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部分习题.docx

上传人:scccc 文档编号:12914618 上传时间:2021-12-0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6.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学部分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光学部分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光学部分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光学部分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光学部分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学部分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学部分习题.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文库上搜索。

1、例题1.1人眼前一小物体,距人眼25cm,今在人眼和小物体之间放置一块平行平面玻璃板,玻璃板的折射率为 1.5,厚度为5mm。试问此时看小物体相对它原来的位置移动多远?解:利用 PP , = d ( 1-1/n )可得: As = 5X (1 1/1.5) = 5/31.67 (mm)例题1.2 两个平面镜之间的夹角为0匕30气45七60七90气120七180七而物体总是放在两镜的角等分线上,试分别求出像的个数。答:像的个数为 2k 1 = (2兀/创一1 个数:无数多,11, 7, 5, 3, 2, 1例题1.3 试计算如图所示的全反射棱镜(n=1.6),在实现光路转折过程 中的光能损失百分

2、之多少?假定介质是无吸收。解:光经过棱镜过程中,三次发生反射,其中第二次全反射,无能量损失,仅在玻璃和空气界面上通过时有反射能量损失,每次因反射损R =(顼 T牛=5.泓失的百分数为+叫 6+1 0 故总的能量损失为0.053+(1-0.053)x0.1)53=10.3?% 如果 n =1.5,则:r = 4%例题1.7组成厚透镜的两个球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4.00cm和6.00cm,透镜的厚度为2.00cm,折射率为1.5。一物点放在曲率半径为4cm的球表面前8cm处,求像的位置.解:按题意,厚透镜焦距公式中的11 2(1.5-1)h = A潞,= 故 T '一4二十(1.5)(4扇f

3、 =5.14(cm): 把F履等已知值代入公式可以确定(-6)(15)r(5.14)竺-1)Ejp = = 把等已知值代入式可以确定(4乂顷1 _ 1 _ 1所以土-" "另fE 应用物像公式注 壬一厂?12.8&由公式可以得到相对于顶点O2的像距为更=$+亦12.80-0.86 = 11.94痢例题1.9在报纸上放一个平凸透镜,眼睛通过透镜看报纸,当平面在上时,报纸的虚像在平面下13.3 mm处;当凸面在上时,报纸的虚像在凸面下 14.6mm处。若透镜的中央厚度为 20mm,求透镜的折射率和凸球面的曲率半径。解:人眼看到的是字透过透镜成的像。第一种情况,字在球面的

4、顶点,此次成像物、像重合。 字再经过平面折射成像,物距为-20mm,像距为-13.3mm,由成像公式,得1.0 招 r ,、-1.3-3 - 20第二种情况,子仅通过折射成像,物距为 -20mm,像距为14.6mm,成I.Q 旃 1.0像公式为 由一与一丁.联立求解以上两个方程,得目二1.5 r二-76.84 mm讨论题(1)1. 物像之间的等光程性”是哪个原理的推论?2. 最简单的理想光学系统是什么光学元件?3. 什么是全反射?4. 光学纤维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其数值孔径通常怎样表示?5. 棱镜主要有哪些应用?6. 几何光学的符号法则是如何规定的?7. 近轴光线条件下球面反射、折射的物像公式各

5、如何表示?8. 什么是共轴光具组?9. 近轴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公式及横向放大率如何表示?10. 薄透镜的会聚和发散性质主要与什么因素有关?11. 近轴物点近轴光线成像的条件是什么?12. 最简单的理想光具组是什么光学元件?13. 在理想光具组里主要研究哪些基点和基面?讨论题解答(1)1. 答:物像之间的等光程性”是 费马原理”的推论。2. 答:最简单的理想光学系统是一个平面反射镜。3. 答:对光线只有反射而无折射的现象称为全反射。4. 答:光学纤维的工作原理是全反射,其数值孔径通常用N.A.表示,计算公式为:5. 答:棱镜主要用于制作折射计及利用全反射棱镜变更方向等。6. 答:几何光学的符号法

6、则的规定是:线段:光线和主轴交点的位置都从顶点算起,凡在顶点右方者,其间距离的数值为正,凡在顶点左方者,其间距离的数值为负.物点或象点至主捕iq飓腐,仙s由堡赤为正I,程不s,为'奂.-s角度:光线方向的倾斜角度部从主铀(或球面法线)算芦1碧观于s u 2的叫也由住理1(哩求面法线)转向有关光线时,若沿顺时针方向转丁剧该角度而数击为工;若沿:新正方倒转动时,Fu该角度的数值为负(在考虑角度的符4:戒考虑组成彼嚅度两边睇础的群鼾对应(插个藤定:在图中出师日角度 (几 何量)只用正SL例如,s表值是负的,则应用 (一 s)来表示该线值的几何长度.7. 答:当近攵1条律而求面尾射上折射项f

7、像公式分别为t 焦距8.9.10.11.12.答:薄透镜的会聚和发散性质主要与透镜的形状及两侧的折射率 答:近轴物点近轴光线成像的条件是物像的等光程性。答:最简单的理想光具组是厚透镜。n有关。答:多个球面的曲率中心都在同一直线上的系统称为共轴光具组。答:近轴条件下薄透镜的成像公式及横向放大率分别为:n2 n _n-n _nn_0 s s rr213.答:在理想光具组里主要研究的基点和基面是:焦点和焦平面、主点和主平面、节点和节平面。例题2.1 .一对双星的角距离为,要用多大口径的望远镜才能将它们分辨开?这样的望远镜的正常放大率是多少?&=0.0V = 005x=24 xl 0解:已知双

8、星的角距离180x60x60rad这个值就是所要求望远镜最小可分辨的角距离.设望远镜的口径为D,取可见光平均波长5 nm,由“专可计算出望远镜的口径为虹肾=专署1 "引例题2.2 (1)显微镜用波长为 250nm的紫外光照相比用波长为500nm的可见光照相时,其分辨本领增大多少倍?它的物镜在空气中的数值孔径约为0.75,用紫外光时所能分辨两条线之间的距离是多少?(3) 用折射率为1.56的油浸系统时,这个最小距离为多少?(4) 若照相底片上感光微粒的大小约为0.45mm ,问油浸系统紫外光显微镜的物镜横向放大率为多大时,在底片上刚好能分辨出这个最小距离.=06U解:(1)显微镜的分辨

9、极限为云孟房在其它条件一样,而仅以不同波长的光照射时,M 石即用72 = 250 nm 的紫外光时,显微镜的分辨本领增至2倍(即增大1倍)。(2)以紫外光照射时的分辨极限为. 0.6U 。一61必5对邱 Ayf =: sin 14(3)用紫外光照射,且是油浸系统时的分辨极限为0.75-2.03x IO-7 wa - 0.20/tfw0.61X25X1C-”1.56x0.75(4)由物镜的横向放大率计算公式,可算出物镜的横向放大率为 时,底片刚能分辨此最小距离。3 =r =Ay" 013x10-*例题2.3 一个棱角为 500的棱镜由某种玻璃制成,它的色散特性由心力啊44.蹒知y当其对

10、550nm的光处于最小偏向角位置时,试求:(1) 这棱镜的角色散率为多少?(2)若该棱镜的底面宽度为2.7cm时,对该波长的光的色分辨本领为多少?(3)若该棱镜的焦距为50cm,这系统的线色散率为多少?解:(1)最小偏向角附近的角色散率的数值为50'其中,1i=-5.443 xlO-4/3E sin-4 = ,2: 7 a 明9 M1L)al I n n 5o,sJi-1.554823 sin2 =-s/.5ca:0-6i5 = 27x(-5.5849x10)dA 色分辨本领为5姬引时帽心(3)线色散率为=3."5对尸哪厨4例题2.4用一宽度为5 cm的平面透射光栅分析钠光谱

11、,钠光垂直投射在光栅上.若需在第一级分辨分别为589 nm和589.6 nm的钠双线,试求:(1)平面光栅所需的最少缝数应为多少?(2)钠双线第一级最大之间的角距离是多少?(3)若会聚透镜的焦距为1 m ,其第一级线色散率为多少?n A F已 _ (5890 + 5896)/2解:(1)由光栅的色分辨本领公式 -以"-可知光栅的总缝数为J故1部故光栅所需的最少缝数为982条.(2) 由光栅的角色散率的公式孙皇M可知 心 如由光栅方程可得d 代入前式得式中j = 1, L为光栅的宽度,故房=,七= 1 LSML林(3)线色散率为dl d gq 潟L03国=-=0.001964?; A3

12、02例题1杨氏双缝的间距为 0.2 mm,双缝与屏的距离为 1央明条纹中心位置的距离为 9 mm ,求光波波长。实验装置不变, 求条纹的间距。m .测得第3级明纹与中若改用光的波长为 400nm,解:极大值为明条纹中心,由公式yk = 也1得d两个相邻极大值之间的距离为条纹间距,由Ay =ykdr°k9mm 0.2mm10 mm 3=600nmr010 mm400nm = 2mmd0.2mm例题2 用云母片(n = 1.58 )覆盖在杨氏双缝的一条缝上,这时屏上的零级明纹移到,求云母片的厚度。2原来的第7级明纹处。若光波波长为 550 nm 解2:插入云母片前,P点为7级明纹。2 -

13、1 = 7插入云母片后,P点为0级明纹。r2 - r1 - d nd =07 ,d = 6.6mn -1解:由于,n1<n2>n3,两束相干光之间有半波损失,故劈尖处为暗条纹.或由理论推导正入射时例3:平玻璃板长2.6cm,折射率为1.5 ,镀有一层折射率为1.6的劈形膜,当用波长为640nm的 平行光垂直照射时,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一端恰为明条纹中心,另一端恰为暗条纹,除此暗 条纹外,还可看到 6条暗条纹.指出劈尖处为何种条纹,求最大膜厚和条纹间距.两束光的光程差为&=2n2h+H设为波长的 j倍,则 .2n2h. 12j =-5 H12在劈尖处,h=0,所以j =,是

14、半整数,故为暗纹.、(j =1,2 )由题意可知最大膜厚处应为2条纹中心,条纹厚度满足h = (j -)2 2n2将j=7,n2=1.6,波长为640nm代入上式得到 h = 1.3m由题意可知,长的膜上共有6.5个条纹间距,所以条纹间距为 | = 26 cm = 0 4cm6.5例题4现有两块折射率分别为1.45和1.62的玻璃板,使其一端相接触,形成夹角 口 =6的尖劈。将波长为 550 nm的单色光垂直投射在劈上,并在上方观察劈的干涉条纹。(1)试求条纹间距;(2)若将整个劈浸入折射率为1.52的杉木油中,则条纹的间距变成多少?(3)定性说明当劈浸入油中后,干涉条纹将如何变化?解(I):

15、干涉相长的条件为 b=2n2h+三=止即:h=(j1)堂一22 2n2相邻两亮条纹对应的薄膜厚度差为Ah = hj书-加=里一对于空气劈,n2 = 1 ,则2n2h、:,sin、z ,tan :=hi 1 hi = . :h :八ll j 1 j由此可得:习= /22:550 10-6走 0.15 8mm)6 二2 60 180l 0.158=0.104(mm)n21.52l =2n2:(2)浸入油中后,条纹间距变为(3)浸入油中后,两块玻璃板相接触端,由于无额外光程差,因而从暗条纹变成亮条纹。相应的条纹间距变窄,观察者将看到条纹向楞边移动。例5:平面半径为1.6的平凸透镜,凸面向下,放在平玻

16、璃板上,用波长为500的平行光垂直照 射,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透镜边缘恰为暗纹,且共有17条暗纹(若圆心为暗点,也算是- 条暗纹),求透镜边缘处的空气层厚度 ,该处两反射光的光程差、透镜的曲率半径。解:由于n1>n2<n3,两反射光之间有半波损失,暗纹处空气厚度为h = k九/2圆心处h=0,故为暗纹,且 k=0,对第17条暗纹,k=16.由此求出透镜边缘的空气厚度 h=4m 透镜边缘处的光程差为暗纹的光程差5=(k + 1/2)人,由题意知k=16,%=500nm,可求出光程差为 8250nm,光程差也可用 5=2h + ?2求出.2由公式 R=L 可求出R=32m2h例题7

17、 迈克耳孙干涉仪的反射镜 M1移动0.25mm时,看到条纹移动的数目为1000个,设光为垂直入射,求所用光源的波长。2 h _ 一解 . Ah=N .% =2 X 0.25 x 106/1000 = 500(nm)2N思考题1. 将杨氏双孔干涉装置分别作如下单项变化,屏幕上干涉条纹有何改变?(1)将双孔间距d变小;(2)将屏幕远离双孔屏;(3)将钠光灯改变为氮氧激光;(4)将单孔S沿轴向双孔屏靠近;(5)将整个装置浸入水中;(6)将单孔S沿横向向上作小位移;(7)将双孔屏沿横向向上作小位移;(8)将单孔变大;(9)将双孔中的一个孔的直径增大到原来的两倍.2. 海岸边陡峭壁上的雷达站能发现来自空

18、中的敌机,而发现不了沿海面低空飞来的飞 机,这是什么原因?3. 照相机镜头表面为何呈现蓝紫色?4. 用细铁丝围成一圆框,在肥皂水中蘸一下,然后使圆框平面处于竖直位置,在室内从反射的方向观察皂膜.开始时看到一片均匀亮度,然后上部开始出现彩色横带,继而彩色横带逐 渐向下延伸,遍布整个膜面,且上部下部彩色不同;然后看到彩带越来越宽,整个膜面呈现 灰暗色,最后就破裂了,试解释之.5. 玻璃窗也是空气中表面平行的介质,为什么我们看不到玻璃窗的干涉条纹?思考题答案1. 答:(1)条纹间距变宽,零级位置不变,可见度因干涉孔径角©变小而变大了 .(2)条纹变宽,零级位置不变,光强变弱了.(3)条纹变

19、宽,零级位置不变,黄条纹变成红条纹.(4)条纹间距不变,光强变强,但可见度因干涉孔径角©变大而变小.(5) 条纹间距将为原有的 3/4,可见度因波长变短而变小.(6) 整个干涉条纹区向下移,干涉条纹间距和可见度均不变.(7) 整个干涉条纹区向上移,干涉条纹间距和可见度不变.(8) 光强变大,可见度变小,零级位置不变,干涉条纹间距不变.(9) 孔S2的面积是孔S1的4倍,表明S2在屏上形成振幅为 4A的光波,S1则在屏上形成振幅A的光波.屏上同相位处最大光强I大 =(4A + A) 2 = 25A2,是未加大S2时的(25/4)倍;屏上反相位处的最小光强I小=(4A - A) 2 =

20、9A2,也不是原有的零.可见度由原有的1下降为(25 - 9) / (25 + 9) =0.47.干涉条纹间距和位置都未变.2. 答:海岸边陡峭壁上的雷达和海面类似洛埃镜装置,沿海面低空飞行的飞机始终处在洛 埃镜”装置的暗点上,因而不能被雷达发现。3. 答:人眼对可见光中不同色的光反应的灵敏度各不一样,对绿光反应最灵敏.而照相底片没有这个性质,因此,拍照出来景物照片的颜色和人眼直接观察的有差别.为了减小这个差别,在照相机镜上镀上一层增透膜, 以便使绿颜色的光能量更多地进入镜头, 使照片更加接 近实际景物的颜色. 绿颜色的光增透, 反射光中加强的光是它的互补色, 因此看上去呈现蓝 紫色.4. :我们看到的是肥皂液膜对白光的反射相干光.开始时液膜很厚,对白光中很多波长都有反射干涉加强现象, 故皂液膜呈现不带色彩的一片白光亮度.然后膜上部最先变薄,上部呈现色彩横带.皂液下流,薄的部位由上向下延伸,色彩区变宽,遍及全膜.上下彩色不同说 明膜厚不等,上薄下厚.彩带变宽说明楔形皂膜上部楔角越来越小.呈现一片灰暗色的原因是整个液膜厚度已接近于零,暗光强来于半波突变、k=0.5的原因,这也正是破裂前的现象.5. 答:白光波列长度仅有微米量级,照射厚度为几毫米的窗玻璃时,则因时间相干性太差,导致可见度为零,看不到干涉条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社会民生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