处伤或内脏伤及休克者较常见。骨折部疼痛比较剧烈、压痛、胀肿、畸形和骨摩擦音和肢体短缩功能障碍非常显著,有的局部可出现大血肿,

6、皮肤剥脱和开放伤及出血。X线照片可显示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方向。检查时必须密切注意合并伤和休克的发生,以及伤肢有无神经和血管的损伤。中医治疗:处理股骨干骨折,应注意患者全身情况,积极防治外伤性休克,重视对骨折的急救处理,现场严禁脱鞋、脱裤或作不必要的检查,应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给予临时固定,急速送往医院。股骨干骨折的治疗采用非手术疗法,多能获得良好的效果。但因大腿的解剖特点是肌肉丰厚,拉力较强,骨折移位的倾向力大,在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固定的同时需配合短期的持续牵引治疗。必要时,还需切开复位内固定。1整复方法 (1)股骨上1/3骨折:将伤肢外展,并略加外旋,然后术者一手握近端向后挤按,另一手握住远

7、端由后向前端提。(2)股骨中1/3骨折:将伤肢外展,术者以手自断端的外侧向内挤按,然后以双手在断端前、后、内、外夹挤。授课:XXX(3)股骨下1/3骨折:在维持牵引下,膝关节徐徐屈曲,并以紧挤在胭窝内的双手作支点将骨折远端向近端推迫。2固定方法(1)夹板固定:骨折复位后,在维持牵引下,根据上、中、下不同部位放置压垫,防止骨折的成角和再移位。股骨干上1/3段骨折,应将压垫放在近端的前方和外方,股骨干中1/3骨折,把压垫放在骨折线的外方和前方,股骨干下3骨折,把压垫放在骨折近端的前方。再按照大腿的长度放置四块夹板,后侧夹板上应放置一较长的塔形垫,以保持股骨正常的生理弧度,然后用4条布带捆扎固定。(

8、2)持续牵引:由于大腿部肌肉丰厚,肌力强大,加之下肢杠杆力量强,对骨折施行手法复位夹板固定术后,仍有可能使已复位的骨折端发生成角甚至侧方移位。因此,还应按照病人年龄、性别、肌力的强弱,分别采用持续皮肤牵引或骨牵引,才能维持复位后的良好位置。皮肤牵引适用于儿童和年老、体弱的成年人;骨骼牵引适用于下肢肌肉比较发达的青壮年或年龄较大的儿童。儿童牵引重量约为1/6体重,时间34周;成人牵引重量约为1/7体重,时间810周。1周后床边X线照片复查,如骨折对位良好,即可将牵引的重量逐渐减轻至维持重量,一般成人为5kg左右,儿童为3kg左右。在维持牵引的过程中,应注意调整牵引的重量和方向,检查牵引装置,保持

9、牵引效能,防止过度牵引,以达到维持骨折良好对位对线的目的。股骨干骨折常用的持续牵引方法有以下几种:垂直悬吊皮肤牵引:适用于3岁以内的儿童。此法是把患肢和健肢同时用皮肤牵引向上悬吊,用重量悬起,以臀部离开床面一拳之距为宜,依靠体重作对抗牵引。如果臀部接触床面,说明牵引重量不够,要重新调整重量,使臀部离开床面。牵引期间要注意双下肢血液循环情况。此法患儿能很快地适应,对治疗和护理都比较方便。一般牵引34周后,骨折均可获得良好的愈合。皮肤牵引:适用于小儿或年老体弱的人。用胶布贴于患肢内、外两侧,再用绷带裹住,将患肢放置在牵引架(托马架)上。48岁的患儿牵引重量为23kg,时间为34周;成人为1/71/

10、12体重,一般以不超过5kg为宜,时间为810周。用皮肤牵引时,应经常检查,以防胶布滑落而失去牵引作用。骨骼牵引:较大儿童及成人采用骨骼牵引,并将患肢放在布朗架上。按部位不同,可采用股骨髁上牵引、股骨髁牵引或胫骨结节牵引。股骨髁上牵引适用于中1/3骨折或远折端向后移位的下1/3骨折。中1/3骨折应置患肢于外展旋中位,下1/3骨折应置患肢于屈髋屈膝旋中位。授课:XXX股骨髁牵引适用于上1/3骨折和远侧骨折端向后移位的下1/3骨折,患肢置屈髋屈膝中立位。胫骨结节牵引适用于上1/3骨折和骨折远端向前移位的下1/3骨折,患肢置屈髋外展位。较大的儿童或少年不宜在胫骨结节部穿针,应于向下23cm处穿针。3

11、手术治疗的适应证 股骨干骨折经过非手术治疗,一般都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但有以下情况者,可考虑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严重开放性骨折早期就诊者;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需手术探查及修复者;多发性损伤,为了减少治疗中的矛盾,便于治疗者;骨折断端间嵌夹有软组织者。常用的手术方法有接骨板固定和髓内针固定两大类,上、中1/3骨折多采用髓内针,下1/3骨折多采用接骨板。手术治疗存在着可能发生感染、骨痂生长慢、股四头肌粘连、骨折愈合时间偏长的缺点,所以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股骨干骨折畸形愈合成角大于1015、旋转大于30、重叠在23cm以上者,若骨折在3个月以内愈合未坚固,患者体质较好,可在充分麻醉下,重新折骨后给

12、予外固定;若骨折已超过3个月,愈合坚强,手法折骨有困难者,应切开复位给予内固定。对迟缓愈合者,应着重改进外固定装置,延长固定时间,给骨折处按摩、卡挤和纵向压力刺激以促进骨折愈合。骨折不愈合者应施行手术内固定和植骨术治疗。4药物治疗 按骨折三期辨证用药,早期可服新伤续断汤,中期服接骨丹,后期服健步虎潜丸。5练功活动 较大儿童、成人患者的功能锻炼应从复位后第2天起,开始练习股四头肌舒缩及踝关节、跖趾关节屈伸活动(图6-78)。如小腿及足出现肿胀可适当按摩。从第3周开始,直坐床上,用健足蹬床,以两手扶床练习抬臀,使身体离开床面,以达到使髋、膝关节开始活动的目的(图6-78)。从第5周开始,两手扶吊杆

13、健足踩在床上支撑,收腹、抬臀,臀部完全离床,使身体、大腿与小腿成一直线以加大髋、膝关节活动范围(图6-78)。经照片或透视,骨折端无变位,可从第7周开始扶床架练习站立(图6-78)。解除固定后,对上1/3骨折加用外展夹板,以防止内收成角,在床上活动1周即可扶双拐下地作患肢不负重的步行锻炼。当骨折端有连续性骨痂时,患肢可循序渐进地增加负重。经观察证实骨折端稳定,可改用单拐,12周后才弃拐行走。此时再进行X线检查,若骨折没有重新移位,且愈合较好,方可解除夹板固定。预防和调护:授课:XXX持续牵引时,要注意牵引重量的调整、牵引力线的方向、夹板位置及扎带的松紧度。患肢放置在牵引架上,要注意股四头肌和

14、踝、趾关节的功能锻炼,并防止皮肤发生压疮 。西医治疗:无论开放性还是闭合性股骨骨折,如有合并伤,经常必须考虑优先处理,如遗误诊断或处理不恰当,常为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由于股骨骨折,常有周围软组织严重挫伤,如急救输送时未做好固定,骨端活动反复刺伤软组织(肌肉、神经、血管),特别是股动、静脉、腘动静脉的破裂,可以引起大出血。股骨骨折后骨髓腔的出血也常可达10001500毫升。因此观察和治疗休克是治疗股骨骨折重要的一环,不可忽略。(一)非手术疗法股骨干骨折因周围有强大的肌肉牵拉,手法复位后用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均不能维持骨折对位。因此,股骨干完全骨折不论何种类型,皆为不稳定型骨折,必须用持续牵引克服肌

15、肉收缩,维持一段时间后再用外固定。常用牵引方法有:1悬吊牵引法: 2动滑车皮肤牵引法3平衡牵引法 (二)手术方法1手术适应症:近年来由于外科技术提高和医疗器械的改善,手术适应症有所放宽。具体的手术适应症有:(1)牵引失败。(2)软组织嵌入:骨折端不接触,或不能维持对位,检查时无骨擦音。(3)合并重要神经、血管损伤,需手术探查者,可同时行开放复位内固定。(4)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者。2常用的手术方法(1)股骨上13或中上13骨折多采用髓内针固定。(2)股骨中1/3或中下1/3骨折,传统方法是采用68孔接骨板螺丝钉固定及髋人字石膏固定。(三)陈旧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的治疗开放复位,选用适当的内固定,并应常规植骨以利骨折愈合。(四)火器伤骨折的治疗,应争取尽快做好初期外科手术,按火器伤处理原则进行。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 授课: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论文 > 医学论文

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