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课后练习.docx

上传人:doc321 文档编号:12907274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12.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武传课后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武传课后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武传课后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武传课后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武传课后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苏武传课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武传课后练习.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苏武传课后练习班级_姓名_一、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一)、通假字(写出本字并解释) (14)虞常果引张胜(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_ (2)与旃毛并咽之 _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_ (4)空自苦亡人之地 _古义:_;今义:_。 (15)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_;今义:_。 (三)、词类活用 (解释活用含义)(5)信义安所见乎 _ 1.意动用法(6)法令亡常 _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_单于壮其节 壮:_。 诚甘乐之 乐:_。(8)武父子亡功德 _ 2.使动用法(9)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 _、_、_ (10)前以降及物故 _ (11)请毕今日之马雚 _ (12)且单于信女 _(1)欲因此

2、时降武 降:_。 (2)空以身膏草野 膏:_。 (3)反欲斗两主 斗:_。 (4)单于愈益欲降之 降:_。(二)、古今异义(解释加横线词的古今含义) (5)何久自苦如此 苦:_。 (1)汉亦留之以相当 (6)王必欲降武 降:_。古义:_;今义:_。3.名词活用(2) 皆为陛下所成就 (1)天雨雪 雨:_。 古义:_;今义:_。 (2)羝乳乃得归 乳:_。(3) 我丈人行也。 (3)杖汉节牧羊 杖:_。 古义:_;今义:_。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檠 :_。(4) 欲因此时降武。 (5)惠等哭,舆归营 舆:_。 古义:_;今义:_。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上:_。(5) 独有女弟

3、二人 (四)、一词多义(解释加横线词的含义)古义:_;今义:_。1.使(6)且陛下春秋高 (1)数通使相窥观 使:_。 古义:_;今义:_。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7)武等实在第一个“使”:_。古义:_;今义:_。 (3)单于使使晓武(8)位列将位,古义:_;今义:_。第一个“使”:_。 第二个“使”:_。列,古义:_;今义:_。2.语(9)兄弟亲近 (1)以状语武 语:_。 古义:_;今义:_。 (2)如惠语以让匈奴 语:_。(10)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3.引古义:_;今义:_。 (1)虞常果引张胜 引:_。 (11)稍迁至栘中厩监 (2)引佩刀自刺 引:_。古义:

4、_;今义:_。4.食(12)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1)绝不饮食 食:_。遗,古义:_;今义:_。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食:_。 币,古义:_;今义:_。 (3)廪食不至 食:_。(13)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4)给其衣食 食:_。古义:_;今义:_。5.发1 / 8 (1)方欲发使送武等 发:_。 (2 )为降虏于蛮夷。 _。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发:_。 (3 )何以汝为见。 _。 (3)恐前语发 发:_。 (4 )子卿尚复谁为乎。 _。 (五)、特殊句式 (5 )何以复加。 _。 1、判断句 (6)信义安所见乎? _。(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3、被动句(2) 非

5、汉所望也。 (1)见犯乃死,重负国(3)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全家被杀) 2、倒装句(指出倒装类型) (3)皆为陛下所成就(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_。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活捉) 二、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厩监(jiù) 单于(chán) 窥观(ku) 置币遗单于(yí)B陷没(mò) C假吏(ji)弓弩(n) 凿地(záo) 赦罪(shè) 膏腴(go)蹈其背以出血(do) 给其衣食(gi)D穷厄(è) 弹劾(hé) 喟然(wè

6、i) 自分已死久矣(fèn)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羝乳(d) 煴火(wn) 檠弓弩(qín) 劾大不敬(hái) B缑王(hóu) 斧钺(yuè) 棫阳宫(yù) 给其衣食(j)C喟然(kuì) 纺缴(jio) 天雨雪(yù) 绝不饮食(yìnsì) D啮雪(niè) 厩监(jiù) 浞野侯(zhuó) 左伊秩訾(z)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与旃毛并咽之 C与武决去B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D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

7、候百余人俱4.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屈节辱命C尽归汉使路充国等B单于愈益欲降之 D单于壮其节5下列和例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空以身膏草野A惠等哭,舆归营欲因此时降武B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C尽归汉使路充国等何久自苦如此D单于壮其节 天雨雪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B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D皆为陛下所成就 7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B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C而收系张胜D又非亲

8、属,何谓相坐阴:阴谋候:拜访收:逮捕 坐:定罪,治罪2 / 8 8与“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中“因”的意义相同的两句是( )A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 C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B欲因此时降武 D蒙故业,因遗策9下面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ìï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A.íïî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ìï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C.íïî宜皆降之ìï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B. íïî使牧羝,羝乳乃得归ìï虽生,何面目以归汉D.&#

9、237;ïî虽蒙斧铖汤镬,诚甘乐之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ìï宜皆降之 ìï武与李陵俱为侍中 A.í B.íïî空自苦亡人之地 ïî何以汝为见ìï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 ìï汉亦留之以相当C.í D.íïî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ïî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11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项是( )ìï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ì

10、ï若知我不降明A.í B.íïî欲因此时降武 ïî若无罪而就死地ìï见犯乃死,重负国C.íïî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ìï匈奴以为神D.íïî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12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虽生,何面目以归汉A与相同,与不同。 C与相同,与相同。B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1、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B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C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D为武置酒设乐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若属皆且为所虏1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请毕今日之马雚,效死于前 B何以复国C信义安所见乎D子卿尚复谁为乎1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 )A信义安所见乎 C何久自苦如此B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D子卿尚复谁为乎1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苏武的爱国气节的一组是( )武帝嘉其义 引佩刀自刺 举剑欲击之 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 律知武终不可胁 常愿肝脑涂地 A B

12、 C D17选出解释错误的一项( )A.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于是眼泪浸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而去。)3 / 8B. 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常惠请求看守自己的人一道去见汉使。)C. 来时,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离开长安时,你母亲已去世。)D. 勿复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1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B 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C 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D 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

13、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19下列对文意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陵以老朋友叙旧的方式劝降苏武,着重从感情上去软化苏武。B 李陵把苏武母亲去世、妻子改嫁的消息告诉苏武,又诡称苏武在汉朝的两个妹妹与一个弟弟“存亡不可 知”,来断绝苏武对汉朝的想念。C 苏武除了针对李陵挑拨君臣关系作了必要的义正词严的答复之外,其余一概不理。D 当李陵再要饶舌的时候,苏武立即以死相拒,并称李陵为“王”,一下子揭去了朋友间叙旧谈心的幌子, 终于使李陵羞愧难当,无法再谈。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

14、等出使匈奴,后来因 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B 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了他不屈节、不辱 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C 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苏武软 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D 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一席话至诚动 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三、翻译。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译文:_ _ 2、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译文:_ 3、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

15、问武,而收系(xì)张胜。译文:_ 4、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译文:_ 5、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máo)尽落。译文:_ _ 6、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译文:_ _ 4 / 8 7、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译文:_ _ 8、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译文:_ _ 四、课外拓展: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 15 题。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

16、安与大 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 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 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 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 臣,令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 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

17、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 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 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有余,神爵二年病卒。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 形貌,署其官爵、姓名。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 B霍光寝其奏,免武官C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 D子前坐事死,上闵之坐死:因犯罪被处死。 寝:睡觉。故事:典章制度。闵:通“悯”,同情,怜惜。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武著节老臣,令朝朔望 武以始元六年

18、春至京师B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 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D 数为燕王所讼 复为右曹典属国3下列句子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燕王)上书告之 B(武)数为燕王所讼 C上以(通国)为郎 D(昭帝)甚优宠之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苏武回国后,虽然他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而被捕,但是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 武的官职。B 因为苏武是节操显著的老臣,所以宣帝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 酒”,非常优宠他。C 因为卫将军张安世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

19、也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长处, 所以宣帝又让苏武做了右曹典属国。D 皇帝很思念那些辅佐得力的臣子,就让人仿照他们的相貌画像,并题写上他们的官爵姓名,苏武就是 其中的一位。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疏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5 分)译文:_ (2)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5 分)5 / 8译文:_ _ 苏武传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一、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答案。(一)、通假字(1) 畔:通“叛”,背叛。 (2) 旃:通“毡”,毛织品。 (3)去:通“弆(j)”,收藏。 (4)亡:通“无”,没有。 (5

20、)见:通“现”,显现。 (6)亡:通“无”,没有。(7) 亡:通“无”,没有。 (8) 亡:通“无”,没有。(9) 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10) 以:通“已”,已经。 (11) 马雚:通“欢”,欢聚 (12) 女,通“汝”,你(二)、古今异义(1)古义:相抵押;今义:两方面差不多,配得上或能够相抵;副词,表示程度高,但不到“很”的程 度。 (2)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古义:确

21、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位:古义,官位;今义,位置、地位 列:古义,一般的,普通的;今义,排列(9)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靠近(亲密地接近) (10)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11)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些许(12) 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币,古义:财物、礼物;今义:货币(13)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4)古义:牵攀,招供;今义:牵引,引导 (15)古义:责备;今义: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躲闪、避开(三)、词类活用1. 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2. (1)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膏:使动用法,使肥沃。6

22、/ 8(3)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降:使动用法,使投降。(5)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降:使动用法,使投降。3.(1)雨:名词做动词,下。 (2)乳:名词做动词,生子。(3)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5)舆:名词做动词,抬,用车子抬。 (6)上:名词做状语,向上。(四)、一词多义1. (1)使:使者。 (2)第一个“使”:出使。 (3)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1. (1)语:告诉。 (2)语:说的话。 3.(1)引:招供。 (2)引:拔。4. (1)食:给他吃的。 (2)食:吃。 (3)食:粮食。 (4)食:食物。5.

23、 (1)发:打发。 (2)发:发动。 (3) 发:被揭发。(五)、特殊句式2、倒装句:(1)定语后置句(中心词定语者),正常语序“送留在汉匈奴”。(2)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3)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信义所见安乎”二、选择题答案。1、 B 解析 A 项,遗 wèi;C 项,给 j;D 项,喟 kuì。2、 D (A.煴 yún、劾 hé;B.缑u;C.缴 zhuó。)3、 D 【解析】

24、A 项,“旃”同“毡”,毛织的毡毯;B 项,“去”同“弆”,收藏;C 项,“决”同“诀”,辞别。 4、D 【解析】 D 项,“壮”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美,钦佩。A、B、C 三项均为动词的使 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使受屈,使受辱,使投降,使回来。5、C 解析 C 项,膏:肥沃。这里是使动用法。A 项,舆:名词用作动词,抬,扛;B 项,杖:名词 用作动词,执、拄;D 项,壮:意动用法,认为壮烈;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其他都是使动用法。 6、A 【解析】 B 项,“丈人”,古义: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C 项,“明年”,古义:第二 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D 项,“成就”,古义:栽培,

25、提拔;今义:事业上的成绩,完成(多指事业)。 7、A 【解析】 阴:暗地里。8、 A C (都是“通过、经、由”之意。B.凭借、借;C.顺着;D.沿袭、遵循)9、 D 【解析】 D 项,连词,即使。A 项,介词,凭/介词,把;B 项,副词,于是/副词,才;C 项, 凑足音节,助词,不译/代词,代指“他们”。 10C11、 AC (两个“见”都当“被”讲。两个因都是“通过”之意。)12、 D 【解析】 中的“会”是恰逢、恰巧的意思。中的“会”由“会合”引申为会同、一起的意思。 中的“生”是活着的意思,作状语。中的“生”也是活着的意思,但它是动词,作谓语。13、 B 解析 B 项,因:介词,趁机。

26、A 项,者:定语后置的标志/助词,表停顿;C 项,乃:副词,才 /副词,于是,就;D 项,为:介词,替,给/介词,被。14、 A 【解析】 A 项,为状语后置句,B、C、D 三项为宾语前置句。15、 B (定语后置,A、C、D 均为宾语前置)16、 B 解析 不是表现苏武爱国气节的,故排除有的选项。17、 D 解析:D.不要再说什么啦。18、 B 【解析】 虞常想杀卫律,是想使在汉朝的母亲和弟弟受到汉朝的赏赐,这是牟取私利,不是什 么爱国行为,再则,他的计划还没有付诸实施,还不能叫做“行动”。19、 B (应为诡称苏武在汉朝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存亡不可知”)20、 C 解析 C 项,“张胜不

27、降,最后被刺死”错,文中是“胜请降”。三、翻译。1、 汉武帝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于是派遣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出使,持旄节护送扣留在汉的匈奴 使者回国,趁便送给单于很丰厚的礼物,以答谢他的好意。2、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样一定会牵连到我们。受到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7 / 83、 单于认为苏武的气节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问候苏武,而把张胜逮捕监禁起来。4、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判处死罪。单于招降的人,赦免他们的罪。”5、 苏武迁移到北海后,公家发给的粮食不来,掘野鼠、收草实来吃。拄着汉朝的旄节牧羊,睡觉、起来 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6、 并且皇上年纪大了,法

28、令随时变更,大臣无罪而全家被杀的有几十家,安危不可预料。你还打算为谁 守节呢?7、 汉使者万分高兴,按照常惠所教的话去责备单于。单于看着身边的人十分惊讶,对汉使怀有歉意的说: “苏武等人的确还活着。”8、 单于召集苏武的部下,除了以前已经投降和死亡的,总共跟随苏武回来的有九人。四、课外拓展。1、 答案 B 解析 B 项,寝:搁置不理。2、 答案 C 解析 C 项,因:介词,经由,通过。A 项,以:连词,因为/介词,在;B 项,乃:连词, 于是/副词,才;D 项,为:介词,被/动词,做。3、 答案 D 解析 D 项,应是宣帝。4、 答案 A 解析 文中是“廷尉奏请逮捕武”,没有说苏武被逮捕。5、

29、 答案 (1)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让 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2)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的这两点 长处。【参考译文】苏武归汉第二年,上官桀、其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因参与上官安的 谋反,而被处死。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把霍光的过失记下交给燕王, 让燕王上书给皇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到汉廷后,只做典属国,而大将军 属下的长史官并无功劳,却被提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等到燕王等人谋反,被杀,追

30、查处治同谋 的人,苏武一向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交,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替他抱不平,苏武的儿子 又参与了谋反,主管刑狱的官员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刑狱官的奏章搁置起来,只免去了苏武的官职。过了几年,昭帝死了。苏武以从前任二千石官的身份,参与了谋立宣帝的计划,赐封爵位关内侯,食 邑三百户。过了很久,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说苏武通达熟悉朝章典故,出使不辱君命,昭帝遗言曾讲到苏武 的这两点长处。宣帝召来苏武在宦者令的衙门听候宣召,苏武多次进见,又做了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节 操显著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入朝,尊称他为德高望重的“祭酒”,非常优宠他。苏武把 所得的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和

31、过去的邻里朋友,自己家中不留一点财物。皇后的父亲平恩侯、宣帝的舅 舅平昌侯和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老了,他的儿子以前被处死了,皇帝很怜悯他,问左右的人:“苏武在匈奴很久,有儿子吗?” 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以前在匈奴发配时,娶的匈奴妇人正好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叫通国,有消 息传来,想通过汉使者送去金银、丝绸,把男孩赎回来。”皇帝答应了。后来通国随汉使者回到了汉朝, 皇帝让他做了郎官。又让苏武弟弟的儿子做了右曹。苏武活到八十多岁,汉宣帝神爵二年病亡。甘露三年,单于才来汉朝拜。皇帝思念那些曾经辅佐自己 的人,于是让人在麒麟阁模仿这些人的形体、容貌给他们画像,并题写上他们的官爵姓名。8 /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