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909771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陈情表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情表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情表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 教学设计模板课题摘要学科语文学段第二学段年级高二单元第二专题教材版本苏教版课程名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五一、学习内容分析1.教材分析陈情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两“表”之一,是一篇经典篇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正确断句,读懂文意,读出情感,读出属于自己的感悟,是设计陈情表教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的主旨,是向皇帝申诉自己同祖母刘氏相依为命的境况,申诉暂时不能应召为官的苦衷。因而申诉什么、如何申诉就成了文章的重点。本文出于情字,归于理字,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令人读之怅然。教学中要把握这个写作特点,加强诵读,在诵读中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心绪、感受、愿望等。另外,本文说理逻

2、辑性很强,可通过理清文章的思路来进行体会,并注意文章前后内容的照应,注意整体把握,读出层次,读出感情。最后落实到文本来看“孝”字,联系现实谈“孝”字,吸纳文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思想情感。2.学情分析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高二年级学生,多数对散文有较多接触,从初中朱自清的匆匆、春等到高一的“月是故乡明”“像山那样思考”等专题中的许多名篇,对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有一定的领会;但由于我们的学生文言知识薄弱,阅读陈情表这样的文言文有一定的难度,且认识问题肤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们的阅读还停留在泛读和初读上,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尚在培养形成之中。鉴于此种情况,教师要充分调动他们的情感,多诵读,在反复诵

3、读中疏通文意;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具有宁静的、适宜接纳美的事物的情怀。3.教学目标(含重难点)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及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 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教学重点: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教学难点: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二、教学环境选择:简易多媒体教室、交互式电子白板三、教学方法:诵读法 自主、合作、探究 讨论点拨法  四、教学媒体:PPT课

4、件 音频朗读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两篇“表”让人感动之极,一篇是初中时学过的出师表,另一篇是什么呢?(预设回答:陈情表)正如苏轼所说:“读出师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可谓忠则出师,孝则陈情【见课件】1、听配乐朗读2、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谈读课文的总体感受。创设情境,激情引趣。【相关知识简介】1、陈情的含义?陈述自己的感情,陈述事情的理由。2、表:文体,属奏议类,古代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见课件】3、写作背景充分预习,自主答疑。1、检查了解学生预习情况。 2、引导学生熟悉相关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对照注释

5、,圈点加注、译文,初步把握课文思考: 向谁“陈情”? 为什么要“陈” ?“陈”什么情?“陈情”目的是什么? 如何“陈”?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答案:A 。洗马-xin 期功-j 伪朝-wi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答案: C、“察” -考察并推荐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答案:C 项里的“郎中”是官职名【内容梳理】“陈”的原因:除臣洗马,辞不就职。“陈”的目的:愿乞终养。怎样陈情?历述自己的悲惨遭遇叙写进退两难的处境 愿乞终养提出孝之大理提出先尽孝、后尽忠 【见课件】(融理于情,融情于事,朴素细腻,曲折委婉以情动人。)1、学生读课文并

6、分组朗读。要求:朗读整齐、声音洪亮、读音正确、断句清楚。2、给优秀学生掌声。3、学生完成相关提问及投影练习。学生相互讨论,教师引导、明确。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精神。2、了解学生的文言知识水平,巩固相关字词及文言知识。训练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并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探究第一段】哪句话是作者陈述的总提?哪些内容都属于“闵凶”? 夙遭闵凶 (父丧母嫁 多病零丁 门衰祚薄 祖母夙婴疾病 )故不能“废远”为下文伏笔 目的:博得晋武帝的同情怜悯。 【见课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翻译文句,并质疑难懂字句可以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步骤。【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完成练习。背诵第一节。

7、学生总结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测】【鉴赏课文内容】1、 讨论:在陈请终养祖母这个要求时,李密碰到了什么困难? 作者处在一种忠孝两难的矛盾境地里,2、什么地方写了“孝情”?(1)臣侍汤药,未曾远离 (2)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3)刘日薄西山,奄奄一息,不能废远 (3)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赏析评价:至孝之心,情真意切、悲恻动人。3、文中对朝廷的忠(感激)表现在哪里?“猥以微贱,当待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4、思考:第2段是怎样写朝廷征召之切的?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诏书

8、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渲染了圣命难辞的紧张气氛)小结:2段提出忠孝难以两全的难题,婉言拒绝朝廷的恩遇。 【见课件】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3、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提问。4、学生质疑,落实文言字词。5、学生谈论合作回答教师提问6、找出文中感人至深的语言进行品读。1、温故而知新2、训练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能力,归纳能力。3、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并质疑课文内容,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5、作者为什么要强调“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道?列举晋武帝的施政纲领,为

9、终养祖母找到理论依据,为自己不辞不就职作了言之有理的开脱。6、 思考讨论:请补写出“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特为尤甚。”后面省略的一句话,并想想作者为什么要省略这句话?“故臣当终养祖母,不能废远。”表明自己的心迹:一仕伪朝“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二在圣朝“宠命优渥,岂敢盘桓”让晋武帝明白自己的忠心。小结:本段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理念,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晋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见课件】1、学生质疑,落实文言字词。2、学生谈论合作回答教师提问1、学会给不同类型的信息归类并分析2、训练学生归纳总结文章特色的能力。7、李密最后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是什么?他是怎样

10、提出这个办法的? 尽忠日长,尽孝日短:先尽孝后尽忠。 以列数字作对比的方式目的:愿乞终老小结: 4段提出自己的目的,即“愿乞终老”,先尽孝, 后尽忠。学生谈论合作回答教师提问。训练学生归纳总结文章特色的能力。8、晋武帝为什么会答应李密终养祖母的请求?1、为李密的言辞和情理所动。2、彰显孝治天下的恩德。身世孤苦悲凉    小结:     身世孤苦悲凉 祖母情深似海 (孝情)孝治天下(理)尽忠日长沐清化蒙国恩      (忠情)祖母病笃(情)尽孝日短 圣朝恩重

11、如山 先尽孝后尽忠学生总结本文学到的知识。进一步训练学生筛选、总结信息的能力。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9、古文观止评论陈情表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1、融情于事的方法。2、形象生动、自然精粹的语言。3、陈辞婉曲,屈伸适宜10你能说出哪些成语出自本文吗?11、小测试:1、下列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2、下列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D)3、下列“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学生讨论、合作探究找出喜欢的语句和成语,相互交流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拓展、探究】谈谈孝道1、羊羔跪乳 老牛舐犊,乌鸦反哺 2、母亲节到了,请你为母亲发一条手机短信。拓展

12、、探究培养感恩父母的意识拓展、探究。六、板书设计陈 情 表(晋)李密陈情于理、寓理于情陈情: 身世孤苦 祖母情深似海 供养无主 孝情 沐浴清化 过蒙拔擢 圣朝恩重如山 忠情情理: 祖母病笃 尽孝日短 (情) 孝治天下 尽忠日长 (理)请求: 先尽孝后尽忠七、作业设计1、搜集忠孝方面的典故。2、忠孝真的不能两全吗?你是怎么看待忠和孝的?(辅导课重点考查内容)八、教学反思忠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精神道德严重滑坡的今天,重提忠孝,对独生子女这些“新新人类”来说,仍有现实借鉴的意义。所以我在教案设计时,紧紧结合课文内容打亲情牌,巧妙渗透亲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令人欣慰的是,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和学习讨论,唤起了学生的亲情意识,许多学生通过日记和博客反思自己过去对双亲的言行,愧疚意识溢于言表,让人倍感欣慰。这是教案体现出的人文性最为成功的一面。不过,毕竟是古文,古文知识积累相当重要。在教案设计时,除了朗读背诵突出外,对古文言知识的检查落实稍感不足,这一点,在辅导课安排的测验中已经表现了出来。另外,古文背诵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学生都有畏难情绪。我发现解决的较好的方法是:一要逐段推进,通过默写检查落实;二教师示范背诵能消除学生背诵的畏难情绪三奖励背诵也富有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