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docx

上传人:PIYPING 文档编号:12901675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作为一名物理初二老师,你知道如何写一篇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吗?它能帮助你的初二物理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并对你提高教学质量有积极的帮助。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希望你喜欢。 #679702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1 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

2、射规律。 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是什么原因? 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 进行新课: 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 (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2、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

3、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 (1)、池底变浅:做图说明 (2)、筷子弯折:做图说明 (3)、海市唇楼:做图说明 (4)、渔民刺鱼:做图说明: (5)、通过透明物质看物体,都是折射现象,成的都是虚像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能做图。 折射现象的解

4、释:教师应先示范 #679703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2 眼睛和眼镜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眼睛的构造,知道眼睛是怎样看见物体的。 了解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使学生具有眼保健意识。 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难点:眼镜怎样矫正视力。 教学器材:近视眼镜、远视眼镜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完成光路图: 空气 FF 水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眼睛是如何看见物体的?为什么有的人会近视? 进行新课: 1、眼睛: (1)、眼睛的结构:图3.4-1示 各部分的作用晶状体: 睫状体: 视网膜: (2)、眼睛如何看到物体:课本P63示

5、 总结:眼睛实际上是一个可以改变透镜焦距(厚度)的高档照相机 2、近视眼与远视眼的产生原因: (1)、近视眼: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 眼球前后方向太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面 (2)、远视眼: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差 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面 探究:如何调整? 3、眼镜:(1)、近视眼镜:让光线发散凹透镜 (2)、远视眼镜:让光线会聚凸透镜 4、眼镜的度数:度数越大,折光能力越强。 远视眼镜(凸透镜)正数 近视眼镜(凹透镜)负数 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教学后记:实物眼睛凸透镜比较 总结规律:眼睛

6、是可调的凸透镜 可以播放动画说明近视眼、远视眼及调整方法 #679704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3 熔化与凝固 教学目标:1、理解气态、固态和液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难点:1、实验探究熔化、凝固的规律。 2、正确得出熔化、凝固的规律。 教学器材:烧杯、水、温度计、海波、蜡、酒精灯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常用温度计的测温原理是什么?单位是什么?是怎样规定的?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体温计的测温方法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你

7、知道物质有几种状态吗?这些状态可以转化?(学生回答、并举例,教师总结:) 1、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下面我们先学习熔化与凝固 探究实验:课本75页,物质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试验 进行试验 数据记录: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海波的温度/ 蜡的温度/ 利用数据作出图像然后说明凝固的过程,并在坐标中作出海波、蜡的凝固图像。 学生探究、寻找规律,教师总

8、结如下: 2、熔化和凝固: 固体 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温度叫熔点 非晶体: 在熔化时温度不断上升,没有熔点。 晶体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非晶体没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凝固点。 不同晶体熔点不同(见课本熔点表),记住冰的熔点。 3、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4、介绍一些常见的熔化和凝固现象。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1、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2、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本节课的内容较多,且难度较大,节奏可以放慢些,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必要的知识:如:图形图像、物质状态等 #679705

9、初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4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过程: 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

10、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15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0.1秒17米 二、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外练习。 四、课后活动: 动手动脑:1、2、3题。 教学后记: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可降低难点。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知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