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思考.doc

上传人:音乐台 文档编号:1288883 上传时间:2018-12-13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思考.doc(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范文最新推荐- 关于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思考 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多年来连续保持良好发展局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亮点。去年下半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农业农村经济受到的冲击不断加深,因而今年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稳定就业和持续增收的难度很大。我们应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密切关注农业农村经济形势,认真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落实好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部署,不断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以稳定价格为核心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 国际金融危机给保障我国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带来新的挑战,即如何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如何防止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

2、。去年9月份以来,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前高后低,波幅高达30%以上,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全面下滑,预计短期内很难明显反弹。这对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非常不利。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农产品需求减少是农产品价格下行的重要原因,全球农产品供给增加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下跌,能源价格暴跌也加大了农产品价格下行的压力。农产品价格剧烈震荡,大大增加了我国调控农产品供需平衡的难度。因此,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仍是今年农业发展重中之重的任务。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形势总体不错,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可以确保,但从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角度考虑,从确保实现扩内需战略目标的高度着眼,今年应该将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并适度回升作为重要任务

3、。这就需要加强和改善农业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统筹处理好粮食安全与农民收入的关系,通过保障农民种粮收益来实现确保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目标;统筹处理好农产品总量平衡与结构平衡的关系,重点是避免个别农产品的数量变动影响对粮食安全形势的判断和宏观经济的预期;统筹处理好长期政策与短期政策的关系,既强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又充分发挥临时收储和进出口调控等短期政策的效能。 以调整结构、完善体制为根本方法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加深,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难度越来越大。沿海地区外向度高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严重冲击,数以千万计的农民工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稳定的问

4、题,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的矛盾,有着深刻的体制和制度原因。区域之间产业布局不合理致使大量农民工在省际年复一年地流动,过于偏重外向型经济致使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城镇化过程中相关制度改革滞后暴露出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矛盾。 今后一个时期,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有四个问题值得关注:一是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趋势不会因国际金融危机而逆转,确保农村劳动力充分就业应成为长期战略。二是为有效兑现“人口红利”,需要更快提升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和素质,缓解农民工结构性失业问题,将我国劳动力的短期优势变为长期优势。三是解决农村劳动力“候鸟式”流动问题,需要统筹工农和城乡发展,加快制度创

5、新,推动产业升级和转移,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模式由偏重投资和出口向投资、出口、消费并重转变,经济由区域非均衡发展尽快向均衡发展转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向一元结构转变。四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扩大农村内部就业。 应在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下功夫,鼓励各地根据实际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尽可能追求产业或产品的差异化,以拓展不同的市场空间。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乡镇企业,积极发展农村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提升农村专业化分工水平,不断拓展农村就业的领域和空间。 以强农惠农、改革创新为主要手段促进农民增收 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的影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增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

6、长的难度加大。农民增收困难,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产品价格全面下行,农业增产不增收的局面有可能再现,而且增产后还有可能出现农产品“卖难”问题;二是农民工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工资性收入有可能下降,并且很不稳定;三是有利于农民稳定增收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尚未形成,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今年中央1号文件紧紧围绕稳粮、增收、强基础、重民生的主题,继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力度,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和条件。落实中央有关部署,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可重点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加大“多予”的力度。适度提高粮食直补标准,加大农资综合补贴力度并完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以综合性收入补贴的增加来直接促进农民

7、增收。充分发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生产性专项补贴的引导作用,提高补贴标准,扩大覆盖范围,大力支持农业专业化、优质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完善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健全农产品价格支持制度,有效利用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等办法增加农民收入。另一方面,在“放活”上继续深化改革。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政策,按照“非禁即许”原则鼓励和支持民间资本拓展经营领域和范围。积极培育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加快形成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鼓励农民开展多种要素、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以强化生产功能为取向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

8、、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长期以来,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农村土地一直兼有生产和保障的基本功能。随着土地流转规模扩大和农民就业渠道多样化,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有所弱化。但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的情况下,农村土地的保障功能再度凸显。土地保障功能虽有利于维持农村社会稳定,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土地配置效率。 从农村实际出发,未来一个时期基本的政策取向应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是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机制矛盾,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弱化土地的保障功能。在近期,可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9、逐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加大财政补助力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逐渐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二是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逐步强化农村土地的生产功能。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农户为流转主体、农地用途不变的原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引导和支持农地流转,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提高土地配置效率。 以创新发展模式为抓手推动乡镇企业发展 乡镇企业为探索中国特色农村工业化道路作出了历史性的突出贡献。在不同时期,乡镇企业发展模式出现过阶段性变化。改革开放初期,乡镇企业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就地销售,采取“离土不离

10、乡”的就地工业化模式。在产业限制逐步放开后,乡镇企业又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拓宽了乡镇企业的发展空间,但乡镇企业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严重冲击的事实说明,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单一模式不利于乡镇企业可持续发展。乡镇企业应实行多元发展模式,既发展外向型经济,又发展内向型经济,将目光更多地投向广阔的农村市场和广大的中西部地区。 当前,促进乡镇企业发展,需要体现三点基本政策取向:一是坚持贴近农业、贴近农村、贴近农民的原则。贴近农业,就是围绕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贴近农村,就是围绕转移农民就业、合理配置农村资源要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贴

11、近农民,就是形成以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增收、增收促创业的良性循环。二是在地域分布上重点鼓励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劳动力回流较多的省份发展乡镇企业,引导这些地方承接东部地区和城镇的产业转移,壮大县域经济,缩小地区发展差距。三是推动产业集聚,引导乡镇企业向工业小区和城镇集中布局,使乡镇企业职工的职业转移与空间转移相结合,工业化与城镇化同步推进。 以农业农村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今年,我国遭遇了范围和程度均为历史罕见的旱灾,影响全国近43%的小麦产区。此次旱灾暴露出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当前,应抓住扩大内需的机会,借鉴城市和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经验,开展农

12、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并将其置于刺激经济一揽子计划中更为突出的位置。这不仅可以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民生,而且能就地就近吸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具体可从四个方面建立和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建设与管护的新机制:一是增加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投入,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投资机制。改变农村公共品的供给体制和供给方式,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由城市和工业转向农村和农业,提高财政补助标准。二是国家的投入应尽量采用直接投资或以工代赈、以奖代补、直接补贴等形式,让农民直接受益。同时,增加投入应与推进“一事一议”制度建设结合起来,推动形成规范的“一事一议”制度。三是

13、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中介来开展,这有利于集约利用各种资源和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四是以小型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沼气管护为重点,探索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管护的新机制,延长基础设施的使用寿命,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对农村经济顾问制度的调研对策自20xx年初以来,*市*镇在全省首创的农村“经济顾问”制度,先后聘请了48位民营企业家担任42个村的“经济顾问”。近四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经济顾问”在基层组织建设、村容村貌改善、集体经济发展、社会风气好转等方面都发挥了生力军作用,走出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借助社会力量,加快推进新农

14、村建设的一条新路子。 一、基本做法 物色经济顾问。*镇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聘请政治素质好、全局观念强、回报社会意识浓的17位本土民营企业家,分别担任17个经济薄弱村和问题复杂村的经济顾问。随后又先后增添31名,至目前,全镇42个行政村村村都有”经济顾问”,实现了“经济顾问”制度农村全覆盖。 明确工作原则。经济顾问受镇党委聘请派遣,在镇党委和村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可以参加和列席村两委会等会议,发表意见和建议。“经济顾问”不承担和干预村日常工作,只起参谋、建议、咨询和协助等作用。村两委会要全力支持“经济顾问”工作,并为“经济顾问”开展工作创造必要条件。 落实工作任务。一是帮助建设精干的基层班

15、子,二是帮助理清村经济发展思路,三是帮助办好公益性实事,四是帮助树立良好的村风民风,五是帮助传授一套农村事务的管理经验。 建立工作制度。一是建立党委定期分析制度。抽调组织、宣传和商会等相关部门人员,成立经济顾问工作办公室,每季度一次研究农村经济顾问工作,加强对农村经济顾问工作指导。二是搭建农村经济顾问工作交流平台。每季度开展一次专题工作研究会,及时小结上阶段工作,安排下阶段任务,并通过邀请支部书记恳谈,聘请农林、法律专家座谈,组织外出考察等途径,丰富经济顾问的农村工作经验。同时,确定每年6月份为“经济顾问”推进月,集中分批开展经济顾问下村活动,为村务发展出谋划策。三是建立帮扶工作专项汇报、公示

16、制度。对于由经济顾问出资或牵线搭桥的帮扶项目,由村干部主动及时反馈帮扶工作的进展情况,并在村务公开栏中进行公示,接受经济顾问和村民的监督。 建立激励制度。在市、镇两级评先评优中向农村经济顾问倾斜,加强对农村经济顾问的荣誉激励。对表现出色的经济顾问,考虑提名或推荐为新一届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党代表候选人,提高对经济顾问的政治关爱力度。同时,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典型,提高和保持经济顾问的工作积极性。 二、取得成效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镇聘请农村经济顾问,始终围绕“五个一”做好深化文章,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动

17、力,20xx年度该镇获得“*市村企结对先进乡镇”称号。 建立了一支基层队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经济顾问在所联系村里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由他们来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上,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个别村委班子涣散、凝聚力不强问题,经济顾问通过走访、谈心,主动出面协调,减少了干部之间的矛盾,增强了班子内部的团结。特别是在去年农村基层党组织和村委会换届时,经济顾问一方面向镇党委推荐优秀合适村干部候选人;另一方面,及时协调解决换届选举中出现的复杂问题,为基层两委会的成功换届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理清了一条发展思路。“经济顾问”拓宽发展思路,把发展农村经济

18、作为首要任务来抓,通过带领所联村的党员干部赴先进村参观考察取经,邀请有关人员在调研基础上召开发展经济座谈会等形式,鼓励利用村里闲置的土地和房屋,进行选商引资,主动联系企业到村里落户。到目前,已发展杨家堰茶山100亩,印家坑的竹笋用山100亩,*村开发优质茶山200亩,畈头村开发桑果800亩。并有一批经济顾问企业计划自己或联系其它企业到村里开办工厂,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致富奔小康步伐。 办好了一批实事项目。既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又从解决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困难出发,经济顾问依据自身能力,兴办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据不完全统计,48名农村经济顾问已为各村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出资880多万元

19、。*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任经济顾问以来,先后为岭头村建设“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出资20多万元;*金燕钢球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国良得知排溪村的村主干道路坑坑洼洼无钱维修、村民用水困难时,当即出资10万元鼎力支持;中天玩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田常建为*村造路、修桥、建老年协会、修村办公楼等自掏腰包20多万元;下王村加宽进村公路资金缺口10万元,以赛亚汽车空压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维波担任该村经济顾问”后,第一件事就是帮助村里积极筹集资金;杨家堰的“经济顾问”杨其章先后共出资30多万元帮助杨家堰村修缮了村500多平方米的老年活动室和村委会办公室,又出资建造花坛、绿化村道、维修进村公路。农村经济顾问兴

20、办实事,为新农村建设推波助澜,改变了一些村的村容村貌,解决了一批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高度赞誉和欢迎。 树立了一个良好民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单是新村庄建设和经济建设,乡风文明也是一项重要内容。“经济顾问”十分关心村民民风建设。20xx年10月,农村经济顾问出资6.8万元,联手举办第二届*镇农民运动会。向镇敬老院捐款8万元,向*镇中心小学和*中学捐款10万元,出资3千元帮助*老年协会建造门球场。南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还出资1.5万元为*烈士陵园重新制作和更新了所有墓碑。*商会副会长李海波每年都给下畈村年龄最大的100个村民每位600元过年“红包”。经济顾问支持农

21、村老年协会场所建设,上门与村里年老有威望人士座谈,注重正确社会舆论的引导;重要节假日期间开展送温暖活动,帮扶贫困党员、困难群众、贫困学生;帮助制订村规民约,以人为本推进村级事务民主化管理。 传授了一套管理经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一批发展现代化农业的骨干力量。为达到这一目标,经过党委物色,一批农村后备干部到经济顾问企业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挂职锻炼。同时,制定了经济顾问企业支部与村支部经常定期互访互谈制度,企业的成功管理经验和农村事务管理经验相互融会贯通。建设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有文化、会经营、懂管理的新型农民。经济顾问一方面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厂务工,注重培训培养新型农民;另一方面经

22、常走访和座谈种、养殖户,传递科技信息,主动帮助联系市场,使农村大批劳动力达到新型农民的培养要求。 三、完善深化 经济顾问是*镇党委政府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工业反哺农业”,依靠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的好路子,受到省、*、*三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原省委副书记周国富对此作出专门批示,并亲自到*调研,称赞“经济顾问”工作是对浙江的一个贡献,省委组织部、*工商联也都分别发出号召,召开现场会,*的做法给予全面推广。在荣誉成绩面前,为使经济顾问工作继续走在前列,*镇变压力为动力,20xx年,又先后推出完善结对形式、拓展共建内容、健全长效机制三大举措,使经济顾问制度进一步领跑新农村建设中

23、的和谐发展。据统计,全年经济顾问共出资200多万元助推新农村建设,村企结对成效明显,*镇“经济顾问”工作获得*市工作创新奖三等奖。 完善结对形式。*镇跳出“一村一企”、本村企业家担任本村经济顾问的模式,尝试一村多企制,即集中力量助推几个特色村、优势村,把外来落户的企业家乃至镇外、市外、省外的企业家都列入经济顾问聘请之列。*飞杨特钢总经理杨其章、*力拓担保有限公司总经理毛志龙共同担任杨家堰村经济顾问后,在先后出资30多万元改善村容村貌的基础上,去年又先后出资10多万元帮助村里修造了一条长4公里的简易盘山公路,并出资帮助村拓宽村道、治理河道等。冷西、西岙、广渡、下王等村在多位经济顾问的帮助下,村容

24、村貌一月一个样,一年大变样,其中,西岙村还成了*镇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拓展结对内容。去年,*镇在要求经济顾问帮助结对村继续建强一支队伍,理清一条思路,办好一批项目,树立一个民风,传授一套经验的同时,着力在经济、环境、文化、人才、稳定五个方面做文章。龚原、排溪等20多位经济顾问纷纷出资帮助所联村积极实施广播村村响工程。葛岙、杨家堰、*等村的经济顾问帮助结对村建立了550亩优质茶基地,增强村造血功能。王家岭、王董、下王等村的经济顾问为结对村配备了保洁员,美化村容村貌。大岙、*、广渡、孙家、葛岙、西岙等村的经济顾问帮助结对村兴建文化娱乐设施,增添体育健身器材等。不少村还让后备干部到经济顾问的企业挂

25、职锻炼。下畈、排溪、*等村的经济顾问经常下村,帮助结对村干部协调化解矛盾,共同营造农村和谐环境。 健全长效机制。为提高经济顾问的政治素质以及工作能力,最近*镇还建立了“镇经济顾问工作研究会”,加强镇、村、经济顾问三方互动,定期组织经济顾问参加活动,交流经验。镇里还邀请*大学教授等专家为村干部、经济顾问作企业经营理念、构建和谐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专题讲座。用知识为经济顾问充电,拓宽经济顾问深化工作的视野。 四、下步思考 20xx年,*镇在以前取得的成绩上,根据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将进一步深化“经济顾问”制度,着力实行三个共建,加大村企结对力度。 共建现代农业。积

26、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以“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等形式大力实施订单农业,实现企业与农民效益共享;鼓励支持村企合作开发农业项目,既充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又有效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共建农民俱乐部。俱乐部由“经济顾问”、镇属各部门负责人、农村指导员等担任顾问,各类专业户、餐饮业、山庄会所、各行政村干部、学校小记者、农家乐示范户、交通运输户等500人组成,实行“五个共享”,即:著名农产品商标共享,旅游信息共享,农林、农业观光资源共享,扶持政策共享,乡村公共设施共享,着力推动农家乐休闲旅游经济。 共建现代农村。鼓励优秀企业负责人到村直接担任村干部,用管理企业的理念建设新农村,以助推该村繁荣和发展。

27、一、农村河道水环境基本情况 镇海区地处*市的东北部,是典型的*港口城市,全区河道总长325公里,其中有280多公里为镇村级河道。20世纪九十年代初以来,随着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河道淤积、水质恶化、两岸绿化景观落后于新农村建设等问题日益突出,给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素。21世纪初叶,为切实改善全区农村河道水资源环境和生态环境,随着万里清水河道建设的实施,我区按照“生态立区、科学治水、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全面展开农村河道水环境建设。建设以提高农村地区人民的生活环境质量为目的,着重强调功能与生态并重

28、、建设与管理保护并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品味设计、高标准建设的方针,把农村河道水环境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整治农村环境的重要切入点,贯彻“以人为本、环境为重、生态治水、点面结合”的治水思路,重点突出“清水”、“生态”理念,将农村河道水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引向深入。 二、农村河道水环境建设的实践 农村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面广量大,河道大小、功能、层次不一,沿河环境复杂,治理措施也因地而异。我区在农村河道水环境建设中,也开展了各个层面的试点,树立典型,积累经验,通过对农村河道进行分类分级治理,逐步推进农村河道水环境建设。目前主要有以下四种典型的河道建设模式。 1、骨干河道 骨干河道的主导功能是行

29、洪排涝,这类农村河道原本滩地较开阔,洪水期水流漫滩,利于行洪滞洪。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河道淤积、滩地被占、污水直排入河现象普遍,严重影响了原有的蓄洪排涝能力。针对这一情况,该类河道设计以保障20年一遇洪涝排水能力为前提,重点突出“生态”与“休闲”功能。采取的主要整治措施有:清淤疏浚。采用机械及人工开挖等方式,增加河道水深及过船能力。河道拓宽。根据行洪排涝要求,通过地形地质条件踏勘,对河道进行单边拓宽,增加河道过流断面,以降低洪水位,减少洪峰压力。砌石护坡。骨干河道汛期洪水量大流急,因而河岸采用浆砌块石护坡,以提高抗冲刷能力, 保证行洪安全。恢复滩地,实施绿化。河道拓宽后,顺应河势,恢复两岸河

30、滩,并实施绿化景观工程。尽量恢复河道的天然形态,保留弯道,弯曲的河流及滩地非常有利于生物多样性发展,为各种生物创造了适宜的生存环境。综合开发利用。在维持滩地行洪功能的同时,利用滩地设置河滨公园、交通辅道和小型野外活动场所,开发其休闲、亲水功能,使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得到全面发挥,成为人们娱乐、健身、垂钓、游玩的好地方。 2、景观河道 景观河道是指位于主要公路两旁或流经农村集中居住小区和生活区的河道。对于景观河道的建设,重点突出“景观”与“亲水”功能,坚持河道建设与景观建设有机结合,为广大居民创造一个休闲舒适的生活环境,展现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采取的主要整治措施有:疏浚展宽。对河道淤积进行疏浚

31、,对狭窄而有展宽条件的河段进行适当拓展。修建构筑物,创造水景观。在河道中设置潜坝、翻水坡及导流坝等,其使用材料,多为土石料、混凝土等。通过改变水流形态,丰富水体景观。生态型护坡。主要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松木桩等护岸方式,使河堤趋于自然形态。设置亲水平台。通过建设河埠头及亲水平台,拉近人们与水的距离,还原人水亲密接触场景,营造人水和谐的自然状态。配套景观建设。在河道两岸设置绿化景观带,并配套建设娱乐活动设施,为人们提供健身、休闲、娱乐的最佳场所。 3、进村河道 进村河道是指进出村庄的主要河道。对于进村河道的建设,重点突出“清水”与“生态”功能,坚持河道建设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为村容村貌的

32、改善锦上添花。采取的主要整治措施有:综合清理。这类河道原本管理薄弱,通过对河道进行清淤、清障、清垃圾的综合治理, 河道环境状况很大改观,群众对河道保护意识也有提高。复合型护坡。正常水位以下采用干砌石挡土墙,正常水位以上采用毛石堆砌斜坡、自然植被土坡、松散抛石等护坡形式,丰富水生动植物生存空间。绿化美化。结合河道周边环境状况,因地制宜实行两岸绿化,美化河道环境,突出乡村风貌。 4、田间河道 田间河道是指分布于田间地头的各类小河道。对于田间河道的建设,是在发挥防洪排涝、蓄水灌溉等功能的前提下,重点突出“自然”与“生态”。尽量维持河道原貌,减少由于工程对自然面貌和生态环境的破坏。采取的主要整治措施有

33、:自然护坡。在进行清淤清障和建设护坡时,除个别冲刷严重河岸需筑堤护坡外,尽量维持原有的自然面貌,保持天然状态下的河滩、岸线形态。裁弯取值。对于田间一些蜿蜒性河型采取适度地截弯取值,既增加河段排涝能力,又能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植物加固。对个别受冲严重的天然河堤内侧可采用种植水杉、芦苇等植物,加固自然护坡,满足水土保持和美化环境的需要。 三、农村河道水环境保护的实践 河道水环境建设与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巩固河道整治成果,发挥河道综合效益,我们坚持建管并重的理念。在搞好河道水环境建设的同时,十分注重水环境的长期管理与保护,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1、截污治污,加强管护 废污水的无序排放是农

34、村河道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要彻底改善水质,必须严格控制点源污染、减少面源污染、治理内源污染。针对实际情况,我们采取截污措施来削减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以改善河网水质。将乡镇企业、养殖场等污水集中收集到污水管网,并实施了集居地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同时加强宣传教育,规范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改变人们将垃圾往河道倾倒的陋习。在截污的同时,充分利用现有河道的滩地、水面(湿地),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提高河流水体自净能力,达到吐旧纳新、流水不腐的效果。 2、植物种植,生态放养 通过采取截污、保洁等措施后,河流中的富营养化、浑浊、透明度难以提高等问题依然存在。而植物种植、生态放养措施的实施,对改善河道水生生态

35、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调节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净化河道水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通过种植一定面积的高等水生植物,如美人蕉等,在水陆交错带,配备其他的水生植物群落,包括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如芦苇)、浮水植物等,同时在河中放养鱼、蚌、螺等滤食性及观赏性鱼类。通过动植物对水体进行的过滤、吸附、沉淀、离子交换、吸收和微生物分解,一方面对污染水体进行高效净化,使富营养化的水体变清;另一方面营造了良好的水生态景观,水生动植物多样性得到自然恢复,出现了水草整齐葱郁、水质明显改善、鱼儿畅游成趣、居民垂钓休闲、渔民收入增加的喜人景象。 3、定期维护,落实保洁 为保持已治理河道的水面清洁,巩固河道治理成果,我区专门成立了

36、河道保洁中心,负责河道日常保洁及水生植物的管护工作。通过配备专业保洁人员、落实专项资金、制定相关考核制度,保证河道保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保洁中心的成立给群众参与河道管理提供了平台,农民群众对河道保洁监督踊跃,自身环保意识提高,有效促进了河道保洁工作。保洁工作的顺利开展对改善河道水质、维护水生态系统稳定、提高水环境承载力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农村河道水环境建设与保护的体会与探讨 镇海区从2003年开始探索并实施农村河道水环境建设与保护工作,结合自身的地域、经济、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寻找适合本地区的水环境治理措施。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农村河道水环境及人居环境条件明显改善,已经治理的河道基本上达

37、到了清水河道建设的总体目标-“水清、河畅、岸绿、景美”。 1、科学规划设计,充分发挥河道治理的综合效益 根据农村河道的不同层次、不同功能,坚持科学规划,实行综合治理,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把农村河道治理与土地复垦、路桥建设、环境整治、植树造林、发展水产养殖、新农村建设等有机结合起来,统筹解决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充分发挥农村河道整治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营造良好的农村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 2、给河道以生命,突出亲水、生态、休闲功能 水是江南独特魅力所在,河道的建设始终贯穿生态治水理念,以“回归自然”和“人水和谐”的设计理念精心打造特色农村水环境。对于骨干河道,工程的平面布置与绿化

38、园林建设结合,因地制宜,采取植物种植、植被保护等生态工程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确保河道行洪排涝及生态功能。对于穿越农村集居地段的河道,充分考虑村民对河道景观和环境和谐的要求,打造具有亲水理念的景观河道,通过建造戏水池、河埠头、凉亭等亲水、休闲设施,提高河道两岸环境和品位,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的氛围。进村河道及田间河道的建设突出自然和生态,使河道防洪工程与河道两岸融为一体。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河道面貌极大改观,沿河两侧已成为人们娱乐休闲的理想场所。 3、回归自然,突出简洁之美 农村河道整治设计通过采用尽量少的景观设计元素,来提升人们对于自然景观的感受。细部的设计更要简洁而且易于维护、保养。农村河道主要通过不同的护岸和滩地形式创造出各种不同用途、大小不一的开放空间。通过自然、简洁的工程恢复现代人们渴望见到的水清天蓝、绿树夹岸、鱼虾洄游的河道生态景观。 五、结语 21 / 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